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明隧道洞身段地层岩性、断层破碎带宽度、破碎软弱含水岩体和岩溶发育岩体的埋深和规模,可预防涌水和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音频大地电磁法是工程物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探测地下埋深1 500 m浅地层电阻率结构信息。隧道穿越的地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开挖面临较大的风险,结合铁路隧道工程勘察应用,采用该方法对拟设隧道进行探测,能够初步划分地层岩性,判释隧道洞身段断层破碎带的规模,初步划分隧道洞身段围岩级别和岩溶发育岩体。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探测隧道洞身段的不良地质体,初步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设计及线路方案的比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埋软弱岩层隧道的钻爆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对于隧道软弱浅埋围岩地层在钻爆设计及施工中,以减小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减轻对围岩的扰动为出发点,介绍软弱围岩的爆破设计方法与爆破参数的选定以及实施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对隧道中穿越的软弱地层进行围岩变形实时监测,掌握围岩变形规律,及时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隧道施工快速安全有效地进行。本文选取某在建隧道软弱泥灰岩断面围岩两帮收敛变形、拱顶下沉、围岩内部位移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对比,得出该地层围岩变形基本特征,判定出围岩松动圈范围,为类似地层隧道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如何降低城市地下隧道施工的爆破震动效应,本文以某个城市隧道掘进工程为背景,设计了下导洞超前微差爆破方案,并进行现场试验,利用测震仪对爆破振动进行监测分析,发现下导洞超前微差爆破方案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爆破震动,但是下导洞爆破时,震动速度为1.735 cm/s,没有达到建筑物安全控制标准,为此,在原方案基础上提出了超前非爆+扩挖层控制爆破方案,成功地把爆破震动速度降低在1.5 cm/s以内,在保证隧道掘进效率的同时又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实现了城市隧道的安全、高效掘进。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的隧道建设中,困扰施工者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软弱围岩隧道的建设工作。对软弱围岩中的隧道建设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设计或是施工不当,会造成围岩的严重变形,甚至引起隧道的坍塌等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施工者在展开施工之前,首先要对软弱围岩的变形机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技术来进行施工,保证隧道的旖工能够安全有效。本文将通过对软弱围岩特征的分析,探讨在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来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隧道爆破质量评价与控制大多依赖决策者的工程经验和主观认识,仅凭人为观测做定性分析,评价与控制成果一般表现为二维平面图,不能直观、可视化对隧道爆破质量进行表达。本文基于隧道数据采集模块、隧道数据前处理模块和隧道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模块等提出了隧道爆破质量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构建的方法,以成渝高铁某隧道为例,设计了隧道爆破质量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基础数据采集方案,建立了隧道爆破质量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提出了隧道爆破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再现隧道爆破超欠挖的真实结构特性,可实现对隧道爆破质量的综合评价,弥补目前隧道爆破质量评价与控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岩体的软弱层面会影响到爆破破碎效果,如何确定岩石材料的缺陷在爆破破碎中的影响因子是研究岩石破碎机理的关键。通过对当前岩石爆破破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评述,讨论了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的要点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为后续相关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志强 《大众科技》2007,(12):86-88
岩体的软弱层面会影响到爆破破碎效果,如何确定岩石材料的缺陷在爆破破碎中的影响因子是研究岩石破碎机理的关键.通过对当前岩石爆破破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评述,讨论了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的要点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为后续相关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5,(17)
大量工程资料中显示,在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爆破开挖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质量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将直接对隧道爆破开挖的速度产生影响。同时,爆破施工的质量高低也与后期隧道衬砌支护、装岩运输的速度与成本密切相关。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结合隧道工程的实际特点选择最佳的爆破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即结合某铁路隧道工程实际案例,分析在XX隧道施工中光面爆破技术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并通过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分析,证实了光面爆破技术在该隧道施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通过注浆来改良软弱破碎岩体、封堵地下水及侵蚀性离子,是当前长大隧道施工中解决溶洞及地下水、断层等不良地质最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提出了岩溶隧道注浆加固设计基本原则及分类,分析了不同注浆方案的特点及运用范围,探讨了岩溶隧道注浆施工技术,以避免或减少施工中地质灾害发生,保证完工后隧道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1.
王鹏  贺志勇 《科技通报》2019,35(7):195-199
浅埋隧道地质具有复杂性条件,支护形式如果选取不当,容易发生塌方等事故。由于隧道受力分析具有较多不确定的因素,较难把握。对高拉拔荷载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合浅埋隧道进行监控量测的资料,利用对数函数进行回归方程分析,以某市浅埋隧道作为研究的对象,构建隧道施工工程实际地形、地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施工力学模拟进行分析,得出浅埋隧施工围岩变形的规律。对隧道施工路径地层稳定性进行研究,对岩土、隧道施工地层的应力场、支护结构以及位移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围岩整体水平位移呈现非对称的分布,该研究对浅埋隧道施工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隧道洞口的软弱破碎围岩地段、浅埋地段采用长大管棚施工艺,提前发挥超前支护作用,增加了施工安全度,提高隧道的长期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切缝药包爆破技术在提高软岩隧道爆破效果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爆破是钻爆法施工的隧道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爆破结果的好坏与隧道的施工进度发展和工程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也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前提条件.本文针对宜万铁路线堡镇隧道软弱围岩段光面爆破效果差的情况,引入切缝药包爆破技术,结合现场的实际施工,有效的改善了该区段隧道的光面爆破效果,以期为后期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山岭隧道常规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矿山法(传统矿山法和新奥法)和掘进机法,并指出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指出目前国内外应对山岭隧道不良地质(软弱围岩、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岩溶地区和岩爆地区)的某些技术措施。对山岭隧道的一些现状进行研究,并介绍了人工地层冻结法在山岭隧道的应用趋势,当前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和隧道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还有山岭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光面爆破技术在硬质围岩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质围岩隧道的施工.关键工序是开挖,控制开挖质量的关键因素则是光面爆破。影响光面爆破效果的因素很多,本文对光面爆破的机理,影响光面爆破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为侧,介绍了控制光面爆破实例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晓冬 《科技风》2011,(9):138-139
在城市紧邻既有隧道而且下穿危房区和楼群的超浅埋隧道的开挖爆破中,应既不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又不影响上方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必须采用一系列的控制爆破震动技术措施,以获取理想的震动效应。本文论述了大连市椒金山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中采取的各种减震措施,其中包括开挖方法、顺序和循环进尺,掏槽形式的确定,微差爆破的使用以及利用爆破震动监测对爆破参数及时进行调整,对类似的隧道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数值分析计算软件,对小净距隧道中既有隧道受邻近隧道爆破震动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爆破地震渡作用下,隧道周边围岩应力、位移和振动速度的分布规律,为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隧道施工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隧道工程中应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与工艺,超前管棚支护是隧道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适合使用在软弱、破碎围岩中。本文将对超前管棚支护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超前管棚技术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代家坪隧道属于典型的软硬层状围岩隧道,其砂泥岩层性质差异较大,导致其层间结合力差,层理效应明显。通过对代家坪隧道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阐述了代家坪隧道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特点、地质构造、各种不良地质条件等方面,掌握了相应工程概况并进行了地层岩性总结,分析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性,并提出了相关工程地质评价;基于上述内容,以代家坪隧道V级泥岩段为工程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采用的台阶法施工工艺,进行层状围岩隧道施工工艺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施工工艺设计优化方案,保证安全施工,研究成果对类似隧道施工及相应支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吴瑞军 《今日科苑》2009,(23):145-145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隧道建设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XX隧道工程实践为例,从施工角度分析了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隧道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保障措施等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