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在西方得到了广泛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是因为: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必然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哲学阐释学的相关理论,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是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方面探究李商隐诗歌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歌的内在本质,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诗歌中大量使用隐喻,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达和阐释,形象生动地表达情感。翻译诗歌时正确把握隐喻,能有效帮助目的语读者解读诗歌,领会诗歌的真正内涵。本文运用隐喻理论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意境、风格、情感等多方面分析三个英译本不同的翻译效果,以求促进诗歌的认知翻译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诗歌(尤其是他的隐晦诗)的难解性常常源于诗句中施动者及句法的不确定性。以诗歌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为着眼点,本文通过详细解读李商隐的部分诗歌,旨在发现这些诗歌中的确定与不确定因素,以及这种不确定性是如何使对这些诗歌进行多种阐释成为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中,由于意象在传意和构境的关键作用以及其中包含的众多的文化元素,意象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和困难。陶渊明诗歌由于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其中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中西方都不乏陶渊明诗歌的英译本。本文从陶诗中统计出诸多意象以及意象的中西方翻译方法,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探讨中西方对陶诗意象的翻译方式的偏向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诗歌作为一种阐释心灵的文学体裁,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诗歌翻译涉及两种文化因子的转化,即文化转基因。本文从文化转基因的角度对许渊冲的英译诗歌《月下独酌》进行分析,并结合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论",认为在诗歌翻译中,可以适当从文化转基因的角度采取策略,使译文更易为目标语读者所接收。  相似文献   

6.
有必要加大孟浩然诗歌的翻译力度,力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高;有必要对现存孟浩然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改善孟浩然诗歌翻译现存的误译、漏译、错译等弊病。通过对孟浩然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开启孟浩然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思路,更好的传播中国古典诗歌文化。  相似文献   

7.
钱伟 《考试周刊》2010,(13):21-22
文章作者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解读.体会并描述了中国古代诗歌“近取诸物,这取诸身”的象征比喻手法,从中将李商隐诗歌表现中的意象、意境作了尝试性的再现.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和象征主义超越特定文化时空背景下的共通的感受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蕴含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在对其诗歌的研究中却鲜有人对英译本所呈现的宗教文化差异进行全面分类研究。本文拟从宗教文化语境着手,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英译本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英译本因译者各自所处的宗教文化语境不同而对原文宗教文化的翻译进行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枫桥夜泊》有数十种英译本,但似都未能完美传达原诗的意境和意味.对这个案例的阐释,可为钱钟书的“抗译说”提供一个注脚.问题的根本在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感受和理解,不但是语言问题,而且是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收集了我国国内对诗圣杜甫著名诗歌《春望》的英译学术论文,主要从英译本字义层面,修辞格层面,格律层面,综合全诗分析等角度对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重点评述,为日后《春望》英译译本和杜甫诗歌英译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璀璨的古诗文化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以英汉对比语言学为理论指导,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胡允桓先生和贾宗谊先生的《红字》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一是英汉词汇差异;二是英汉句法差异;三是英汉文化差异。通过对上述三方面系统地比较研究,笔者认为贾的译著在“信、达、雅”各方面均优于胡的译著。最后,对这两个中文译本做出综合性评价,并建议将英汉语对比研究成果应用于整个英语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排除汉语负迁移的干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几年研究发现《英汉大词典》100余个法学术语译名不确,即并非原语词的对应词.力图修正这些不确译名,本文以19个法学术语为例论述了《英汉大词典》译名方面存在的10个问题,并对这些术语的译名提出了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章回体小说《红楼梦》因其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一直都倍受关注,被译为多种语言过其实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其中的英语译本中,最具权威的是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译本。章回目录作为本书的重要部分,其翻译也在英文读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该书的这两种译本的章回目录翻译的对比认知分析,旨在突出认知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建的《论语》中英文平行语料库,利用语料库技术将《论语》两个英译本在词汇和句子层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二译本的译语特征明显,同时又体现出各自独有的特点。对我国传统典籍英译的启示为:短词短句可以降低文本阅读难度,利于争取更大的读者群;意译或阐释策略易于读者接受并理解译文;在上述基础上考虑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特征,以达到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6.
诗歌翻译的标准和好坏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特别是汉诗英译问题.英译本中能称得上是精品或极品的却是凤毛麟角.比较流传千古的<长恨歌>的两个英译本各有千秋.诗歌翻译应做到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兼顾原诗的形式,体现其音象美、视象美、义象美、事象美,保留其意象,达到其最佳近似度.  相似文献   

17.
英语社会用语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失去语用功能,带来交际上的困难甚至障碍。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一些旅游景点标示英语中出现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净化标示英语,使其真正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的标准和好坏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特别是汉诗英译问题。英译本中能称得上是精品或极品的却是凤毛麟角。比较流传千古的《长恨歌》的两个英译本各有千秋。诗歌翻译应做到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兼顾原诗的形式,体现其音象美、视象美、义象美、事象美,保留其意象,达到其最佳近似度。  相似文献   

19.
受一定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颜色词存在着某些辅助附加转义,显示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同一颜色词在不同民族里,其附加转义存在着不对应或相去甚远的现象:汉译英时颜色词的不对应和英译汉时颜色词的不对应。  相似文献   

20.
时下,国内报刊上刊载的英语新闻语篇译文越来越多。这些翻译来的新闻语篇是国内读者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但是,它们中很多都带有浓厚的“翻译腔”,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这种“翻译腔”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于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衔接手段的机械的逐字翻译。英汉新闻语篇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根据区别来对衔接手段进行调整,从而使汉语译文和英文原文能够尽可能的接近,避免生硬的“翻译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