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教材中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 ,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小而言之 ,是要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阅读欣赏水平 ;大而言之 ,是希望学生们都有美的理想追求 ,美的品格行为。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美育。一、要从字、词、句入手 ,让学生发现美。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字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从朗朗上口的单词、短语到寓意深刻的成语典故 ,无不具有动人心弦的美感 ;从课本中的许多名篇佳句到神话传说 ,更能体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因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 ,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要强调字词教学。…  相似文献   

2.
"关键词"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师者,我们只有潜心研读文本,吃透每一字、每一词、每一标点,才能引导学生捕捉住文章的"关键",进行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3.
文本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创造语文。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是对学生全面进行字、词、句、篇的理解和运用的训练,从而全面形成各种语言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品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有效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语言文字的熏陶,学习语言文字的赏鉴,提升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度。从品读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用心斟酌的字词句段进行反复咀嚼、品析、吟诵,品读出意境,品读出情味,品读风景之美,感知语言之美,赏析结构之美,赏析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5.
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 ,打动学生的情感 ,启发学生的心智 ,是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 ,阅读教学该从何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一、着眼于语感训练 ,引导学生发现美19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阅读中教师如不能引导学生从质朴的语言描叙中发现它们的美 ,那么 ,这些美的作品就不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 ,学生也就无从产生美的感受。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作品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去品读、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情韵 ,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语言文字的灵…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位爱生敬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美,从文章范读、解读到字、词、句及文章结构美的赏析,鼓励学生以愉悦情感去体验创造美,充分挖掘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重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比作一座华丽的宫殿,那么每一个词语都是不可或缺的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我们若能优化词语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积累、运用词语,便可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写作文。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到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每一课,每一单元,都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思想;然而,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语文教学与作文知识的传授分割开来,即课文归课文,作文归作文,二者之间少有关联。这就是学生感到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耍知道,作文是由字、词、句、段、篇构成的。低年级的教学,如果不是在教学生识字的基础上认真引导学生组词、扩词、造句,或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话等练习,到了中高年级哪有基础进行写作呢?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如果只是从旬段到篇章,从大意到中心,从分析到归纳讲得头头是道,不从课文中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详尽的讲解,不在“借鉴”上进行点拨指导,  相似文献   

9.
符建科 《现代语文》2008,(10):99-101
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教学。有人说语文是“诗意的栖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的优美意境。语文教育应以人的素质为其主要目标。”(其中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语文教师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用美学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着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白然美、认识人物美、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有一个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 ,就是由一篇篇独立的范文组成。语文知识点的序列性、整体性、人文性及审美性就散潜在一篇篇名作之中。在阅读教学中 ,我尝试在宏观上以审美鉴赏素质的培养为着眼点统筹整册课文的阅读教学 ;在微观上 ,引导学生去发现每篇课文的语言美 ,并以此为突破口 ,引导学生去探求文章的情感美、结构美等内在美 ,使阅读训练活动生动活泼 ,下面谈谈做法和体会。一、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美著名语言大师老舍说过 :“我写文章 ,不仅要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 ,还要考虑每一个字的声音。”的确 ,一篇文章如果具有语言美 ,读…  相似文献   

11.
"语文"大概是当代中国最为诡谲的一个词,关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虽然研讨很多,但多为自说自话,难以达成共识.梳理百年"语文"用项,还原母语课程名称本义,是语文学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语文"一词的诞生 (一)"语文"一词产生的时代背景 语言文字是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共同体"一个重要的建构性力量,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文字与语言表达的乖离是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一大障碍,他们视语言文字为启蒙运动的重要元素,语言文字意识空前凸显,言文一致就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文字叙事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张雄 《现代语文》2014,(2):94-95
一、语文教育生命价值的实质 (一)从静态语文文本阐述语文教育的生命价值 语文以独特的人文弹性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包容了多元化的思想意识,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发展历程。语文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无不自然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气和精神意蕴。语文与生命的循环、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语文教育体现了生命的体验和创造,展现了生命的超越和对生命超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有 ,而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因为一个能感受美、尊重美、欣赏美的人才会是一个高素质的人 ,这样的人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该怎样用美来指导学生呢 ?首先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 ,感悟作品中的美我们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智慧的精华 ,人文的积淀。教师要运用好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 :( 1 )从读中感受文章意象的美。好的文章都是通畅自然易于朗读的 ,音韵最重要的作用是把读者自然地引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去体会他的心理和思想。所以每一篇文…  相似文献   

14.
怎样的语文课才算好课?我认为,有语文味道,能散发语文独有魅力的课就是好课。语文课的独特味道可以用三个字描述,就是"实""活""美"。一、好的语文课必须符合"实"的要求"实"是扎实、实在、平实。首先要明确教会学生什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其次,要弄懂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内容。语文的"文"指字、词、句、篇。语文教学要夯实基础,对字、词、句、章,总结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或者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的范文,语文之美蕴含在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句当中。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挖掘美。一、教材展示无声的美文学创作倡导此时无声胜有声,虽不着一字但尽得风流。佳作总是力求以简约的语言创造出能够被读者揣摩的意境,从而让读者能够琢磨其中蕴含的情思和意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文本,关注其中无声的美,并巧妙的加以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  相似文献   

16.
只要教师善于营造审美气氛,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体验到审美的乐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视听结合,提高审美情趣;审美阅读,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而语文课本中一些范文的作者往往通过语言文字揭示并赞颂美的世界,所以,语文教学的宗旨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应该让学生在具有一定读写能力基础上去发现美、鉴赏美。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那末在语文教学中,执教者应从何着手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是提高学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语言文字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就是  相似文献   

19.
牛国伟 《成才之路》2012,(11):17-17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关注阅读教学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细节,就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终身兴趣与追求。一、关注教学中文本的细节不管我们的课程改革发生怎样深刻的变化,作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钻研教材,就要把文本当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用心去思考,这样你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泰斗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无疑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使他们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妙处?我采用的是"以读开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收到了良好成效。一、切实注重课内阅读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