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苏童于1989年发表的《妻妾成群》被认为是其先锋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随着《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苏童蜚声海内外,对于小说《妻妾成群》的评论文章也铺天盖地而来。然而,别人看《妻妾成群》都只看到了女性的悲剧,本人却从苏童隐晦的叙事中窥见了男性的悲剧。本文拟对《妻妾成群》中陈佐千及其儿子飞浦这两个人物入手分析在妻妾成群的旧式家庭中,男性的痛苦与悲剧。  相似文献   

2.
黎保荣  程舒超 《天中学刊》2013,28(3):101-103
《妻妾成群》中塑造的"庭院"意象,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形象,折射了人物的内在情感。陈家大院既是封建礼教的牢笼,亦是死亡的刑场,更是陈家一切痛苦的衍生地。"庭院"意象是千百年来中国男权文化的映射,同时,这一意象亦赋予了小说多方面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主题导语】苏童,原名童忠贵,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15年8月16日,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苏童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新写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讲究以客观平静的笔调叙述  相似文献   

4.
将景物意象的描写贯穿于小说的叙事之中,通过关注意象的转换,把握作品的叙事艺术,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水浒传》为背景,从贯穿全文的雪意象入手,揭示了意象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及结构布局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圆形”结构意象作为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原型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了中国人的叙事作品类型中 ,形成其在故事构架、叙事结构、形象构设及精神内在意蕴、风格流向等方面的“趋圆”走势。《玉娇梨》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其在这方面的体现尤具典型意义。从故事层次、叙事结构等来剖析《玉娇梨》所蕴含的“圆形”结构意象及其成因 ,对于解读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及后来的拟才子佳人小说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崔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12-113,117
当代影视媒体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愈加密切。文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借由与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中获得。以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与由它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比较研究影片与小说在人物形象、象征意象和情节三方面的异同,来探讨《妻妾成群》与电影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不同侧重点和得与失,以及借此所体现的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天堂》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叙事宏大,充满圣经母题。本论文从场景原型、人物原型、象征原型和主题原型等四个方面剖析解读《天堂》丰富的圣经原型和意象;并结合美国历史文化传统分析,指出以肤色深浅决定一切,隔绝封闭是不可能构建天堂般的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妻妾成群》是苏童小说创作风格发生变化后的又一篇力作,小说着力展示了一夫多妻制的旧式婚姻下妻妾们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归宿,可以称做是透视中国女人命运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9.
苏童说:"当初写《妻妾成群》的原始动机是为了寻找变化,写一个古典的纯粹的中国味道小说,以此考验一下自己的创作能量和能力。我选择了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的题材,一个封建家庭里的姨太太们的悲剧故事。"这部小说中的叙述对象是一群妻妾,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自然成为小说叙事的一条主线,而女性对男性的依附也自始至终如一片乌云般笼罩着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0.
郑艳 《文学教育(上)》2009,(22):144-145
苏童的作品往往有着强烈的色彩感,其中以红色尤为引人注目。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妻妾成群》)将苏童的小说搬上荧幕,很多观众对电影中点亮的红灯笼印象深刻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祭奠红马》和《红粉》等代表作中,读者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复杂的“红粉意象”。很多评论家认为,苏童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红粉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