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羈縻府州是唐代爲安置周邊內附民族而設置的一種行政區劃,《新唐書·地理志》專闢一卷開列唐代各道羈縻府州的名目與統計數目①,昭示唐代羈縻府州規制,但是《新唐書》開列的羈縻府州名目與統計數目并不完備,多有缺略,即使散見於兩唐書的部分府州也未予收入.  相似文献   

2.
唐代道教规模辨析张泽洪唐代是道教的兴盛发展时期,李唐王朝的尊崇,奠立了道教相当于国教的地位,这是道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历史事实。但《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条记载唐代道观、道士数说:"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当代一些研...  相似文献   

3.
正《萝轩变古笺谱》下卷包括选石12幅,遗赠8幅,仙灵8幅,代步8幅,搜奇24幅,龙种9幅,择栖12幅,杂稿8幅。"石不能言最可人"。《笺谱》中的"选石"均有名目和出典。如"雪浪石"一笺即出自宋代杜绾《云林石谱》,此石出自中山府,颜色灰黑,纹生白脉,姿态旋绕曲折,苏东坡将其命名为"雪浪石",并做《雪浪石》诗,其中有"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的句子。"郁林石"一笺则出自《新唐书·隐逸传》,诗人陆龟蒙远祖陆绩三国时为吴国郁林太守,罢官归乡时因无家私,船轻不禁风浪,须用石头承重压舱,人们赞此石为"郁林石",特置于姑苏陆氏门前,以彰显陆绩之清廉。"妇负石",出自明代《大理府志》,  相似文献   

4.
张强 《华夏文化》2019,(2):27-29,59
正在科举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唐代开创了独特的道举;作为一项考试制度,研读道家经典并据此开科取士。唐代科举制度,统其大者,可分为"常举"与"制举"两类。所谓"常举",亦可称之为"岁举",国家按制度规定每年定时定科目而举行的考试;所谓"制举",以天子"自诏"并不定期举行,以求非常之才,其考试项目与内容均不固定。据《新唐书·选举志》,道举隶属唐代科举制  相似文献   

5.
秦燕春 《中国文化》2007,(1):90-107
中华帝国由朝廷颁布钧旨将历代大儒从祀孔庙这一作法,始於唐代贞观年间,次第沿袭,至宋元以降尤备受重视。经历代帝王增添、改换之後,清末配享孔庙的大儒已经多达156位。无论在京师国子监,还是地方省、府、州、县学文庙,其人员组成都是固定统一的。有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杜志强 《寻根》2010,(3):122-125
兰陵萧氏是一个绵延中古的大族,由寒门而世族,由世族至皇族,再成为唐代的相门,最后在五代时期湮没无闻,"世家之盛,古未有也"(《新唐书·萧传》史臣语),其家族发展代表了中古时期世家大族的发展历程和命运。  相似文献   

7.
俞曲园《茶香室丛抄》卷六,引清初朱象贤《闻见偶录》道:“今凡府、州、县衙署,于大堂之前正中俱立一石,南向刻‘公生明’三字,北向刻‘乐俸乐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官每升堂,即对此石也。或恶其中立,出入必须旁行,意欲去之而不敢擅动,欲驾...  相似文献   

8.
李红江 《寻根》2001,(5):74-77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县城北。它是塔吉克先民建立的竭盘陀古国的都城。我国古代史书中关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书》:“竭盘陀国,所治在山谷中,城周回十余里。”《新唐书》也有“竭盘陀国治葱岭中,都城负备多河。”《洛阳伽蓝记》卷5载,神龟二年(519年)秋,北魏王朝派往印度取经的僧人惠生和敦煌人宋云路过竭盘陀时,这个国家已传王位13世。由此推算,竭盘陀古国大约创立于2世纪前半叶。关于竭盘陀的记载,自来以身历其境的唐代高僧  相似文献   

9.
陶易 《寻根》2013,(1):14-19
唐代是我国科举史上的草创阶段。一方面其制度尚不完善,如行卷之风盛行,录取存在人为因素,防弊措施不健全,科目过于繁杂等;另一方面,唐代科举也滋生了一些社会习俗,如曲江宴游、雁塔题名等,尤其是新进士的宴游活动,其名目之多、规模之大、奢靡之甚,都足令后世瞠目。它既反映了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生活的丰富,  相似文献   

10.
《陋室铭》的作者不是刘禹锡吗?颜春峰,汪少华段塔丽先生认为《陋室铭》的作者不是刘禹锡而是崔沔(原文刊《文史知识》1996年第6期,《寻根》1996年第4期摘要)。我们认为这一定论尚早,有必要再作辨析。段文的主要证据是《新唐书·崔沔传》中的一条材料:“...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王仲关于饮食文化的著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汉书.艺文志》有《神农食经》七卷,记载先秦饮食烹调经验。再检点《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可见南北朝以前关于饮食烹调的著述,如《食经》、《食法》等达数十种。其中...  相似文献   

12.
出土唐人墓志对益州(成都)府及其郊区州县城市经济的繁荣富庶多有涉及,而且形象生动,是唐代城市经济繁荣"扬一益二"现象的有力佐证。唐人墓志对巴蜀地区山川形胜的记载多以历史典故表示,反映了唐代巴蜀的地域形象在国人心目中已经经典化、固态化。唐人墓志不仅记录了出蜀入蜀的交通路线、艰险难行状况,而且还可以从中大致推算唐代蜀道的交通时间效率,而正史《地理志》只记载了成都至长安、洛阳两京的里程。唐人墓志对蜀道沿线匪患与战乱的记述,也为认识唐代秦蜀间交通道路沿线的社会环境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何建木 《寻根》2012,(3):74-83
徽州是程朱桑梓乡邦,也是宋明理学渊源之所在。明清两代徽州人才辈出,产生了大量进士举人,成为中国科举文教事业最繁盛区域,被视为“东南邹鲁”。宋明以来婺源一邑在科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徽州府各县一直排名最前列。唐代婺源即有胡学等考中进士。宋代婺源县具有科举功名者多达288人,位列徽州府第一,宋代婺源县学人所创造的学术著作也位列徽州府第一。  相似文献   

14.
马驰 《寻根》2002,(2):96-101
据《新唐书,五行志二》载,有唐近三百年,关中地区共历旱灾59个年头,平均五年就有一次大型或较大型的干旱。然而,就在这个地域内,却有一片人间“天堂”,这就是春城长安。  相似文献   

15.
裴恒涛 《寻根》2015,(1):21-26
元邈墓志是唐代归葬东都洛阳邙山的一方墓志,反映了鲜卑入居内地较早的元邈家族文化认同的心路历程,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元邈墓志内容的分析入手,探讨唐代鲜卑后裔元邈家族的文化认同之路。墓志录文唐故扬州高邮县河南元君(邈)墓志铭并序曰:君讳邈,后魏兴圣皇帝之嫡裔。代习轩冕,家传礼乐。曾祖曾,皇洺州曲县令。祖铦,河南府王屋县令。父宗简,皇京兆少尹。擢进士第,文称居其最,诗句精丽,传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在查阅历代多种版本的《太康县志》时发现,唐代历史名人刘玄佐、韩弘、韩充都是太康县人。而查阅《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资料时,这些人却被注明为"滑州匡城人"。笔者对此产生了疑惑,遂做了一些考证,以期还原刘玄佐、韩弘、韩充等人太康籍贯的真面目。刘玄佐(735-792),本名刘洽,玄佐是后来皇帝恩赐之名。他出身贫贱,青年时期在太康县衙当捕头,后来到永平军中当兵,并逐渐显露出了卓越  相似文献   

17.
郑金洪 《寻根》2004,(1):121-124
黄帝正妃嫘祖生子二: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少吴);二曰昌意。昌意子高阳,继黄帝立,是为颛顼。《新唐书》和《元和姓纂》记载:高阳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因在曲阜偃地生而姓偃。皋陶任帝尧大  相似文献   

18.
卢兴国 《寻根》2014,(5):128-130
崔氏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崔氏族系,名人辈出,唐代是最为显赫的时期。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崔氏在唐代先后任宰相者共有27人。另据科举史籍载,唐代崔氏先后出了22位状元。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谚语。现今崔氏人口有450余万,居姓氏人口第58位,后裔遍及海内外。崔姓源于姜姓,周武王称王天下后,姜尚(即姜太公子牙)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国有功,受封东夷族齐国故地建齐国,为公爵。传至齐丁公假时,有嫡长子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但他性格宽厚,把国君之位让给了弟弟姜乙,自己到一个名叫崔的地方,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延续下来,后来又分邦建姓,将崔邑的名称“崔”做了姓氏。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类书和诗歌的繁荣时期。现存《艺文类聚》、《初学记》、《六帖》三部类书与唐诗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官修类书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典范,科举考试题目多出于此。帝王用类书编篡的方法提倡文学,导引诗风,从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其二,类书是唐代文人知识积累过程中重要的童蒙读物;也是唐代诗人创作时“构思之古书”,是唐诗生成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论唐代《易》、《老》兼综的道教学风卢国龙唐代道教的思想发展,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经历了一次大的转折,即由重玄之道转向内丹道。重玄与内丹,在心性修养的层面上是相通的,但二者又有差别。前者是一种思辨哲学,即从本体论的高度思考性灵超逸等问题,又因宗承老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