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现行初中《中国历史》第一、二册和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 )课本存在着对同一史实表述不一致的现象 ,即使同一课本也存在前后不一的问题 ,给教与学都带来不少困难。下举数例。(1 )半坡氏族遗址距今时间 :初中课本是“约 5 0 0 0年”(第一册第 1 3页 ) ;高中课本却是“约五六千年”(第 4页 )。(2 )对于河姆渡氏族种植水稻的问题 :初中课本表述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第一册第 1 4页 ) ;高中课本则表述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第 5页 )。(3 )初…  相似文献   

2.
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一、三册课本试用本,经过1978年秋季以来四年教学实践的检验,现在作了修订,将从1982年秋季起在全国使用。现在把这次修订的情况,作一简要的说明。一修订原则(一) 这两册课本分别在1978年秋和1979年秋开始试用,第一册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内容从原始人群到南北朝;第三册安排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也就是中国旧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3.
粉碎“四人帮”后统编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二、三、四册,从197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依次试用了两年(第一、二两册用了两次,三、四册用了一次)。在试用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热情地来信,既肯定课本的优点,又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我们也在各地和有关单位,召开各种座谈会,征求意见,并向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请教。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本进行了修改,并重绘和增绘了一部分历史地图。现在四册课本的历史地图共五十  相似文献   

4.
问:这次修订的1982年秋季始用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以下简称修订本)的精神是什么? 答: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试用本从197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一面使用,一面修改。现经进一步修订在全国使用。修订本拟稳定使用几年,不作大的修改。(如发现资料上、或政治上有明显的错误,当然要改正。)至于这次修订的基本精  相似文献   

5.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四册修订本,将于一九八三年春在全国使用。这两册课本的修订原则,同我在今年本刊第四期发表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三册修订说明》中阐述的精神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次修订的两册课本,第二册讲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内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在生产关系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第四册讲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四册修订本,将于1983年春在全国使用。这两册课本的修订原则,同我在今年本刊第二期发表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三册修订说明》中阐述的精神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次修订的两册课本,第二册讲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内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在生产关系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第四册讲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斗历程。在这两册课本中,尤其是第四册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7.
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一、三册课本试用本,经过从1978年秋以来四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将从1982年秋起改为正式本在全国使用。现在把这次正式本修订的情况,作一简要的说明。一修订原则 1.这两册课本分别在1978年秋和1979年秋开始试用,第一册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内容从原始人群到南北朝;第三册安排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也就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每周均为二课时。从1981年秋开始,根据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历史课教学计划和课时都作了适当调整。小学增设历史常识课,安排在五年级,每周二课时。初中一年级上学期讲《中国历史》第一册,每周三课时;初中  相似文献   

8.
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一、三册课本试用本,经过从1978年秋以来四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将于1982年秋起改为正式本在全国使用。现在把这次正式本修订的情况,作一简要的说明。一、修订原则 1.这两册课本分别在1978年秋和1979年秋开始试用,第一册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内容从原始人群到南北朝;第三册安排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也就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每周均为二课时。从1981年秋开始,根据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历史课教学计划和课时都作了适当调整。小学增设历史常识课,安排在五年级,每周二课时。初中一年级上学期讲中国历史第一册,每周三课时;初中二年级上学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教师钻研初中中国历史教学大纲第二学期部分和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这篇文章试图讨论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基本线索和重点。文中有些材料超出了大纲和课本的范围,仅供教师参考。一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包括从隋朝到清朝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就是课本的基本线索,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新版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问世了。这一册书的编写 ,充分注意加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和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同时还充分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删繁就简 ,降低难度  新版课本首先在学习内容上大刀阔斧 ,精心删减。与原课本相比 ,删去了 30多处内容。其中主要有 :蓝田人、北京人头部特征、西周宗法制度、西周“百工”、周王室日益衰微、郑国渠、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春秋乐师俞伯牙、“约法三章”、重农抑商政策、博山炉、豪强地主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希望有一套好的教材,并且希望教材能保持稳定。初中《中国历史》课本修订本的问世,历史教师是非常高兴的。《中国历史》第一册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在试用本多年试用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这些改动大多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里,仅就中国古代史第一册的改动部分,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编写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人教版)的第一册和第二册,准备供初中三年级一学年两个学期试教。这套初中世界历史课本,与目前正在使用的初中课本《世界历史》(全一册)有较大的不同。现行课本《世界历史》只教一个学期,义务教育课本《世界历史》要教一学年,即两个学期。课时增加一倍,因此教学内容比现行课  相似文献   

13.
我看了新编课本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三册以后,觉得的确是一本质量较高的教科书。现在把个人看到的一些优点提出来简单地谈一谈,以供将要教这本书的同志们参考。先从全书的系统来看。这一册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八十年间的历史。编者基本上采用按照年代次序叙述的方法,把八十年的历史事实分成四编。当然,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在科学上尚有争论,但是慎重地选择一种说法,原是编教科书的唯一  相似文献   

14.
问:新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新课本第一册)同78年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原课本第一册)相比,有哪些特点?答:第一、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本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增加的十个“小实验”简易可行,不少练习题和列举的实例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第二、加强基础知识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①各章都增加了一些常见的生活和生产实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新编的高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即将和教师同志们见面了。它跟初中中历史第一册比较起来,文字数量增加多了。在取材上、历史概念叙述上、理论分析上,广度和深度都比初中课本进了一步。但是教学时间跟初中是一样的,每星期三节课,一个学期教完它。在即将到来的新的学期里,同志们就要用它来对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好这个课本,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教师同志有责任,编者也有责任。因此,编者愿意在这里谈谈这本书的编辑意图、编写原则,帮助同志们掌握这个课本,同时对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也提出一些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编者作了节录李赓序同志编著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在编写的体例上,大致和第一二两册是相同的。在内容方面则有了较显著的改进,如造语之力求生动浅易,节段标题之力求明确,图表之力求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凡此皆为第一二两册所不及的,也是值得编者异日改写第一二两册时据以参考和提高的。不过这一册里也还存在着处理史料方面的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共同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1986年各科教学大纲进行了统一的修订,其中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改动较大。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新增添了初中世界历史教学的内容。这样,现行教材就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关于大纲的修订原则和情况,已有文章做了较详的说明(参阅《历史教学》1987年第2期)。根据这些总的原则,具体到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究竟哪些地方作了改动和增删呢?下面就谈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第一册课本,从今年秋季起,改用正式课本。“正式本”的增删,基本上是符合当前师资水平偏低和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贫乏,这一实际情况的。但是,“正式本”虽然尽力修改,力求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数学》第六册即将出版发行,开始试用。下面将这册书作一简单介绍,并谈谈我们编写时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本册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册,包括“函数及其图象”、“直线和圆的方程”、“统计初步”、“视图”(作为选学内客)四章。另外书末还有一个附录“初中阶段总复习参考题”,供复习整个初中阶段内容时参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课本为了从物体的质量求重量,引入了常数“g”,并且给出了计算重量的公式G=mg。课本编者在《新编初中物理(第一册)的教学》(参见《物理教学》1982年第五期)一文中也一再指出:“在这里g只是换算常数,其数值是通过千克力和牛顿的关系给出的,单位是牛顿/千克。”这就是说g这个“换算常数”,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以此由物体的质量求重量,它实质上是质量的千克数与地球上重量的牛顿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为此复合单位牛顿/千克中的千克指的是质量而不是力。但不少老师对此产生了误解,在实际教学中将“换算常数”说成了“单位换算常数”,这就有加以讨论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