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古传说中关于鲧与共工的故事颇多,且二者的读音相同,但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帝系:共工是氏族名,炎帝后裔,鲧是失败的治水英雄,黄帝后裔。因为上古人民常常沿用本氏族的历史名称来传说故事,造成了共工名称在从女娲到禹的上古史中频繁出现,共工氏族历史不断被神话化,以至于与后来的鲧混淆。  相似文献   

2.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流传很广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编者将这一故事安排在“故事长廊”的专题中,引导学生感受故事魅力的意图不言而喻。神话故事的魅力何在?不论中国神话还是西方神话,都集中体现在“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三个文体特点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袁珂先生针对作者《关于神话生成的时代问题》一文,提出“再商榷’而写的《<探讨有益>续篇》的观点。回答和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氏族社会以前“原始思维和原始生产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并未形成“产生神话的基础”;二、所谓“从后世文献资料和民间口头传说尤其是少数民族口头传说看”,常能见到氏族社会以前“神话的踪影”之说。是经不起分析的,三、从神话与宗教的关系看,原始神话的生成时代更不可能在氏族社会以前。作者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进一步论证了杨堃先生把神话生成的时代。确定在氏族形成的高级蒙昧期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整合的必要     
“把《楚辞》、楚文化放在(东夷、南苗、西夏、北狄)四大集群、乃至太平洋文化广阔背景面前来研究”,乃是《楚辞与神话》一书的总体框架和精髓,也是书中我最重视的一篇《女娲考》的理论基础。这篇论文把女娲“七十化”与盘古“身化宇宙”传说,直到海内外大量的同型传说做综合性的研究。这样,萧兵比一般论者更深一层地看出:“在创世神话、推源神话方面,太平洋文化区和南亚次大陆特富盘古式巨人(或巨兽)‘身化宇宙’之图式,与之相应的有巨龟载地和洪水遗民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中外学者早就发现,无论是在原始宗教仪式还是在民俗中,卵(或者说蛋)都是一种超自然的生殖力量象征.西方学者弗朗西斯科·德米特欧(Francisco Demetrio)在其论文《菲律宾神话中的洪水母题及再生象征》中指出:在初民眼中,宇宙如同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当它耗尽自己的能量时就会死去,从而出现万物萧疏的严冬;待到春天它又死而复活,万物欣欣向荣.而“卵生殖”母题,正是宇宙万物从巨大的圆状浑沌物中再生的象征.在东亚神话中,有许多“卵生殖”(蛋生儿)故事.朝鲜半岛各个部族都有“卵生殖”图腾崇拜意识,在其三个系统神话:百济神话、高勾丽神话、新罗神话中都有“卵生殖”形态.在韩国文学史上,百济神话也叫东明神话,因为创世祖叫东明,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二十四史》中的《北史·百济列传》.其中记载:“索离国王出行,其侍儿有孕,王还,欲杀之.侍儿曰:日前,见上天有气,如大鸡子来降,故感而有娠,……彼生男,  相似文献   

6.
《天问》“伯禹愎鲧”神话源于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早期原始宗教活动。禹从鲧的身体中出生的神话表明,鲧、禹生活的年代处于从母系到父系氏族制的过渡时期。这则隐含着“禹生于石”的神话,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石崇拜与生殖观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我们要有宽广的视界。从《新作文》开始,世界与你同步。”这是《新作文·高中版》“宽视界”栏目开办的目的。“宽视界”从开办到现在已经一年了,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关于这个栏目的“度”如何把握?从《陈天桥:谱写“传奇”神话》到《飞狐外传》到《奥斯卡大奖,光芒何处?》再到这一期的《零售神话:沃尔玛》,我总是无数次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扯”得太远了?可另一种“现实”的力量又支撑着我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始终这样认为:它们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它们将是你未来“战斗场”上有用的武器。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所保存的神话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神话文献学价值。商周始祖契与弃诞生的神话传说,最早就分别见之于《诗经》的《商颂·玄鸟》与《大雅·生民》篇中。历来学术界对此二神话虽看法不一,但大都认为它们具有“感生神话”的特色。历来各家学者对《诗经》之“感生神话”主要有三种解释。《毛诗正义》用崇祀高襟信仰的宗教仪式来加以解释,是不可取的。商周始祖的氏族起源神话与图腾崇拜是有可能相联系的。上述“感生神话”都应该是图腾生育信仰的产物。当然,也有认为它是原始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观念反映。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和满族的天鹅仙女神话都强调了祖先与天神之间的关系,标榜氏族起源的神圣性。两者的区别在于蒙古族神话强调氏族起源的奇异神圣和祖先的非凡出身,而满族神话则主张爱新觉罗黄金家族先祖神异诞生,统治国家的天命授权等。从神话的类型来看,蒙古族神话更接近于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天鹅处女故事类型,满族神话则属于皇权受于天命的建国神话类型,从而形成两者之间较大的差异。相同的故事母题和接近的主题在两个民族中有不同的用途和发展倾向,天鹅仙女神话故事在两个民族中得到了不尽相同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10.
从表层结构看,“死亡──新生”是洪水神话的共有结构式;洪水情节与造人情节加入神话结构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使得它们在故事结构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深层结构看,洪水情节与造人情节在“死亡”这一点上有着互相转换的基础,特别是“无母”故事等材料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可得出“洪水造人”神话存在着一个潜在的主题:死亡。作为深层结构的一个展开,“多子”这方面的材料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这类神话还具有反映原始人迁徙经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记述了:“孙悟空的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这是神话。当今“四个筋斗翻出三千里”却是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新编”是指在写作时把题材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进行再创作,生发出新的故事。这种手法可使作文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新鲜的情境创意,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故事新编”的途径可以有如下几种:一、情节变形就是对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增加情节,或改变情节,或保留一部分情节后再按需要设计其他的情节。如《杂文选刊》2005年第2期(下半月)刊登的《南郭先生不要走》就续写了《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文中说南郭先生正要逃走却被夫人拦住,夫人以为他与宫女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社会转型,新一代的知识精英把思想启蒙作为他们的主要使命,仿佛只要将西方文化精神植入中国老态龙钟的机体,中国便会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颜色。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知识分子精心编织了一个有关中国命运的启蒙神话,“女性解放”,“个性自由”等西方现代价值观便是这一个“神话”的故事内容。然而,启蒙理想是否存在有内在的缺陷?“女性解放”“个性自由”等神话内容能走多远?思想启蒙是否能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作为两个时代的作家,鲁迅和巴金在对启蒙理想的反思中都发现了启蒙神话的虚妄,洞察到了启蒙神话的乌托邦色彩。在《伤逝》和《寒夜》中,鲁迅和巴金用不同的方式打破了他们亲手编织的个性解放的“启蒙神话”。  相似文献   

14.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千古美人崔莺莺只不过是想象世界里的一个虚幻的美人神话 ,是艺术家充分理想化的产物。红颜薄命、“自古美人遭狼吻”这才是美人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笔者站在女性主义文化思维的视点上 ,试图用别样的眼光———即撇开《西厢记》的文学史或美学方面的研究 ,而仅仅借《西厢记》中的美人 (崔莺莺 )的故事为由头 ,来思考一些关于“美人”的文化话题。  相似文献   

15.
共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如《山海经》《国语》《淮南子》《史记》等都有对其人其事的记载.在这些故事中,对共工这一神话人物的褒贬也是大相径庭,相去甚远的.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所以他被尊称为“三皇”之一;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恶神,最终被禹所杀.  相似文献   

16.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千古美人崔莺莺只不过是想象世界里的一个虚幻的美人神话,是艺术家充分理想化的产物。红颜薄命、“自古美人遭狼吻”这才是美人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笔者站在女性主义文化思维的视点上,试图用别样的眼光——即撇开《西厢记》的文学史或美学方面的研究,而仅仅借《西厢记》中的美人(崔莺莺)的故事为由头,来思考一些关于“美人”的文化话题。  相似文献   

17.
“幻方”与“数阵”是中华古文化的象征.相传在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领袖伏羲时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神龟出自济水,背负“洛书”的神话.这是我国最早的“幻方”(如图1、2)。  相似文献   

18.
高语三册文言课文《察今》最后一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有过于江上者。”(着重号是笔者所加。下同)讲课时将“江上”译为“江边”,学生有不同意见,认为“江上”不用翻译,或者译为“长江上”。对此,我没有简单地要求学生接受,而是举了两个例子做为旁证。一个例子是《吕氏春秋》中“逐臭之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电大教材《中国古代史纲》(下)(李培浩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7月版)212页:“土地为,库伦(氏族)公有,牲畜为阿真勒(家庭)私有。”显然编者没有搞清楚“库伦”和“阿寅勒”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库伦”也叫“古列延”是蒙语“gureyen”的译音,本意为“圈子”并不是什么氏族,而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集体游牧方式;“阿寅勒”(ayil)在《元朝秘史》中释为“营”是一种在氏族社会解体过程中开始产生,到了阶级社会最后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游牧形式,“库伦”与“阿寅勒”这两种不  相似文献   

20.
《乌桓传》对乌桓的记载有混乱之嫌,若不搞清,有碍于正确认识乌桓历史。如:“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以己为种,无复报者故也。……其嫁娶皆先私通,略将女去,或半岁百日,然后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娶之礼。婿随妻归……为妻家仆役2年,妻家乃厚遣送女,居处财物,一出妻家。故其俗从妇人计,至战斗时乃自决之……父兄死,妻后母执嫂,若无执嫂者,则己子以亲之次妻伯叔焉,死则归其故夫”。看后让人觉得条理不清。以博深著称的马长寿和内田吟风二先生,也把这两个时期的情况混在一起。马先生说:“唯一的解释就是母方有氏族,而父方则只有家族没有氏族,所以父方没有‘族类’,自然就没有族属给他报仇了”(《乌桓与鲜卑》127页);内田先生说:“在乌桓母系社会时期,因为从其他氏族来的父亲和与父亲同来的异母兄弟是所谓外氏族者,故属于母亲氏族的儿子杀害了父兄也不会受到母系氏族的制栽”(《北亚史研究》)38页)。这里我们暂不去讨论家族和氏族有什么不同,但在母系社会,人们一般不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谁是自己的异母兄弟。按照血族复仇的通则,“外氏族者”被“母系氏族”杀后,虽然不会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