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是党中央、国务院在 2 0世纪的一项重大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在师资、财政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结合本地区的实际 ,为了搞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我认为 ,控制辍学率是保证“普九”的关键之一。最近…  相似文献   

2.
心宇的两个姐姐出嫁之后,心宇就是家里的老大。心宇妈一死,心宇就辍学了,接妈的班洗衣服做饭伺候爹。 上初一时,心宇在全校物理竞赛中得了奖,奖品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心宇辍学后,《十万个为什么》就成了她的业余读物,读得多了,满脑子天文地理,常常考大人。“你知道一百斤木柴烧完后剩下多少了?”大人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 Fort Lewis 学院某秋季招收的1000名新生中,到第二年秋天就有460人不知去向,只有大约240名新生能坚持学习到毕业。这些不知去向的学生很会玩,他们不是去划雪,骑山地车游玩、乘筏子顺河飘流,就是去打工或给私人开车。有的人为了能领到学校的资助还时不时地返校呆几天,有的干脆就辍学了。[新大学生注册入校后,如第二学年未返校注册即视为“辍学”(dropout),但不排除他们在第三年或第四年返校学习。——译者]  相似文献   

4.
辍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不会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由于种种原因在求学道路上“善始”而未“善终”者古今中外不乏其人,这当中的大多数辍学之后自然正如流星一般从此坠入暗夜,再也无从寻觅他们的芳踪。偏偏也有那么几位辍学之后却放出了更为璀璨的光辉,远的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近的像时下在中国教育界、新闻界红透半边天的韩寒、王小平……而就是这炫目的光辉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凝成了一个沉重的问号:学校教育,价值几何? 对上述“辍学成才”作何解释,时下也是众说纷纭。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曾有过如下独特见解:培养一个杰出的科…  相似文献   

5.
李作志 《教育》2013,(11):44
进入21世纪,中国大学生网民普及率和网瘾学生数量都有上升趋势。然而,网络普及导致网瘾问题对大学生辍学的影响研究还相对滞后。在我国,从九年义务制教育、高中到高等教育,辍学问题屡见不鲜。辍学浪费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效益,对教育公平提出严峻挑战。辍学的影响因素大学生辍学问题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种族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作用进行解释,并且这些影响具有协同性而较难从学科角度划出清  相似文献   

6.
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战略措施。10多年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执行了《义务教育法》,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考察了一位初中自愿辍学者辍学前后的生活和心路历程,探究其对辍学行为的自我解读过程,揭示自愿辍学者辍学动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8.
世界的的和平,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高等一切都靠教育。从交大方面来讲,如日本,他在第二次大战前是一个比较强的国家,第二次战争结束后他的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比较薄弱,但到了今天,他的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世界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对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8,(10)
李清2月14日在《工人日报》上撰文:河北沧州下辖的某县,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很快,农民因有打工机会,收入普遍上升。然而日子红火了,农村娃辍学却增多了。显然,和过去简单的"因贫辍学"相比,"因富辍学"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比过去"富"的农民,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升学,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10.
从2月10日开始,34名大龄辍学“女童”在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经过十个月的培训走上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生辍学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导、各个学校的普遍重视。对此各地也都采取了相应的防辍措施。在众多的措施中,保护自尊,激发自信,是制止学生辍学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希望宿舍”摆脱辍学困境克山县河南乡沿河村距乡中学15公里,小学生毕业升初中读书,路远困难,很多学生辍学。新村党支部书记陈树林在乡里租了间近100平方米的房子,建起了“希望宿舍”,还请了师傅为学生做饭,使23名学生摆脱了将要辍学的困境,能够继续学习...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8,(4):51-51
李清2月14日在《工人日报》上撰文:河北沧州下辖的某县,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很快,农民因有打工机会,收入普遍上升。然而日子红火了,农村娃辍学却增多了。  相似文献   

14.
邓新良 《考试周刊》2014,(39):160-161
"隐性辍学"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就会给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不利影响。不论是从培养全面成长的人才角度,还是从培养合格建设者的目标出发,重视"隐性辍学"现象并积极治理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当前,研究生教育中"隐性辍学"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行为层面上的频繁请假、无故缺勤、长期离校和心理层面上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心理问题多样化。可以从教育进入买方市场,生源结构复杂化;信息传播微型化,个体需求多样化;培养模式刚性化,教育教学本科化;现代教育片面化,心灵关怀缺失化四个方面分析研究生"隐性辍学"现象的诱因,并从健全教育管理机制,践行微型化教育,建构学习共同体,建立学校关怀系统等方面提出弱化"隐性辍学"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郭振纲 《教育》2009,(2):16-16
“隐性辍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储备,基础薄弱,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差,给接受继续教育带来很大困难。进入就业领域,他们往往是低技能、低素质的劳动力,成为就业的难点,更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9,(4)
郭振纲2008年12月24日在《工人日报》撰文:"隐性辍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储备,基础薄弱,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差,给接受继续教育带来很大困难。进入就业领域,他们往往是低技能、低素质的劳动力,成为就业的难点,更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妈妈,我不想读书了!”我正在外地出差,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她向我提出辍学的请求。女儿的想法让我感到莫名其妙,于是我反问她说:“怎么突然不想读书了,你才刚刚上初一,不读书能干什么呢?”“不读书后,我想———我想去———当‘三陪’。”女儿的回答虽然有些吱唔,我听来却字字如惊雷。“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太不像话了,从现在起,你哪儿都不要去,在家等着我,我连夜赶回去!”我气愤地挂断了电话,急忙安排完手中的事情后,我连夜开车往家赶,因为女儿的辍学想法让我很震惊、很紧张,我更担心女儿一时冲动真的跑去当“三…  相似文献   

20.
"科教兴国",使国家的教育得到稳步发展,但在学校里存在着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即"隐性辍学"。"隐性辍学"是指那些有学籍,人虽在学校,但心却游离在学校与课堂外面的学生。就高职院校产生"隐性辍学"问题指出原因,并为了更好地避免发生"隐性辍学"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