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弄堂温情     
北方的弄堂,尤其是北京的弄堂把整个城市切割得像四方四正的棋盘,直来直去,彰显着北方人的豪性。如果把北方的弄堂比作关东大汉,那么南方的弄堂就可称得上是小家碧玉了。而我们这儿,我们的弄堂里则杂糅着温柔婉约与粗犷豪放两种风格,又渗入了一些现代气息,诠释出另一种别样的风情。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DJ。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  相似文献   

3.
九弄情深     
我从小是在苏州河边的老式石库门房子里长大的,对这里好几条弄堂特别熟悉,尤其是我们九弄,它蕴藏着我美好的回忆。在我的记忆里,毛家阿婆总系着大围裙在弄堂里穿梭,不知在忙什么;我的太公喜欢拖着躺椅,塞着耳机,坐在弄堂边,边听边唱个不停;甘家叔叔走来走去旁若无人,总不跟别人搭腔,把自行车推出弄堂,于是这一天就看不见人影了;陈家阿婆是菜场里卖塑料器具的,  相似文献   

4.
<正>(1)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会觉得很遗憾。下午,趁上班、上学的人都还没有回来,随意从上海的商业大街上走进小马路,马上就可以看到梧桐树下有一个个宽敞的入口,门楣上写着什么里,里面是一排排两三层楼的房子,  相似文献   

5.
寻找秋天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奇怪的作业寻找秋天。我们来到田野里“秋姑娘,秋姑娘,你在哪儿?”我们呼唤着在这儿,在这儿,我们找到了你你藏在玉米娃娃的黄衣衫里。我们来到树林里“秋姑娘,秋姑娘,你在哪儿?”我们呼唤着在这儿,在这儿,我们找到了你你藏在层层的落叶里。我们来到小河边“秋姑娘,秋姑娘,你在哪儿?”我们呼唤着在这儿,在这儿,我们找到了你你藏在一望无际的天空里。秋姑娘啊,到处都留下了你的足迹。我们沿着你的足迹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点评本诗构思不错,从庄稼的丰收,到树木的落叶,都能体现秋天的特点。惟有小河边的寻问不够明晰,可…  相似文献   

6.
城市记忆     
胡景逸 《新读写》2011,(5):18-19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美丽记忆。天空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蓝”,耳朵听到的是“笑声和打闹声”,鼻子里闻到的是犍弄堂有,专属味道”……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的描写,让曾经的弄堂生活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读者仿佛能透过文章,和作者一起站在狭长的弄堂里,感受着城市化之前远离物质束缚的单纯快乐。  相似文献   

7.
眼睛     
你愿我的眼睛是太阳我愿你的眼睛是月亮愿太阳里奔涌着热流愿月亮里流溢着温情你不愿热流日渐枯竭我不愿温情怆然老去让太阳月亮挂在头顶日日夜夜把我们照耀摘(自不《该点睛,》作者彭中华)眼睛@彭中华  相似文献   

8.
遗弃的城市     
海那边的土地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市,那里荒无人烟.房子破烂不堪,屋顶上杂草蔓生;大街上,芳草萋萋,荨麻遍布.可没谁想到这儿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城市. 很久以前,数百人居住在这儿.一天下午,有人看见一名圣人眼睛里饱含泪水,沿着主街走着.他低着头,穿过城中心后,来到城外乡下开阔的地方.城中的人目瞪口呆看着他.虽然一眼就看出他的悲伤,可无人敢上前问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上小学时,我们家搬到了番禺路附近的小区,小区里时常有老奶奶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她们谈论得最多的是一个叫作幸福里的地方。我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地方有如此美好的名字呢?怀着一颗憧憬的心,终于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幸福里一探究竟。原来幸福里是一条长长的改建弄堂,弄堂口写着"幸福里——原橡胶研究所仓库旧址"。弄堂两旁林立着错落有致的商铺,中间是亲水小喷泉。整个弄堂时尚且灵动,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满怀着欣喜与期待,我一蹦一跳地进入了"幸福集荟"——巷口的一家书店。  相似文献   

10.
出走的猫     
桥是墙的倒影落叶是树的风险流浪是猫的方向——写给猫乡下弄堂里的童年,潮湿晦暗。左邻右舍街坊邻居黑压压地拥挤在一条道上,柴米油盐烟熏火燎,外婆说大伙都一个模子里的生活气。弄堂很长,童年时候拉着蹒跚学步的小屁孩丫头片子们,满巷子乱跑,冗长的弄堂似乎永无止境的黑暗甬道,吞噬掉我们的嬉戏喧闹。坊间流传巷底住着一位寡妇,离群索居十  相似文献   

11.
阳光的温度     
我走在35度高温的大街上,耳边已听不到蝉的聒噪,身上依旧汗流浃背。我抬头望着太阳,望着阳光迷离的白色,时间仿佛就此静止……我喜欢老房子,爱穿行在老弄堂里。一座座房子,将风隔离在外,也将酷热的温度留下了,汗水不住地流淌着。老房子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般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先生《胡同文化》说的是北京城里的胡同。“胡同”是北方话里的词儿,跟南方人说的“弄堂”或“里弄”是一个意思,指的是比通衢大道小一些的街巷。当然,现在有的大路也叫“××胡同”,那是城市发展,小街变成大街的缘故,我们不去说它。“胡同”一词是怎么来的呢?语文课本附了四种说法(选自《北京风物游览典故》),我们不妨调其次序,辨其真伪,弄明白“胡同”的来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上海的“传奇”书写中,王安忆的《长恨歌》对上海精神的关照是略去“浮华”,指向市民生活底层,指向充斥着腌渍油污和流言私情的弄堂深处,更多地让我们看到了上海背后的“暗”;主人公是生于弄堂长于弄堂,即使到“繁华”里走了一遭,到头来还是归于弄堂死于弄堂——繁华只是旧梦。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改编的同名电影则大不相同,流行光影中“繁华”、“风月”成为上海的内核,在视觉的声色享受中谁还记得王安忆那个真实的上海?本文力图通过对原作和改编后电影文本差异性的比较。拔开迷雾看到一个与流行相去甚远的“上海形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8):F002-F002
在榆树市青山乡中心小学的会议室里,悬挂着一幅条幅,上而写道:“有才有德则成,无才无德则毁。发展个性,和谐施教,全丽提高人才素质。”这儿句话,准确地表述了姜世超同志的办学理念。他始终把“德”放在育人的首位;把发展学生特长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质埘的学生素质”作为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城市意象,但最常见的便是弄堂意象。论文从其具体作品的具体描写入手,探讨、分析弄堂意象在王安忆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王安忆的眼中,上海的弄堂其实就是上海的象征,弄堂即是上海,她不去描写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去描写那些写字间里的俊男靓女,原因就在于王安忆执着地认为是弄堂孕育了上海的文化,养育了上海的芸芸众生,上海的精髓不在那些高楼大厦,而存在于弄堂之中,只有弄堂,才是上海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城市意象,但最常见的便是弄堂意象。论文从其具体作品的具体描写入手,探讨、分析弄堂意象在王安忆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王安忆的眼中,上海的弄堂其实就是上海的象征,弄堂即是上海,她不去描写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去描写那些写字间里的俊男靓女,原因就在于王安忆执着地认为是弄堂孕育了上海的文化,养育了上海的芸芸众生,上海的精髓不在那些高楼大厦,而存在于弄堂之中,只有弄堂,才是上海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7.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相似文献   

18.
弄堂     
弄堂,那城市中交错的管道,是历史的印烙,是游子的向导。青石板上的坑洼,印证着久远的故事。布满青苔的高墙,隔断了城市的纷扰。推开贴着福字的大门,或许是融融乐乐的四世同堂。透过锈迹斑驳的小窗,或许是被束缚的心渴望飞翔。弄堂的这头,是送别。弄堂的那边,是守望。它见证的,是历史的变迁。它代表的,是人们的悲喜从前。弄堂里,有邂逅,有守候;有喜庆,有冷清;有唠叨,有寂寥。弄堂里有爷爷奶奶的相濡以沫,弄堂里有爸爸妈妈的幸福走过。消失的旧时光,永远都沉淀在这一方。弄堂@马弋程$浙江省慈溪中学高一(9)班!315300…  相似文献   

19.
花儿以美丽的香馨而炫耀,小鸟以光滑顺理的羽毛而骄傲,仙人掌则以平凡至极的刺而自豪。世间的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武器,都有一份特殊的美妙。在一个废旧的荒园子里,有一株仙人掌。她整日以泪洗面,向偶尔过往的行人诉说心中的那份酸楚:“我本是生活在一户有钱人的家里。后来因为搬迁,就把我给丢在了这儿,本来我也可以跟着去的,那天小主人来带我,一不小心我身上的刺扎着了他,一气之下,他就把我给扔了。以前的生活多么美好,有人侍候着,但现在我得自己照顾自己,自立更生。”她整日诉说着,起先荒园里的植株都挺可怜她的,可时间长了,也都听腻了…  相似文献   

20.
童年的弄堂     
又一次站在弄堂口,体味着这充溢古老传统气息的建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蹲在墙角数蚂蚁的年代,回到了童年的弄堂。童年的弄堂,荡漾80年代里特有的百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