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西科大和四川财职院学生使用普通话情况的调查表明,影响学生使用普通话和提高普通话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氛围和专业的指导。要切实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就应广泛营造氛围,加强普通话使用环境建设;并多方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推广普及普通话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2,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使用普通话情况的调查表明,影响其使用和提高普通话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氛围,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广泛营造氛围,创建和谐的校园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3.
农村孩子由于日常生活用语不是普通话,家庭和社会交流的语言多为本地方言,由于语言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使用普通话。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评学生普通话能力的考试。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提高普通话的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5.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学习普通话,离不开常说勤练,但针对学生的从众心理,首先应尽一切可能营造以说普通话为荣的氛围.如利用校园广播网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校内外张贴"请讲普通话""以讲普通话为荣"等标语、宣传画,以强化推普意识;成立班级普通话兴趣小组,校级普通话协会,开展各种推普活动,编演推普节目,培养学生骨干,让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学生"现身说法",谈体会、谈经验,干部、教师带头说普通话,用规范语,师生交流必须用普通话等等,在这样浓厚的推普氛围中耳濡目染,那些对普通话兴趣不大,不愿学或学不好的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的认识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科学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关键,营造讲普通话的氛围则是巩固、推广普通话的保证。就教学和训练方面而言,拼音教学是基础,克服方言障碍是难点,针对性的辅导校正是要领;就营造普通话氛围来讲,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方能真正收长久之效。  相似文献   

7.
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普通话课堂教学主要使用传统以教为主的“示范——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本文引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重新认识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认知过程,在认识学生的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普通话语音学习。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普通话作为人们主要的语言工具,在社会中起很重要的沟通和交流作用。少数民族学生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受母语的影响而不能准确地使用汉语普通话,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会产生影响。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非常必要。首先,树立学生自信心,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其次,加强语音、朗读、态势语方面的基本训练,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运用准确字音、语句,进行情感表达。最后,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情景训练,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通过系统训练,使学生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应用,为他们将来的社会交际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师一年级学生对于普通话的学习,往往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生,时常困惑不已:究竟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呢?笔者从拥有一份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大胆、大方、大声"地说话、极力创造一个浓厚的说普通话的氛围、打好扎实的基础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学习普通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高师一年级学生学习普通话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广西师范学院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作出分析,提出提高民族地区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对策,即强化学生语言规范的意识,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广西师范学院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作出分析,提出提高民族地区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对策,即强化学生语言规范的意识,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虽然各学段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关于使用“普通话”的要求却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而第三学段是“能用”。这不但对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朗读指导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老师要适当加大“教”的比例,重点在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上下功夫;第二学段学生的普通话已比较流利,教师要适当放手,逐步加大“用”的比例,引导学生在读中“用”,在“用”中学,努力…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委曾指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是师范院校合格毕业生的必备条件。”由此可见,学好普通话,对每个师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达到这个要求,对于经常讲方言的学生来说,不是轻而易举的,非下一番功夫不可。这样,如何教会每个学生学好普通话的问题,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从一九八一年开始,我们在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课的同时,每班每周增设了两节“普通话语音口语训练课”,采用“人人过关”的办法,指导和帮助每个学生搞好普通话的学习。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提高。下面,具体谈谈我们在口语训练课中搞“人人过关”的经过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的语言氛围中,方言、网络语言等的使用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学校应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并加强教师的表率作用,在全校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地处偏远 ,交通闭塞 ,经济不发达 ,方言语音重 ,学习普通话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尤其是学生学普通话受母语、老师、社会的影响较大 ,说出的普通话与汉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必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普通话的习惯 ,读准字音 ,营造一个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普通话将会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中国人,能正确使用普通话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语言规范,能对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普通话起榜样的作用;不遗余力地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能否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帮助学生渡过普通话“困难期” ,首先得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 ,树立学说普通话信心 ;其次帮助学生找出“困难期”的原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规律 ;最后采用好的练习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氛围 ,冲出困境 ,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8.
易娟 《湖南教育》2003,(2):42-42
一、优化氛围,提高口语交际的规范性现代交通的发展使人们的交际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但方言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因而,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交际的“通行证”。然而,我们历来重课内使用普通话,轻课外使用普通话,重书面语言规范化,轻口头语言规范化,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规范性。当前,亟待引导学生把普通话由课堂用语转变为生活用语,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优化语言环境。方法是:内部优化——辐射家庭——带动社会。通过抓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的日常会话,优化校园内部的语言环境;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家访、舆论宣传等途径,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和言语  相似文献   

19.
陈肖伊 《教师》2023,(15):123-125
海南中职学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学生倾向于毕业后选择在幼教行业发展。在考取幼师资格证前,学生必须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普通话”课程将帮助学生提升普通话表达能力与考取二级乙等以上级别的证书。文章以海南省农业学校为例,归纳了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四类问题,从外界影响和个人因素两大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实践后提出包括丰富课程内涵、革新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氛围、增加课程活动、关注学生亮点在内的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的形势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话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既要提高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的认识,又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掌握普通话训练的方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