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指难以明确或无须明确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有效教学策略则是指能实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执行有效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活动围绕学习活动。教学进程、速度、节...  相似文献   

2.
金惠华 《考试周刊》2009,(34):71-72
一、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 1.了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以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  相似文献   

3.
程绍敏 《中小学电教》2011,(10):148-148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教学的低效直接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追求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所有教师前进的目标。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才能够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作为教师要促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的策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具体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师只有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做到胸有通盘。学生只有了解课堂具体的教学要求.才能发挥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为实现其目标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引起学生对新课程的重视和注意。我在上哲学基础常识介绍课时,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对学生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的开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堂中层层推进实施,达到教学目的?拟定科学、恰当的科学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管理,在实践中要关注“五化”。本文就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可见,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一节阅读课由诸多教学细节组成,若教师能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并始终将这种意识坚定不移地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细节之中,就能摆脱费时低效的局面,打造出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题组教学通过题目的设置和顺序的编排,使得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题组之间的题目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围绕教学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林翠霞 《今日教育》2014,(7):104-105
一、准备到位,把“讲法”与“明理”有机结合 王荣生教授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明确一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什么。因此,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深度研读教材,分析关联知识,把握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精心预设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陈肖凌 《文教资料》2012,(31):189-192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自行设计和编制。我们在教学中既不能弱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不能轻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要树立“三维目标统筹效率观”,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特长、学会做人。我们必须树立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的意识,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全面地落实各项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张茹华 《福建教育》2005,(11A):41-42
部分教师认为开放性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放开去想,想什么都行,只要“说得通”就该鼓励。其实,开放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开放性教学同样要凸显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以有效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只有对所要教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 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用来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潘峰 《学子》2013,(6):136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著名的教育学者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认为:"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并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各环节紧扣目标有效展开,这样才能教有所循,学有所得。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中“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课堂教学目标含糊不清,目标落实不到位;有的只是照搬教学预案,却忽略了课堂的精彩生成;有的对文本重难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仍存在串问串讲串读的现象……这些问题说明,很多一线教师,或目标意识不强,或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心中无数、“胸中无本”、忽略学情,等等,从而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是教案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当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是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而“目的”的内涵更多的是体现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要求学生学什么”,它是一种理想,一种方向、指针,实现它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新的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前的教学大纲,在表述时,全部用教学目标来代替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16.
刘琳 《中学教学参考》2009,(20):112-113
什么是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所谓“有效”,简而言之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它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掌握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或掌握到何种程度,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下来,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便是无效教学;对同样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有的教师只用了5分钟,有的教师用了10分钟,虽然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但后一种教学也算不上有效,只能算做低效教学.下面结合“光合作用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使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7.
范宝莲 《广西教育》2014,(41):25-25
正什么是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简而言之,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到育人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高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呢?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是教学过程的原动力,是确定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简明,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哪些要求,教师都要做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他们起于目标而终于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陈述及出示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出示,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航灯”,是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磁铁”,是师生心目中共有的“梅林”,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倡导的是有效教学.它的前提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无疑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们在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教学效益的生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写道:“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三百多年来.这种以“少教”而“多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有效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应然追求,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下足工夫。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若能扎扎实实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多“磨”一些,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多收获一些,课堂教学也会更有效一些。因此,教师应当研磨文本,深钻文本之“髓”;明晰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目标之“脉”;钻研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之“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