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春夏之际,我区遇到多年未遇的旱灾,农业生产及经济形势受到严重影响,抗旱防灾,确保今年农牧业丰收,成为全区的中心工作。《新疆日报》从6月初到7月中旬集中版面,报道抗旱。这期间,编辑部连续推出9篇“抗旱防灾夺丰收”的社论(以下称“九论”),阐述抗旱夺丰收的意义,传达阐释自治区党政机关关于抗旱的策略方针,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强势,较好地发挥了报纸的宣传、动员、组织、协调等功能,产生了较强的指导作用。前不久,我在基层遇到几个乡干部,他们说,《新疆日报》在今年的抗旱中,立了一功,特别是那9篇社论,把上级的意图写得明明白白,对抗旱的每一步工作都考虑得仔仔细细,比  相似文献   

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查阅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新疆日报》,发现《新疆日报》在这个季度里只发表了两篇社论。这个发现不禁使人愕然:为什么《新疆日报》的社论这么少呢? 或许,这只是个别报纸的偶然现象吧!于是,我又查看了上海的《解放日报》。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3.
分析报纸宣传的现状.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国家级大报及各家省报的言论宣传多是强有力的.而部分地市报的言论宣传却是弱项。地市报要提高宣传质量,不能不搞好言论宣传。我们《日照日报》是山东省的一家地级市委机关报,自1988年创刊以来就非常重视言论宣传。特别是近几年来.言论宣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仅1995年至今年4月,就刊发各种言论文章700余篇,其中有50余篇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华东版)、《文汇报》、经济日报》等全国性报纸及多家省报采用,有十几篇在各级各类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地…  相似文献   

4.
社论是报刊评论体裁中最重要的评论形式,代表了报纸的立场与倾向。《东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近300篇的社论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方针,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经济生产和党组织建设,成为舆论战场上有力的文化武器,对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言论之于报纸,犹脊梁之于人,敢发言、会发言,报纸才有权威,才具品格。《保定日报》历来重视言论,特别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的每项重大决策部署,都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各类品种的评论跟进,这对于保定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发挥了很好的激浊扬清作用。下面笔者就这几年言论采写经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吕梁日报》由中共吕梁地委主办,创刊于1972年4月1日,原名为《吕梁通讯》,后改为《吕梁报》。《吕梁日报》从2001年1月1日起扩版为对开四版大报,发行量3万份,是吕梁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吕梁日报》创刊3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响,弘扬时代主旋律,为吕梁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乌鲁木齐市各新闻单位和自治区各专业报社新闻改革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来看,自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我区新闻改革又迈出了新的步子,但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目前新闻改革的现状去年以来,自治区新闻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以自治区三次重大活动(年初的两会,五月的星火科技成果展谈会,九月的乌鲁木齐边地贸洽谈会)为契机,突出经济中心,促进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新闻宣传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1、强化言论,突出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去年新春伊始,各新闻媒介就抓住舆论热点,有重点地加大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宣传力度。这突出地表现在充分运用新闻言论作舆论引导上面。就《新疆  相似文献   

8.
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在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怎样把《新疆日报》办得更好?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增强报纸的新闻信息量,并提高其质量,使《新疆日报》成为新疆的信息总汇。做到了这一点,《新疆日报》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更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定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以经济信息为中心的新闻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从量到质都有新的要求。不久前报上登了一条《何阳卖“点子”走俏》的新闻,很引人关注,不少人打听何阳是何许人,希望向他买“点子”。卖点子,就是搞信息服务。由此可见,信息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新疆日报》成为集体的何阳,岂不也  相似文献   

9.
怎样写新闻评论怎样写新闻评论?为了把问题谈得具体一点,这里以社论作为评论的总代表,作一些探讨。所谓社论,可以直接理解为报纸编辑部的言论。它是代表报社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报纸是党政的机关报,社论当然也就代表党政机关发言。比如《新疆日报》的社论,就是代表自治区党委的意见。所以,凡社论都要送审,编辑部一般不能定稿。如果是民间报纸,那么,它的社论就是反映报社的意见。例如过去《大公报》的社论,就是由社领导自己执笔,或虽由他人执笔,但须经社领导审定才能发表。国外有些资产阶级报人说,社论就是报纸或杂志表明其总主笔或领导者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是陈云同志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篇社论,发表于1950年3月10日。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在这篇社论发表前后,人民日报于同年2月6日、3月22日还发表了李立三同志撰写的《学会管理企业》、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税收在国家工作中的作用》。这几篇社论,对解决当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就各级党委及政府负责同志应经常为报纸撰写社论或论文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及政府各部门负责同志,应当学习陈云、薄一波、李立三等同志这种工作方法,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经常亲自动手在报纸上写这种能够透彻解决问题的社论。”  相似文献   

11.
8月5日,本刊举行编委会会议,讨论如何进一步办好《新疆新闻界》,以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编委们在听取了本刊编辑部关于近些年来杂志编辑和发行的情况汇报之后,一致认为,这份刊物遵循党的新闻宣传方针,坚持新闻党性原则,发表交流新闻理论研讨和新闻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反映编辑记者的工作和生活,成为自治区内外新闻界同仁和社会各界读者比较爱看的新闻专业刊物。今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办好《新疆新闻界》。与会同志指出,新闻期刊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新闻舆论和新闻理论研究的导向,报纸把言论视为报纸的灵魂,刊物也应把言论视为刊物的灵魂。近些年来,我国的新闻界为适应改革开放,对  相似文献   

12.
在《阜阳日报》参评2008年安徽新闻奖作品推荐中,《阜阳日报》2版《大家谈》栏目2008年3月3日刊登的一篇题为《新农村建设不能重“点”轻“面”》的小言论,引起了参与推荐的老总和同志们的共鸣.认为这篇小言论敢于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中有些地方重“点”轻“面”.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一致推荐这篇小言论参评2008年安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3.
党报的言论,应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然而,要想保持自己言论的独特风格,也并非易事。新闻出版报曾在专门评论1989年各报国庆社论时,认为各报国庆社论的个性还是少了点。这种个性少了点,或许是偶然的巧合,但未必没有必然的因素。党报之间的互相“抄袭”,是缺乏个性的原因之一。去年3月,河北日报发表了《让雷锋同志有户口》的言论后,很快,全国不少报纸便有类似文章相继登上版面。去年底,山东省开展大规模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个省的不少地市报发的关于这一活动的评论大都同大众日报的评论如出一辙。这样的言论又怎么会有自己的个性?! 目前,此类现象还相当普遍。每当中央有大的动作或遇到重大问题,党报需要言论引导舆论时,就会  相似文献   

14.
新疆最早面向全疆发行的现代报纸是创刊于1929年4月的《天山日报》,是当时新疆省边防督办公署和省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后来《新疆日报》的前身。它是金树仁和盛世才用来统治新疆的宣传工具,但客观来讲也对新疆现代意义上的多民族社会形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台州日报编辑林维横同志撰写的《来而不往亦有理》这篇言论,在台州日报5月18日《集巴广益》专栏中见报后,农民日报(见1987年7月13日二版)、浙江日报(见1987年8月31日二版)、人民日报(见1987年9月7日一版今日谈专栏)均作为花边言论登载,从我接触到的一些读者看,他们对这篇言论也点头称好,一篇只有470多字的“豆腐干”言论,引起了读者的叫好,这无疑是一篇成功之作.成功在哪里?本文作个浅析. 党报的新闻具有指导性,言论的指导性则更强,更明晰.《来而不往亦有事》这篇言论,旨在配合宣传中纪委发出的立即刹住用公款请客送礼、吃请受礼之风的通报,指导性无疑是强的.但指导性不同于指令性.报纸的言论是通过摆事实、讲道  相似文献   

16.
1992年7月16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当《新疆日报》彩色报纸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时候,新疆报刊史便翻开了新的一页——彩色报纸印刷出版成功了,新疆现代报纸延续82年只能用黑自版印刷的历史宣告结束。同广大读者一样,手捧着色彩鲜艳的《新疆日报》,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跟一般读者又不相同。作为这天报纸的编报人员和筹备人员,我们则更有一番感叹和回味。“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出版彩色报纸,在国外早已不是新事。在我们国内,《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解放日报》、《中国物资报》、《中国乡镇企业报》等家报纸也早已捷足先登,推出了彩色报纸。《新疆日报》曾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7.
石倩 《东南传播》2010,(9):166-168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新疆日报》对玉树地震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的主要是内容分析法,以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选取了从2010年4月15日到4月21日一周内两份报纸中玉树地震的相关报道。从报道数量、版面安排、报道体裁、报道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两份报纸的报道特色和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纪事     
自治区第四届好新闻评选揭晓自治区新闻学会主办的全疆第四届好新闻评选(报纸系统),历时7天于4月2日在乌鲁木齐揭晓。维、汉、哈、蒙、锡5种文字报纸共评出1988年度好新闻作品150件,其中包括:特别奖一篇(汉文版《新疆日报》评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特等奖1篇(维文版《新疆日报》通讯《团结的盛会》),一等奖作品20篇(汉文7篇,维文8篇,哈文3篇,蒙文2篇),自治区首次设立的舆论监督奖2篇。有41家报社参加了这届评选活动。经过基层单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新闻     
新闻单位合力宣传孔繁森 4月上旬以来,我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宣传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大众日报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这篇通讯新华社播发后,全国各地报纸普遍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接着连续播发几十篇消息、通讯。报道孔繁森事迹和各地开展学习孔繁森活动。人民日报4月上半月连续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和5篇评论员文章《今天仍有  相似文献   

20.
广泛深入地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是我们今年的两件大事之一,自然也是各新闻单位宣传的重要任务。从2月份起,《新疆日报》对此作了大量报道,对推动自治区各行各业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引导地州报认真作好这方面的报道,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欣喜之余,笔者又不免有些遗憾,总感到《新疆日报》对此项运动的宣传报道还“不够味”,还处在一个低层次上,现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向同行求教。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新疆日报》从今年2月份至9月份,共发出关于“双增双节”的大小报道(含言论)150篇左右,从这些报道的内容来看,存在着三多两少的问题,即:一般动态多、讲点滴节约的多、表扬的多,有一定深度的少、批评的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