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传播的快捷特质,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人们的娱乐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广播评书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仍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广播评书编辑如何更好关注听众心理,从听众需求出发,提高自身素质和编辑技能,制作更多、更好的听众喜闻乐享的评书节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田明路 《记者摇篮》2004,(6):21-21,23
辽宁电视台开电视评书先河。为评书这一以语言见长的民族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评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是直到今天。电视评书开播已近20年,却一直没有像广播评书那样在全国“火”起来。电视评书“火”不起来.“火候”欠在哪里?许多从事电视评书的编播人员一直为此而困扰。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各级各类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中,几乎都有评书一席之地。探究评书在广播节目中历久不衰的历史,与时俱进地在广播节目中给予评书恰当的定位与发展空间,对于评书和广播的互动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播评书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听众喜爱。在受众被多种媒体分流的情况下,我们须用心办好评书节目,不断扩大评书宣传这块阵地,让这一古老的艺术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评书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走向大众文化传媒的舞台,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着独树一帜的作用。广播评书节目要发挥好弘扬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作用,表达形式要注意贴近大众,充分挖掘传统文明的题材,同时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延伸评书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评书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走向大众文化传媒的舞台,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着独树一帜的作用。广播评书节目要发挥好弘扬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作用,表达形式要注意贴近大众,充分挖掘传统文明的题材,同时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延伸评书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兴媒体覆盖广、传播迅速的特质,传统广播评书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本文结合新形势进行系统分析,并从广播整体发展前景和实践中,对广播评书生存现状、适应新媒体创新空间、在实现其公益性前提下如何跨入市场等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07,(2):80-8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最近联合中国唯一的评书艺术研究机构——大地评书艺术研究所,成立了“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全国广播评书节目发行网”。  相似文献   

9.
田淼 《记者摇篮》2012,(6):47-48
近年来,广播评书艺术呈现产业化发展——不仅吸收和发扬了传统民间评书的精华和魅力,更具备了时代性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和初步条件。伴随着电台广播的兴起,广播评书发展进入到一个中兴时期,其市场潜能并未充分发掘。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06,(11):64-65
大多数人知道田连元,是因为看了他在电视里演播的评书《杨家将》。他是第一个把评书搬上电视荧屏的说书人。他录制了大量的电视评书。相比之下,听众似乎很少在广播里听到他的评书。其实,田先生很早就和广播结缘了。“可能是我从艺的时间比较长吧,所以以往岁月留下的东西,今天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了。我最早的录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广播评书节目诞生六十周年。按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又叫花甲。所谓花甲,是指人能经历六十年很不容易,有荣华吉庆之意,而广播长书节目能经历六十年风雨长盛不衰,这更是一件不平常的事,可谓华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06,(7):I0001-I0001,F0002
在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生日这一天,辽阳广播的电波响彻天空。历经50年的辽阳广播,经过几代广播人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辽阳电台已经拥有新闻综合,交通文艺、评书戏曲、音乐广播4套节目,6个频率,具备中波、调频、网络多重覆盖功能。全天播出76个小时,新闻综合广播覆盖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崔金生 《北京档案》2005,(11):50-50
著名评书演员连阔如,满族镶黄旗人,出生在北京安定门外一个穷苦人的家中.他仅上了半年私学、两年小学,十三岁就当学徒了.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11日,沈阳广播电视台公共·社会频道《今日法治报》开播,子栏目《孙刚说事》正式和观众见面。故事化叙事+评书式表达是《孙刚说事》特有的传播模式,故事化讲述,讲好故事,讲好故事。是节目开播以来所秉承和追求的,新闻专题是内容,故事化、评  相似文献   

15.
统观我们广播艺,特别是广播艺精品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我们的作品就会流于平庸,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把我们的广播艺不断地从一个层次带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境地。创新是我们广播艺的灵魂,是广播艺保持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空间舞台,独领风骚田连元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有人担心电视取代广播,而在屏幕上家喻户晓的著名评书演员却说──广播,是拥有亿万听众的空中舞台,而长篇广播评书便是这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她以长篇连续、题材多样、雅俗共赏、生动感人等特点倍受听众青睐。我从青...  相似文献   

17.
业精于勤     
刚一踏上对台广播编辑这一工作岗位时,除了有一种使命感外,我对对台广播纯属门外汉。那时候既没有进修班可读,也没有人敢为我们作系统的介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向老编辑们学,向书本学。我认真学习毛主席、周总理有关台湾问题的一些讲话、文章,翻阅以前编辑的台湾情况资料,琢磨老编辑们对我写的稿件的修改意见,虚心求教。“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逐步认识到:对台广播既不同于对内广播,也不同于对外广播,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策略性和特殊性,这是由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  相似文献   

18.
化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对化产品生产有着重要示范作用,可以起到以一当百的社会效果。近两年,河北电台广播艺精品的创作出现了良好的势头,1999年度获中国广播艺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00年度有望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19.
何祚欢 《湖北档案》2004,(10):32-32
从1952年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登台唱快板算起,我与曲艺艺术的结缘已有51年。从1963年我成为职业评书演员至今,我的舞台生涯,也整整是40周年。  相似文献   

20.
许洁 《河北广播》2005,(4):50-51
2003年5月下旬,“非典”肆虐流行。我接到了台里的紧急任务,《综艺交响》节目组负责编辑主持与河北省妇联携手制作的一台庆祝“六一儿童节”艺晚会,让全省的小朋友在特殊时期仍能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担子一下子压到了我们广播人的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