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第一版1987年12月出版一年多后,我院就开始按它进行档案分类标引了.实践证明,《中档法》第一版所设类目太粗,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标引需要.1997年12月出版了《中档法》第二版,把类目由一版的5千条扩展到10万条,基本能满足全国档案分类标引需要,但我们在使用中仍发现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档案实体分类和信息分类中,职能分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档案分类法>①(以下简称<中档法>)这部唯一通行于全国的档案信息分类法,便选其作为基本的分类依据.也许"职能分类"是一个通俗得无法再通俗的概念,笔者尚未见到对职能分类所作的深刻的理论表述,以致在分类标引工作实践中.疑窦处处,困惑多多.  相似文献   

3.
《中档法》是《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简称。它的编制和出版,是我国档案分类方法的重大发展,对于实现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编制和出版这部分类法的过程中,我也略尽了微薄的贡献,现回忆如下:  相似文献   

4.
档案分类表主题索引的编制与使用戴璞索引对于一个完善的分类法(表)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有了索引能很方便地使用分类表,也为档案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一体化提供了工具。根据我们编制和使用《中国档案分类法》(主表)主题索引的实践经验,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作如下论述。一...  相似文献   

5.
从1988年开始,一些档案馆陆续依据(中国档案分类法)对馆藏档案进行了分类标引。通过十年探索,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档案分类标引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比较明显的是标引不一致现象比较突出,且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所谓标引不一致,是指同一主题内容的档案被标引人员赋予不同的类号。分类标引不一致现象,按不同标准划分,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从分类标引过程看,有主题分析不一致和给号不一致两种。主题分析取决于标引方式,方式不同,分析出的主题必然有别。档案分类标引有四种方式,即整体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档案>1996年第7期公布了作为国家标准的<档案分类标引规则>(下文简称<规则>),标准号为GB/T15418-94.全文分8章58款,比1987年12月出版的<中档法>所附的标引规则详细充实.这个规则对规范标引工作,指导档案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做到档案分类标引归类正确,反映充分,前后一致必须注意五忌:一忌草草安排,匆匆上马.一定要周密计划、慎重起步,把准备工作的重点,放在"统一分类标引方法",上.二忌忽视培训、轻视审校.要通过培训,使标引人员了解分类法的结构体系、编制原理和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准确率.档案分类标引的审校工作是确保标引质量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8.
档案分类标引是建立档案检索系统的重要步骤,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档案检索系统的成败.我们在谈到档案分类标引工作的难度时,经常这样描述:"在档案的标引过程中,不同的标引人员,对同一份档案可能选取不同的检索标识,甚至对同一标引人员来说,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份档案的标引结果也可能不同."此话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但确实反映了分类标引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误差现象.如何避免这些误差,提高分类标引质量,已成为档案编目部门亟待探讨的一项课题.笔者在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分析,认为影响档案分类标引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电子文件整理的社会化源自其产生的社会广泛性和零散性.具体体现为: "新来源观"视野下的整理社会化;年度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保管期限分类法中的整理社会化;档案著录标引标准化及其组织、协调工作中体现出的整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档案分类法》是一部具有我国特色的档案分类法邓绍兴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是我国档案工作业务建设中的一项具有全局性的基础工作,也是档案工作标准化。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中档法》的编制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下,始于1983年,1987...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以来,海淀区档案馆依据《中国档案分类法》开展了档案分类标引工作。2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档案分类标引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决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它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们的做法是: 一、查重。对一份新文件进行归类,首先查看该文件是不是重复件。目的是避免为复本再次分类。若不是重复件要对其进行归类标引。若是重复件则不再对其进行归类。这样做既可以提高目录精确度.又可以为今后剔除重份文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档案分类标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标引人员常为此犯难.笔者不揣浅陋,试以1997年12月版《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分类法》)中的若干类目为例,对一些难题的解决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大量设置了交替类目,共有70多处.在分类法中设置交替类目,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专业性档案机构在使用综合性档案分类法时,以便从专业角度进行标引的需要.由于在分类法中一个类目只能隶属于一个上位类,这样就不得不把有些可以同时隶属干几个上位类的类目简单地隶属于某一个上位类,而不列在另一些也可以隶属的上位类下.如“档案室工作”这个类目,既可以隶属于“秘书工作”的这个上位类下,又可以隶属于“档案事业”的这个上位类下,而《中国档案分类法》把它正式隶属于“档案事业”的上位类下.但是为了照顾到专业性档案机构分类标引的需要,在“秘书工作”这个上位类下设置了“档案室工作”这个交替类目.这  相似文献   

14.
对《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的实践反思与修订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修订之际,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与教训,总结分析了"分类法"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对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档案分类表惯称档案分类法,如《中国档案分类法》等它是对档案进行分类标引、组织档案分类目录、开展档案分类检索的一种重要工具。作为一部较完善的档案分类表,除应具备“编制说明”、“主表”、“辅助表”等部分之外,还应配以必要的“类目索引”或“相关索引”。然而,纵观目前已编写完成的绝大多数档案分类表,这项工作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拟就编制这种索引的必要性、原则及方法等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仅供有关部门及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家档案局主持编制的《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已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笔者仅就参加编制《中档法》的体会,谈谈对该分类法编制原则的认识,抛砖引玉,就教于档案界同行.  相似文献   

17.
在以职能分类为主要分类依据构建《中国档案分类法》①(以下简称《中档法》)这座宏伟大厦时,逻辑原则仍被奉为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馆依据第二版《中国档案分类法》(档案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以下简称《分类法》)对建国后档案进行了分类标引。从实践来看,《分类法》的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较之第1版,大大增强。然而在标引中,我们也发现《分类法》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类目交叉、重复问题。本文就此作一分析。一、类目交叉、重复情况举要。同位类目外延相交,在《分类法》中表现如下:1档案内容类目与档案文种类目交叉。《分类法》在“国际科学合作交流管理(HA8)”类下设有“计划、协议和总结(HA81)”,“互派留学人员(HA87)…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时代档案的主题标引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档案信息存贮过程中 ,对档案文件进行主题分析后给予其反映主题概念的检索标识的过程 ,称为档案的标引。沟通档案标引与检索两过程的桥梁是档案检索语言。通常 ,档案的标引工作由手工完成 ,常见的档案检索语言即档案手工受控标引的工具有《中国档案分类表》《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等。对档案文件进行主题分析后 ,依据主题法给予其主题标识的过程称为档案的主题标引 ;依据《分类法》给予其分类标识的过程称为档案的分类标引。档案主题标识的选择过程及主题检索过程比较适宜于计算机自动完成 ,所以计算机时代分析研究较多的是档案的主题标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档案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检索浅析洪漪档案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是文献检索的一大发展趋势,它将分类法、主题法两大检索体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一次完成,可以同时提供分类检索与主题检索两条检索途径,大大提高检索效率。早在本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