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两方面对汉语和维语的亲属称谓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比较清晰的层次,各自有自己单独的称谓;维语中的亲属称谓有些有单独的称谓,有些没有,这是维吾尔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回族和汉族亲属称谓构成层次大致相同,但是,回族亲属称谓毕竟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亲属称谓系统。从这个系统中,能够管窥出回族家庭社会的风貌。  相似文献   

3.
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儿童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儿童亲属称谓词的习得经历了原型形成和典型化两个阶段。个体儿童习得亲属称谓词有一个大致顺序。  相似文献   

4.
汉魏时期的史书和碑刻材料中,记录了较多的亲属称谓。其中有些亲属称谓辞书词典或未收录,或义项不完整,或释义有误。重新梳理这些亲属称谓语,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差异与亲属称谓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称谓一直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的亲属称谓体现了水同国家、不同民族、水同化的差异。只有搞清楚中国与英美国之间存在的化差异和汉英亲属称谓的特点,我们才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亲属称谓,进而提高我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汉维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的分类、汉维语亲属称谓词语的一些特殊用法、汉维亲属称谓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入手对汉维亲属称谓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其目的是,为了今后进步深入研究汉维语亲属称谓词语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反映人们的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称谓。因中西文化差异大导致其亲属称谓差异大,所以翻译亲属称谓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要找到可让读者接受的合适且对等的亲属称谓译文,译者就不得不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如要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寻求合适的亲属称谓翻译方法,笔者认为下列三种方法比较可行:直译法、释译法或转换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研究。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亲属称谓,揭示两种亲属称谓在内涵和外延方面的差异,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传统、婚姻家庭模式和宗法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在英语亲属称谓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廖颂举 《现代语文》2006,(3):122-123
非亲属关系而以亲属称谓来相称的社会称谓习俗,叫作拟亲属称谓.这类词大多沿用了亲属称谓,有些则是在亲属称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是亲属称谓的社会化(非亲属化)形式.  相似文献   

10.
申欣 《语文知识》2011,(3):96-97
“哥”、“姐”、“叔”、“爷”等亲属称谓词语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新的语义和色彩义,并在流行过程中产生了特定的语用效果。本文对亲属称谓词语在现代网络环境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分析,以便考察亲属称谓词语的新用法和语义语用上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