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故事是非常悲壮而动人的。《普罗米修斯》凝固了普罗米修斯备受折磨的瞬间,并定格为永恒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著名的浪漫诗人雪莱作品中的人物,起源于希腊神话故事。在这首诗中,普罗米修斯被充分描述成为一个勇敢的、具有高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被拷打的反叛者的传统形象。相反,宙斯作为一个强横专制统治者,既残暴,又没有同情心。雪莱用这二个形象代表了当时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逐渐清醒过来的人民大众和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充分表达了雪莱对一个理想的、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正>学习任务一:研读故事,感受英雄形象1.回顾人物,串联情节师:上节课我们从《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里认识了很多神话人物,请你说说都有谁。(生逐个说名字,师板贴人物名字。)师:用上这些人物名字,请你来概括故事。生: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宙斯决定处以最严厉的惩罚。火神赫淮斯托斯劝普罗米修斯,没有成功。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高的悬崖上,受尽痛苦,最后被赫拉克勒斯救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使普罗米修斯盗火和鲧盗息壤的情节相似,在中西各文本中的形象演变却截然不同.神话中不听帝命的鲧逐渐被定位为盛世贤君之前的一个刚愎自用的顽臣.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却是从暗面走向明面,他的名字成为抗争、自由、无私、崇高的同义词,成为西方文学中一个不朽的象征符号.鲧的形象走向历史化,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日趋神话化,其背后原因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各自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类与圣火     
火象征着光明与神圣。人类对火的使用,是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人类是如何取火和用火的?中外有许多神话传说。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的盗火故事,传说,普罗米修斯是一位盗火英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的神话小说《普罗米修斯》深受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影响,其笔下的伟大天神成了被遗忘、被怀疑、被厌倦、被排斥的对象。而卡夫卡另外一部小说《变形记》与小说《普罗米修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人公格里高尔实质是卡夫卡笔下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人物的变体。虽然格里高尔长着甲壳虫的丑陋肉体,却有天神普罗米修斯的高贵灵魂。化身甲虫的普罗米修斯苦苦挣扎以期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与理解的惨剧揭示了卡夫卡生活时期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对普通下层小人物人性的戕害与扼杀。  相似文献   

7.
从文艺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以《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为主体,参照古希腊关于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传说,对悲剧故事中的伦理冲突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认为普罗米修斯的悲剧的根源在于藐视新政权,破坏了既定的伦理秩序,而他的被缚受刑以及人类受到潘多拉魔盒的灾难则是这种伦理僭越的结果,而其悲剧痛苦的化解则是他通过协商,参与重建这个伦理秩序而完成,具有朴素的民主进步意义。从而对该悲剧做出伦理学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正>《普罗米修斯》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它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人类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我就被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坚强、博爱、无私的精神深深打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想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个神话故事,更是要让学生经历一次美感  相似文献   

9.
<正>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本质是运用现代化的方式讲故事,主要的叙事方法是将故事叙述和声音、图像及音乐等编排在一起,赋予故事人物的本身经历和故事情景等以形象色彩。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述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发起者为美国人达纳·温斯洛·阿奇利,1990年,他通过使用自己的照片,配以自我讲述,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课程设计背景《弗兰肯斯坦》(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作品情节惊悚曲折,主题内涵丰富,刻画了人类与科技进步之间存在的冲突,蕴含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弗兰肯斯坦》面世以来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根据它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多达几十个版本,其中的怪物形象在西方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1.
普罗米修斯盗火虽然属于英雄神话,但又有别于一般的英雄神话,因为其中蕴含着非同寻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首先,普罗米修斯盗火神话,为我们解读文明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启示和线索,这就是文明起源于火,人类文明的黎明是在火的催生下诞生的。其次,普罗米修斯本身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代表和象征,是主持正义、献身理想、反抗暴虐的化身,是敢于抗拒强暴,宁死不屈,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形象。再次,普罗米修斯集受难者、殉道者和智慧者、思想者于一身,他所担当的是人类从精神到肉体的全部苦难。  相似文献   

12.
普罗米修斯是欧洲文学中的重要的一个多重组合的艺术形象,欧洲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使得不同作家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形象有所不同。而这一演变过程,却折射出了西欧的历史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呈现出不同作家的思想艺术观念和这一形象的內在精神。我们从文化变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探究它,对我们学习和认识欧洲文学,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Heidegger argues that modern technology is quantifiably different from all earlier periods because of a shift in ethos from in situ craftwork to globalised production and storage at the behest of consumerism. He argues that this shift in technology has fundamentally shaped our epistemology, and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comprehend anything outside the technological enframing of knowledge. The exception is when something breaks down, and the fault ‘shows up’ in fresh ways. Stiegler has several important addendums to Heidegger's thesis. Heidegger fails to fully appreciate the early Greek myth of Prometheus, and the technological depth that fire offers all human societies. The fall, or failure, is doubled in the myth of Prometheus, and is at the root of all cultures. Since the onse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cceleration of life is disorientating our Being. I argue the fall in both Heidegger and Stiegler has encaptured their imagination. Education is vital for generating the imaginary, along with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ensures the authenticity of political processes, but as importantly, it helps us to imagine the future beyond the Armaggedon scenarios of 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ical devastation.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 at the core of generating a new future.  相似文献   

14.
五星教学不是一个固定的、死板的模式,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必拘泥于环节一一对应,而应抓住它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力与魅力。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古希腊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目标定位和教学促进具体实践五星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中、希神话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些差异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表面相似的鲧治水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实质上折射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家庭观念与个人中心,天人和谐与契约社会,礼乐精神与自由主义三个方面对比鲧治水和普罗米修斯盗火,分析蕴藏其中的不同之处和东西方文化差异之根源,并以此为例阐述作者从细节着眼回本溯源认识文化差异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苦难与阳光之子”的加缪,在自身的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反抗精神,爱与信仰是其反抗精神的实质。在他的哲学随笔《西西带神话》和《反抗者》中,希腊神话人物“西西弗”与“普罗米修斯”是独具特色的反抗者形象,他们分剐为“个人反抗的代表”和“群体反抗的代表”,二者能够以独特的角度折射和再现出加缪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作为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和耶稣都有爱人类并为之承受苦难的献身精神,均可称为“圣者”与“殉道者”。不过,在宗教教义上,他们互为异端,前者体现了人对自我的现实关怀,后者体现了人对自我的终极关怀。但是,这两者都以“人”为出发点,都有其出乎人性,合乎人道的人文内涵。由此,这两个异质文化范畴的人物成了马克思人格建构的精神之源,这反过来又说明基督教文化具有特定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8.
In the Mind's Eye: Visual Thinkers, Gifted Peopl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mputer Images, and the Ironies of Creativity Thomas G. West Prometheus Books, 1991 700 East Amherst St. Buffalo, NY 14215 359 pages, cloth, $24.95

The Challenge of Art to Psychology Seymour B. Saras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 New Haven CT and London 92 A Yale Station Cloth, $2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