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流行语     
前不久,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在京联合发布了第14次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2009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甲型H1N1流感、绿坝-花季护航、中铝力拓、邓玉娇案、罗京等入选今年流行语。据介绍,2009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在北京语言大学动态流通语料库(DCC)基础上提取,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6家主流报纸2009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全部文本。这16家主流报纸是(按音序排列):《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广州日报》、《华西都市报》、《今晚报》、《南方周末》、《钱江晚报》、《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经过计算机辅助提取、进行动态加工分析,最终得出排行榜。此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共设8个类别3个专题。其中,既有往年的常规类,包括综合类、国际时政类、国内时政类、经济类、科技类、文教体育类、社会生活类,也有2009年度的特色专题。每个类别下含十个流行语。这些流行语较真实地记录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在春夏季走过的轨迹,客观映照了诸多社会现...  相似文献   

2.
本月搜索     
2004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发布2004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为:执政能力、雅典奥运、刘翔、审计风暴、零关税、科学发展观、失地农民补助、反分裂国家法、中法文化年、海啸。同时还发布了国际时事类、国内时事类、经济类、科技类、文化类、突发事件专题六个类别的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每年的流行语都会留下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在过去的2008年,“经济”是各大媒体关注最多的焦点。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联合发布“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4.
2004中国十大文化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育》2005,(1):58-59
前天,国内的有关权威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04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其中,化类的十个流行语分别是:中法化年、网络作权条例、人造美女、《十面埋伏》、红色经典、审美疲劳、博客、《可可西里》、电影分级制、环球嘉年华。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日前发布了"中国流行语2005夏季发布榜",张云泉、祁爱群、丁俊晖、佘祥林、阿卡耶夫、迟尚斌、《青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四国联盟、台湾水果等被列为中国2005年第二季度十大流行语。(7月6日《东方早报》)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2006年开始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里的重要研究内容,《咬文嚼字》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网络流行语",通过对2006年到2017年11年间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考察,从语法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语言在语法上的几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知名语言文字杂志《咬文嚼字》日前发布了“2008年十大流行语”。“十大流行语”符合“时尚性”“大众性”“具有新颖强烈的表达效果”这三个条件。十大流行语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5年,各媒体发布的当年十大流行词语中,“博客”频频出现。比如腾讯网新闻中心发布的十大流行词为“神六、禽流感、保先教育、入常、福娃、油荒、博客、超女、芙蓉JJ、PK”;《新周刊》(2005年12月15日出版,总第217期)发布的十大关键词是“超女、神六、和谐社会、连宋、禽流感、油荒、博客、经济学家、PK、贱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等单位发布“2005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其中文化类十大流行语为“超级女声(超女)、千手观音、中国电影百年、复兴国学、香港迪斯尼、《大长今》、《无极》、平民偶像、郑和下…  相似文献   

9.
《咬文嚼字》自2008年起,每年都会公布由读者推荐、经过专家评议后的"十大流行语",所评选的"十大流行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流行语的流行度和传播途径必然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十大流行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下一代》2010,(7):48-48
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10大流行语目前在北京发布。这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16次联合发布中国报纸流行语。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是从北京语言大学动态流通语料库基础上提取的,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6家报纸2010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全部文本。  相似文献   

12.
本月搜索     
今年上半年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日前联合发布2004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锦赛、虐俘(虐囚)、科学发展观、高致病性禽流感、释法、劣质奶粉(问题奶粉)、电荒、和平崛起、审计风暴”,入选为综合类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本文以语言学、教育学为理论依据,选取吉林省某重点中学三个年级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研究2008年至2017年《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分析青少年对十大流行语的认知和使用情况,探索青少年价值观变迁,针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3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等代表发布方对流行语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起,《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公布由读者推荐、经过专家评议后的"十大流行语",但流行语的流行度总会受到地域、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对"十大流行语"的知晓度情况,对知晓度进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从今年开始,《咬文嚼字》杂志社编写的年度语文档案《咬文嚼字绿皮书》中,将逐年发布上一年度的“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评选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网络流行语"互联网+"的流行构式及演变,再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等4家机构公布了2005年春夏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这已是1992年以来第6次发布流行语跟踪情况了。这次的统计是根据2004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发布的《2004~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引用的“2004年10城市报纸阅读排名”,选取了15家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与生活息息相关,以“马上”作切入点,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归纳出近十年流行语的修辞规律,发现其主要手段是谐音、缩略、旧词新用、仿词和格式套用,并在《咬文嚼字》所评选的2013年十大流行语中得到了印证。这对研究流行语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咬文嚼字》杂志最近公布了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