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盛越 《兰台内外》2005,(5):52-53
人类社会是不断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其基本顺序是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不免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基本顺序是永恒不变缺一不可的吗?我们能否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而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义社会?这就存在一个“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这种“跨越”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较落后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从实践上讲,它是指俄国、中国等较落后国家先于发达国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这是新近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句表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当今社会,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种权力”,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一“权力”来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依笔看来,要成为一面好的“防火墙”.一个好的“减压阀”,媒体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这是党在新时期对新闻战线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新闻媒体应当如何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呢?我们认为.继续贯彻落实“三贴近”是根本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从五个视角看提高新闻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闻媒体也像社会的一切事物一样,无不打上“经济”和“商品”的烙印,那么,如何保持和维护新闻的“真实、公正、健康”的形象,杜绝“虚假、臆造、消极”等格调低劣的信息和“有偿新闻”,这是作为“党的喉舌”、人民的“代言人”、“经济的助推器”的主流新闻媒体“建设一流传媒”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县赋予其新暑期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和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它在拥有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二重性,其经营活动不仅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实现个体价值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所以在其运行中既要遵循经济法则也要遵守社会公德。由此可见,“和谐企业”的创建所包括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就是企业要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和谐社会的有力维护者和促进者,“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兴亡历程在世界近代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共对于新闻的公开性把握的尺度问题上出现的失误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舆论伏笔。苏联作为实践社会主义的制度的先行者,它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我国在大力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捍卫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防止这种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这是党在新时期对新闻战线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新闻媒体应当如何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呢?我们认为,继续贯彻落实“三贴近”是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功军 《新闻界》2003,(1):35-37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其传统媒体的发展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其网络媒体的兴起却是近十来年的事。俄罗斯网络媒体是在俄罗斯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苏联解体后,在其传统媒体裂变的阵痛中诞生的。她经历了俄罗斯转型期十年的磨砺,经历了199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到20世纪末才初具规模。因此,俄罗斯网络媒体不但具有世界网络媒体发展的共性,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一、发展概况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的“八·一九”事件,最终导致了苏共和苏联的解体。这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不仅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没、政治建设、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任务,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面对这样一种新的战略调整,新闻媒体心当如何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自己的功能?近年来,威海日报社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响亮地提出了“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参与,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助推,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化的领跑,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行”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1.
文有仁 《新闻三昧》2005,(10):26-26
从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传媒上开始出现“前苏联”一词。例如:“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前苏联人民打败纳粹德国”;“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89年访问中国”;“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于1922年建立了前苏联”;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一、当代中国传媒转型 ⒈从重意识形态到重经济建设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体制和国家建设上走的是向苏联“一边倒”的路子,在关于新闻宣传的性质上,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着列宁关于党报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的理念,在新闻管理体制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李赛可  陈卓 《青年记者》2007,(11):68-70
1989年,苏联剧变发生。在新闻领域,众多新闻学者探讨了苏联大众传媒在苏联解体中所起的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只从新闻体制本身分析。以一种系统的观点来看,新闻传播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到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社会系统。因而本文试图以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冲突理论与安全阀体制说为理论视角,透视书报检查制度与苏联剧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周君 《青年记者》2006,(4):32-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没、政治建设、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在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相似文献   

15.
密切关注生活现象 增强服务性 服务性是经济报道的责任和使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已经成为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记者只有深入到市场中去,找准经济与社会、与老百姓生活及利益相关的接近点,从此切人,才能捕捉到“活鱼”,发现亮点,并由此进行客观、深入地采访,从而写出既配合中心、又赢得读者的“软”新闻,向读者提供有效、实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稳定是指社会整体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由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心理稳定等综合因素构成。党的执政历史表明,在社会进步与改革发展中实现稳定,是我们党对“稳定压倒一切”执政经验的成功解读。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全国人民都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言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8.
党报在和谐社会宣传中应发挥“思想中心”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它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为我们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杨馨怡 《今传媒》2023,(1):128-131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自古以来,勤俭节约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讯技术迭代发展加深了媒介与大众融合的脚步,从占有移动智能终端转向争夺场景,从探索横向内容输出转向沉浸式垂直领域生产,在这样的发展和转型中塑造出了一种新的传播业态——“吃播”。随着该行业的不断火热,过度资本化的运作模式也导致了其弊端显露,铺张浪费等乱象大行其道。基于构建节约型社会以及唤醒受众警惕资本链条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受众商品论”视角分析了“吃播”行业的经济动因,并深刻反思了当前“吃播”行业的现状,旨在弘扬节约观念,呼唤良性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何谓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报道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题范围。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市州盟报,理当为新农村的建设摇旗呐喊,营造一个起好的舆论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