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娜 《陕西教育》2009,(7):122-122
一、继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技工教育实践中,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技工教育不仅为个人谋生做准备,更要为社会服务。因此,职业教育应注意培养德性,养成健康人格,使学生成为善良的公民,人格必须完整,行动必须严谨,操守必须高洁。可见,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敬业乐群。所谓敬业就是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职业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职守,胜任本职工作,这也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立足我国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背景,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和教育的现状、问题出发,分析德育教育与人格塑造,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敬岗爱业精神,增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一线职业技能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3.
职业人格是个体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最核心的基本素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性,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和目前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提高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人格,掌握求职技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以诚实的劳动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幸福教育是以增强幸福感受,提升创造和获取幸福能力为目的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和塑造既能创造幸福、又能感受幸福积极人格的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幸福教育,已成为积极人格培养的新取向,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和积极人格塑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职业人格是个体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最核心的基本素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性,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和目前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高职教育不是唯技术和技能的教育,而应是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所培养的应是具有和谐健康人格的人.高职语文审美教育是构建和谐人格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高职语文所选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展示了情感美、生命美、人性美、自然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发现美、创造美,形成和谐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寻找对策,是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责和任务之一。如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学生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实现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应该从日常生活、品德修养、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相似文献   

9.
高职人才核心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职业素养是指完成职业活动以及谋求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本意识、知识和能力的集合.社会经济组织在招聘和使用人才时,越来越重视对人才在专业技术之外的核心职业素养的考量.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今后职业活动持续发展奠定职业技术基础和职业活动素养的教育.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核心职业精神和态度(职业人格)、核心职业知识、核心职业能力的内容设计和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育人”而非“制器”。高职院校不仅要传授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也要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作为重要任务。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健康心理,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是懂技术、会操作的“职业人”,更是具有健康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有能力的公民”。为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开拓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现实需要出发,采用美国职业专家霍兰德职业性向SDS测试量表,以云南省5所职业院校学生为职业人格培养测评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一年级和高年级学生职业人格测评进行对比研究。基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Art students are a special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ir major and many social activities,ar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social contacts.Otherwise it will cause a lot of stress,which eventually lead to negative psychological effects and influence their common cognition lesson.Art students have a uniqu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such as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创业教育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认识,将其分为体现工具价值的知识境界、体现动力价值的精神境界和体现"成人"价值的人格境界。我国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应由知识的传授走向创业精神的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养成;应拓展创业教育的途径,既要重视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也要重视通过专业课程培养创业精神,通过校园文化陶冶人格。  相似文献   

14.
详述了科学理性、人精神、科学理性教育、人精神培养等的基本内涵。简析了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中人精神培养方面的缺失及由此导致的后果。笔认为:大学教育应贯彻科学教育与人精神培养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理工科大学科学理性教育不仅是使受教育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人精神培养应着眼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同时也是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重要的内涵。中重点探讨了塑造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专业技术课程开发原则相对应,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发应遵循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原则。高职学生的社会生活素质是其胜任职业岗位及社会生活过程需要的主体机能,因而必须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素质养成出发,重新建构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冰山模型”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冰山模型"的理论框架,通过访谈法建立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6个维度及20项胜任力特征,包括以辅导员职业动机为核心的师德培育体系、以辅导员职业忠诚为核心的价值观培育体系、以大学生成人成才为核心的技能培育体系和以辅导员职业范畴为核心的知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遗传学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社会、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为发展方向,注意培养学生遗传学方面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职业能力的内涵经历了从“CBE”模式下强调专项技能,到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着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的发展过程。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目标应反映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开发高职课程目标:以表现性目标方式规范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以行为目标方式明确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要求,以生成性目标方式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美国顶峰体验课程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峰体验课程作为美国高校在高年级开设的一种综合性课程,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将顶峰体验课程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专业认同的建立以及知识技能的整合都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顶峰体验课程的设计应当以项目为核心,凝练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手段,重视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的引入,还需要完善在教育理念、项目来源、教学团队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警察类高职院校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知识素质的培养中,以专业基础知识为根基,专业理论知识为核心,重视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丰富熟练的实战技能。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应重视能力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学习能力,法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顺利地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