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在语言技巧上成功解构了传统语言的二元对立关系,体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前瞻性,具有解构主义特点。本文将选取"黑夜"与"白昼"这组能够相互消解的二元对立关系,采用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去颠覆看似稳定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消解这种平衡,抹掉两级间的深度模式,彰显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突显"美国梦"之解构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构主义颠覆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赋予文本意义的“异延”。《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二元对立的自行消解颠覆了主人公的“守望”身份,解读了主人公霍尔顿带着虚幻的理想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意在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解构主义的“解构”之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维方式上反中心重边缘、反二元对立重关系、反预定重生成;语言表达上融矛盾对立于一体;思想追求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即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了名扬天下的解构主义理论.本文以解构主义的三个基本策略:对逻各斯中心说的消解,对二元对立的瓦解,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为理论基础,另辟蹊径,尝试对《嘉莉妹妹》进行解构主义阅读.  相似文献   

5.
拒斥二元对立、否认意义的确定性是解构主义思想的核心。通过解构,对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进行了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不是那种传统概念中的二元对立、一元中心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的共生关系,即-它们都是翻译的本质属性,并非谁更优于谁。在解除该二元对立的同时,也应建构二者在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的童话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打渔人和他的灵魂>是他最长的一篇童话故事.一方面,通过爱的颂歌,体现出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另一方面,王尔德的这种宗教意识也体现出了两面性.同时,王尔德借助二元对立的主题,表现了人类共同向善的理想以及人们更需要从宗教道德中寻求约束自我及他人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7.
由于用传统上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到十九号房》的方式未能深入地挖掘和解构小说文本中的二元对立关系,因而本文拟采用解构主义的理论来解读全文。通过对小说中自我和他者、自由和监禁、身体和灵魂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说明在这些二元对立的两个因素中,没有一方处于中心位置而另一方处于边缘位。二元对立的两个因素其实处于平等的等级秩序中,它们不是主导和被主导、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伊沙被誉为解构主义诗人。伊沙诗歌《母语》存在着一种隐秘的二元对立智性架构,即关于"汉语"与"英语"、中西方话语权弱与强的二元对立智性架构。该架构在《母语》中占据着主导因素,并达到了最大前推化,继而其语言的审美性得到了最大的后推。对占据伊沙诗歌主导的二元对立的智性架构的挖掘,有助于读者把握伊沙诗歌的美学特征及其艺术魅力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红字》中的珠儿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通过文本分析,首先确立邪恶与正义,纯真与老成,神秘与存在,虔诚与反叛四组二元对立,运用解构主义理论,消解对立,从而实现对珠儿的人物形象的深层分析。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运用解构主义的理论全面解读《野草在歌唱》,通过对作品中"二元对立"的传统哲学的解构,分析出作品表达了消除一切种族、性别和社会等级,对立双方和平共处,最终走向所有文化和谐共处、全人类平等的自由民主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全能作家沃伦的巅峰之作,《国王的人马》在国内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国王的人马》中蕴含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的二元对立现象及其引发的失去、死亡的悲剧。二元对立只有走向消解才能达到事物的平衡与和谐,才能有乐观的重建,时立走向消解既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二元对立现象广泛存在与文学作品中,二元对立已成为文学批评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运用几对二元对立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本文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中二元对立模式进行分析揭示二元对立是怎样成功地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渲染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3.
朱熹理学的核心价值就是 :天理与人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道心与人心、公与私、义与利、王道与霸道。其中天理、天地之性、道心、公、义、王道是居于主导、积极、正面意义的价值 ;人欲、气质之性等是居于从属、消极、负面或应被消灭的价值。朱熹理学的这种二元对立源于其体系内天人不合一的深刻矛盾 :一是宇宙论理路与人性价值论理路的矛盾 ;二是对天人合一之理———仁的内涵揭示的不一致的矛盾。明清时期的儒学发展基本上是围绕消解理学自身矛盾而展开 ,直到戴震完成这一矛盾的解构 ,颠覆了理学核心价值的霸权话语地位 ,为重建天人合一之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二元对立理论,分析了简.奥斯于小说《理智与情感》中的二元对立项,比如理智与情感、爱情与金钱、金钱与亲情、优雅与庸俗、高尚与卑劣等等,反映出了作者的爱情观、婚姻观、人生观以及当时特定社会阶层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5.
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儿吉姆》,颠覆了文本的二元对立元素—单纯无辜/老成世故、道德高尚/虚伪做作,解构了吉姆的主体形象.作者指出吉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反英雄人物,而是保守的守旧者;不是时代的叛逆者,而是时代的顺从者和维护者,从而使文本的整体结构在二元对立因素的颠覆中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16.
阿妮塔·布鲁克纳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女性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孤独”是其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其小说《欺骗》中,作者同样揭示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孤独处境,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小说中存在着信任---欺骗、梦想---现实、自由---责任这几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因素不仅构成了文本的矛盾冲突,而且也是造成小说中女主人公安娜孤独处境的原因。作者通过这些二元对立项的设置,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康宏伟 《海外英语》2012,(2):192-193
"Everyday Use" is well-known story written by Alice Walker, who is a very famous black female writer.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using the decontructionism strategy to dismantle the binary oppositions of the story. The binary oppositions are "Pretty VS. Ugly, Civilized VS. Unenlightened, Hang VS. Use and The Mainstream Culture VS. Non-mainstream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no culture can be defeated and each culture needs to be passed on. Different cultures should respect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叙述跨文化经历的一篇小说 ,艾米·谭的《女儿愿》中有以下一些互相冲突的对立因素 :过去 现在、西方 东方和男人 女人。从表面看 ,艾米·谭似乎更偏重过去、西方和男人。当从解构主义的角度重新阅读这篇小说 ,便可看出艾米·谭并没有偏向以上对立因素的任何一面 ,它是不同时代的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 ,是文化多元时代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薇拉·凯瑟短篇小说《菲德拉的婚姻》的表层文本延续《精灵花园》集的主线书写,反映了男女之间、艺术家与非艺术家、情欲世界和理想世界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项并非单纯的并置,故事的含义深藏于其中,其秩序被颠覆、被倒置,即女优于男,非艺术家优于艺术家,理想世界优于情欲世界,反映了凯瑟以一种崭新的、变革性的角度审视了婚姻中的男女关系,以及艺术家与非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