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关于我国青少年犯罪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前几年不少人认为林彪“四人帮”的毒害是唯一原因;近几年有人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发展是各种消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某些政治现象、道德现象、反动人物等对青少年犯罪都直接发生作用;还有人认为,大变动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控制失调必然导致大量青少年犯罪,因此,青少年犯罪的发展是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诸多原因之中,文化冲突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外在诱发因素,是犯罪深层次原因;价值选择是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动因,是犯罪心理基础.社会剧烈变迁必然引发文化冲突和文化失调,造成青少年社会价值选择的紊乱,从而导致违法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青少年犯罪原因及现状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联影响,论述了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教育网络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作用,说明“三结合”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越轨行为,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探讨和分析了西方传统和新社会越轨理论与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并以越轨理论为依据,为预防和控制当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提出一些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是家长特别担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尽管青少年犯罪是个别现象,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如何减少以至避免青少年犯罪,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主要特点1.犯罪主体呈“七多”态势。低龄犯罪增多,农村未成年犯罪增多,在校生和辍学少年犯罪增多,独生子女犯罪增多,女性犯罪增多,低文化水平者犯罪增多,重新犯罪的增多。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期也称青春期,这在国外心理学中常被看作是一个“危机时期”.就是说儿童发展到这个时期,常会出现许多特有问题,很难教育,搞不好就会走上歧途,例如犯罪、酗酒、吸毒等.这在我国心理学中以前是不予承认的,认为“危机”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它和“通货膨胀”一样,只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实,不管我们是否称它“危机时期”,青少年教育上所特有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也不能说问题不严重.当然,从全国来说,青少年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好的,但有问题的也不少.拿犯罪来说,在农村犯罪的60—70%,城市的70—80%都是青少年,而在这些犯罪青少年中近半数又都是在校学生.这些人在学校和社会虽是极少数,只占青少年的千分之几,但破坏的能量很大,影响也很坏.除犯罪之外,在青少年中胸无大志、自私自利、低级趣味和道德败坏等现象也为数不少.总之,目前在我国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个不容忽的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在当前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影响到我国的四化建设,而且从长远来看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民族的兴亡.因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教育得好,到本世纪末,现在这些青少年就将成为夺取  相似文献   

7.
邹劭坤 《考试周刊》2009,(20):234-235
青少年犯罪是近年来频频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犯罪形式,其有着犯罪群体年龄小、犯罪率高、犯罪手段多样化等特点。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与社会环境出发,结合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观点,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我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文革”前,我国青少年在整个犯罪人数中仅占20—30%,可以说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可是现在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人数中竟这70—80%。因此,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和挽救失足的青少年应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也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我主要就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缘环境”是社会上滋生犯罪的最直接的关系介质,也是 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最紧密的链接要素。这是作者三年来在实地走访 大连市劳教、禁毒、综合治理等有关部门,并结合分析了四百例青少年 犯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第一次在犯罪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提出“近缘 环境”及其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问题。这对于科学理性地认识青少年 犯罪的本质及形成规律,探索犯罪的心理机制及作用特点,指导和改 进青少年犯罪的帮教和改造等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列为“三大公害”,并且居三者之首。它不仅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代人的成长。在英美发达国家,每20秒即发生一起青少年刑事案,我国近来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尤其是团伙犯罪数量增加,并且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魁 《甘肃教育》2009,(12):10-11
在许多发达国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犯罪类型“多样化”。不仅有打架斗殴、流氓滋事,而且盗窃、抢劫、强奸案件也不鲜见。二是犯罪年龄“低龄化”。很多青少年11岁-12岁开始犯罪,14岁-16岁达到犯罪高峰年龄,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现象在许多国家有增无减,危害极为严重,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人们称之为目前的“三大公害”(其它两害是→环境污染、吸毒贩毒者。青少年居多)之一。一些社会学家把青少年犯罪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是可能导致社会、城市毁灭的危险因素,这不是无道理的。正因如此,世界上不少国家的人们对青少年犯罪及其对策纷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何佩弦 《天中学刊》2001,16(Z1):96-96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被称为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也是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十分重视的问题。事实上,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情况十分复杂,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学校忽视全面教育,教育不当或不充分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的潜在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是,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剧增的情况分析,学校教…  相似文献   

15.
从客观和主观两大方面探讨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从弗洛伊德的人的个性理论深刻分析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的主观诱因即生理诱因和心理诱因.从犯罪学理论分析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的客观诱因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诱因;同时,分析了各类不同诱因引起的青少年犯罪特点.从社会控制理论提出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控制和防范的途径即家庭教育途径、学校教育途径和社会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淼根 《时代教育》2010,(3):146-147
中职学生犯罪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一种类型,从亚文化的角度来看,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弱势群体地位及其所面临的社会犯罪亚文化环境是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而“地位挫折论”和“社会转型期的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理论中导致中职学生产生犯罪行为的两个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家庭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人父母者,应当好“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对其自身、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严重的后果.多数研究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一种人格缺陷,本文将从家庭层面、同侪层面、学校层面、人格层面等因素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一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