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的不相容,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监督的乏力,委托人对代理人选择的唯一性等原因,导致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偏离预期目标发生偏差,为有效防止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解决公共政策执行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需要重新建构一套有效机制,使代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择理论所研究的政府失灵现象,对认识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因公共组织的内部性、管理中产生的新的外部性,管理机构低效率、寻租和腐败以及公共政策失败等原因导致的政府失灵,其每一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存在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过程当中。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现象,有助于消除这些问题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选择理论所研究的政府失灵现象,对认识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因公共组织的内部性、管理中产生的新的外部性,管理机构低效率、寻租和腐败以及公共政策失败等原因导致的政府失灵,其每一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存在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过程当中。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现象,有助于消除这些问题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职业教育的正外部性、企业的自利性、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成为政府干预校企合作的前提。政府的有限理性、政策制定的不确定性、多重委托代理制约失效以及设租和寻租活动导致"政府失灵",成为政府干预校企合作的限度。要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须找准引起政府失灵的原因,从理顺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制度供给和加强对政府干预行为的监督与制约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供给中的政府失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选择理论所研究的政府失灵现象,对我们认识教育供给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因供给决策失误、内在性与预算扩张、管理机构低效率、寻租现象等原因而导致的政府失灵,其每一个方面都在我国由政府供给教育的过程中有所反映。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现象,有助于消除这些问题给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前提。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运行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政策成败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地方政府部门、政府官员本身也是具有特殊利益取向的自利性主体。因此,从政府自利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对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乃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公共政策从理念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实施过程,它是直接决定政策绩效高低乃至成败的关键环节.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执行偏差行为是最常见的政策失效诱因.事实上,坚持各级政府及其公务人员都是纯粹的公共利益代表者和天然利他主义者观点的传统政策理论在现实政策实践过程中受到了挑战.因此,重新剖析和梳理地方政府承载的利益结构,研究和探寻规范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制度化途径,对于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中的政府调节失灵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江苏高教》2003,(6):21-23
高等教育之所以需政府调节 ,主要是因为高等教育市场存在失灵现象 ,然而高等教育政府调节本身也存在失灵现象。高等教育中的政府调节失灵突出表现为政治决策失误、管理的过度集中、管理机构的低效率、产品分配的不平等。矫正高等教育中政府调节失灵的基本对策 ,关键在于合理界定政府调节作用范围 ,恰当选择调节的方式 ,准确地厘定调节的力度 ,从而确保政府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高低。但是,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政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还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政府信誉与社会公信力。为改变这种不利状况,提升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主观上政策执行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致,客观上政策执行主体素质缺陷导致基层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失真。加强监督、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提高基层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是改善基层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深刻地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评价机理,其功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其中积极影响的原因包括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缺陷催热网络问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消极影响的原因则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角色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的非理性。通过分析提出规范网络舆情发布,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增强政策的透明度等对策建议,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积极影响。建立线上快速应急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以规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垃圾电子邮件作为一种网络公害,危及网络环境的稳定和安全,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通过运用成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共政策等经济学原理,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失灵两方面分析了垃圾电子邮件产生和泛滥的原因,以期能为防范和遏制电子垃圾邮件提供制度建设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rise of reflexivity and neoliberalism has led to a change in the nature of the public sphere and policy management. Thus, focusing only on analyses of state-initiated policy and the actions of central government is not conduc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day. Hence,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se the politics and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t the level of local government in Taiwan through two rounds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s. It is found that current policy environment has created the “agile” actors, which locates in the informally and flexibly collaborative space rather than structured within the formal institutions. And the value of administrators (accountability-orientated) is not favourable to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Moreover, a successful cas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also analy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reflexivity” and “position” in the “ambivalent public space” are the key factors to interpret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expand key actors’ “macro imagination” (recognizing 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public sphere) and “micro imagination” (creating discourses reflecting current problems and reconstructing new possib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enactment.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对政府目标、手段的选择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即利益调整的政治和技术过程。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体之于主体的意义和效用。政治学话语中我们把公共政策价值分析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政府—公共政策,其中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政策。政策之于政府的意义和效用在于它的实施推行过程中使政府得到满意的利益分配;第二层次,公共政策—群众,其中主体是公共政策,客体是群众。群众之于政策的意义和效用在于,群众中社会公共问题在公共政策的指引和推行中得以解决。就公共政策的价值而言,赋予公共政策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选择、分配、综合和落实利益,最终达到平衡利益,解决公众问题。以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政策价值分析无疑揭示了公共政策的本质,也为公共政策价值判断建立了一个客观参照系,为政府行为的良性循环引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第三部门的兴起带来了社会治理环境的变迁,这对公共政策创新具有新的启示意义。第三部门作为新的公共政策主体,可以逐渐实现公共政策由“政府内生型”向“政府外生型”转化。但我国的第三部门在参与国家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功能及成效不明显,因此要明晰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确立其参与政策过程的法律地位与程序,以更好发挥第三部门影响政策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枢纽,但我国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执行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主体因素,找出执行主体异化的原因是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政策网络的动力演化机制及其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将公共政策理解为国家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基于资源依赖关系的动态互补过程,克服了以往公共政策研究中完全理性和集权的缺陷,弱化了权威和制度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增加了结构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存在学习机制、隐性契约机制和博弈协调机制等内部动力演化机制。在这三种机制的推动下,政策网络对政策效果发挥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学习机制(包括行为学习、价值学习和规范学习)对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庄阳 《保定师专学报》2010,(4):24-26,102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政府公信力通常反映在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之中。从这个角度对政府公信力问题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行政制度、行政观念、行政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是基于公民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化的全过程中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而存在的。因此,应从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构建完善行政制度、提升行政观念、改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从政策规避现象的含义、表现形式入手,通过对政策规避形成机制的伦理价值分析,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规避现象的矫治对策,目的是希望能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