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布莱克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倾向。他诗歌的一些题目、诗歌中使用的词汇、意象和象征以及诗歌所表现的内容都与宗教密不可分。布莱克诗歌中的宗教文化倾向与其所受的宗教文化影响紧密相关。布莱克在其宗教诗中阐释了基督教教义,批评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和摧残。布莱克通过对宗教的不懈探索,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体系。  相似文献   

2.
原始宗教礼仪对古代诗歌艺术的产生,发展的重大影响.尤其是<雅>、<颂>诗歌年代久远,这些上古诗歌与乐、舞在宗教礼仪的影响下融为一体,成为积淀了深刻社会内容、并影响华夏民族文化心理观念的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灰色星期三》发表于1930年,反映了诗人在皈依英国国教后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成长,对于理解艾略特后期诗歌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学术界对于这首诗歌的关注程度仍然不够。本人将分析这首诗歌中的宗教元素,特别是英国17世纪大主教兰斯洛特·安德鲁斯布道词对于这首诗歌语言的影响。本文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继续从宗教传统中寻找诗歌素材和语言元素,融宗教体验于诗歌体验中,创作出一种独特的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4.
仓央嘉措的诗歌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从宗教美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仓央嘉措诗歌中"月"意象所蕴含的宗教意义,从而更深刻地挖掘诗歌中所体现的宗教诫言。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题材广泛,其中有不少与宗教有关。哈代在诗歌中对上帝时而怀念,时而怀疑,时而反叛,时而失望。本文试图分析哈代诗歌中蕴含的复杂的宗教思想并探索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自白诗代表人物罗伯特.洛厄尔早期宗教信仰及其宗教诗歌两个方面探索诗人的人文性及其诗歌的人文性。洛厄尔在天主教信仰中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从非人文性的世界观转变为人文性的世界观,并付诸诗歌实践。洛厄尔早期的诗歌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氛,借助宗教阐述诗人的人文观尤其是反战观。  相似文献   

7.
《楚辞》、《诗经》同为诗歌,但它们的艺术性质却有着极大的区别:《楚辞》重在抒情,不带任何功利目的性,是审美的艺术;《诗经》要在讽谏,实为政治的工具,是应用性诗歌。它们不同的艺术性质的形成,与南北原始宗教不同的经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原原始宗教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便立即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而不在娱神;并在“政治中心”价值观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实用的传统艺术观。而楚国的原始宗教在春秋战国时期却依然保持着原始宗教的原始色彩,不带任何政治功利目的性。因而,从民间原始宗教脱胎而来的楚国诗歌,依然继承着原始宗教艺术的抒情传统,只不过是在更多的时候将宗教情感转变成了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8.
张晶莹 《文教资料》2009,(34):81-82
文学反映文化.文化也需要通过文学求得充分的发展。任何文学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文化的投影,诗歌也不例外。而意象作为诗歌语言表现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也受到包括自然环境、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论述了中西哲学宗教的差异对中西诗歌意象的影响.从而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海子诗歌中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海子多吸收宗教中满含隐喻的意象。在这些意象的渲染下,海子逐步展开自己的生命体验论述,其中以宗教中的"受难"和"重生"为主,而海子诗歌中体现出来的自我牺牲意识和悲悯情怀则将他对"爱"与"孤独"的体验完全融汇到宗教情怀中。  相似文献   

10.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天主教徒理查德·克拉肖创作了大量玄学诗歌,尤以宗教诗歌最为突出。其诗歌创作灵感大部分来自于《圣经·新约》福音书,以描绘《圣经》中人物意象为主。本文将以诗歌"On the Wounds of Our Crucified Lord"为例,剖析其中的圣经意象以及宗教背景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只有置于五四这一特定诗歌语境中,才能对陆志韦的诗歌艺术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陆志韦诗歌的内容题材丰富、书写对象广博,同时有着内在机理的共通性和暗涵意蕴的一致性,即宗教情怀、宗教气息。陆志韦的诗歌中,有诗意浓郁的,也有诗意淡薄甚至缺失的。那些诗意充盈的诗歌,显示了诗意建构方略的个性特色。在诗歌的语言技艺和修辞策略上面,陆志韦注重炼字和比拟、通感、象征的运用。虽然具有追求形式、讲究文体的姿态,但《渡河》中的诗歌却既无"定"形也无"固"体,而是呈现出了杂乱的文体、多样的形式;不过,还是可以找到某些外在形式经过陆志韦精心设计过的自由体诗。  相似文献   

12.
彝族先锋诗人阿库乌雾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是彝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社会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的一部分,这个传统构成了彝民族的文化整体。同时,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彝民族对历史的表达和民族宗教意识的体现,从宗教领域对民族文化进行思考。更为重要的是,阿库乌雾力求以诗歌为表达形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宗教精神内质作一番深刻的智性思考,并渴望重塑现代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灰色星期三》作为艾略特皈依英国国教后发表的第一首诗,反映了诗人的信仰追求及精神挣扎,在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关于这首诗的深度论文不多。本文将分析这首诗中的宗教元素,特别是天主教四旬节的礼拜仪式在诗歌结构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继续从宗教传统中寻找诗歌素材和表现手法,将诗歌体验和宗教体验融为一体,创作出一种崭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宗教话语在19世纪美国人文主义诗人朗费罗的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体现在对"善"的书写、"爱"的传播以及对"死亡与永生"所拥有的旷达胸怀。只有对宗教的眷恋,诗人才会具有浓厚的宗教情结。朗费罗在诗歌中常用宗教般的语言、比喻、象征,一般不具备宗教情怀的读者很难发现诗人作品里隐匿的神学。朗费罗以宗教启示论与情感对抗美国建国初期艺术上的功利主义、生活上的实用主义,同时呼唤对信仰的敬畏与生命的欢喜,从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文学成就。人文思想中的宗教话语与朗费罗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家族的宗教信仰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巴蜀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以其土生土长的优势,使李白的诗歌打上了求仙问道、羽化成仙的烙印,渗透着浓厚的佛性禅趣。巴蜀美丽的神话传说、宗教神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对李白诗歌创作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使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充满了瞬息万变的神奇想象、宏丽多彩的浪漫风格,构成一幅幅绚烂瑰丽的理想图画。  相似文献   

16.
一部源远流长、卷帙浩繁的欧洲文化史,宗教与诗歌分别占据着显赫的篇章。它们各自以自己的特点组成有序的系统,即一个关于宗教的系统,一个关于诗歌的系统,而把两者联系起来组合成另一个系统有没有可能?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第一,宗教与诗歌在不同历史阶段虽然有分有合,但是,从古代到近代的人类认识史中,可以发现宗教与诗歌并不是不相干的。只要找出系在两者之间的那条“纽带”,就不难探求出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发展,这种整体中的联系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系统。第二,恩格斯曾经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  相似文献   

17.
秦思 《中学生英语》2023,(4):95-107
20世纪70年代迄今,美国出版多部中国禅诗英译选集及禅宗隐逸诗僧诗作单行本,英译中国禅宗诗歌逐渐形成中国古典诗词在美译介一个醒目的翻译诗学特征与诗歌翻译次场域。禅诗翻译既是翻译文学,也是诗歌文学和宗教文学。本文试图从禅诗英译发生时美国的宗教、文学、以及诗歌翻译三个方面回溯与梳理禅诗英译次场域形成的历史脉络,再现禅诗英译在美的滥觞与发展。归根结底,禅诗翻译的形成与建立,源自宗教、文学与翻译场域的历史互动与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18.
艾青诗歌的宗教色彩是贯穿他诗歌创作的一条内在线索,同时这种宗教意识和色彩也成为我们观照其创作脉络的显著特征之一。艾青诗歌中表现了"救世者"、"创世者"的"爱"的情怀与"殉道"精神,这种宗教色彩既与本人的经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时代的苦难使然,艾青对自己民族的苦难与国家的危亡始终有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布莱克早、中、晚期诗歌作品为主线,剖析宗教对其作品主题、创作素材等方面的深刻影响,探询作者是如何从思想上完成由宗教幻想到对宗教批判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20.
艾青诗歌的宗教色彩是贯穿他诗歌创作的一条内在线索,同时这种宗教意识和色彩也成为我们观照其创作脉络的显著特征之一。艾青诗歌中表现了"救世者"、"创世者"的"爱"的情怀与"殉道"精神,这种宗教色彩既与本人的经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时代的苦难使然,艾青对自己民族的苦难与国家的危亡始终有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