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品课教材大都是一课一个生动的事例,揭示一个鲜明道理,突出一个教育主题。主题教育是思品课教学的核心。如何获得主题教育的直接效应?笔者认为,要把握思品课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思品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教育结合点,把“效应”寓于内容感知、迁知感悟和形象感染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等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本文尝试把语文“读”“说”引入思品课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隋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一思想品德课,我们是否更要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更能让思品课堂变得完美?更能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作为一个初中的思品课教师,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教师既要通过思品课堂感化学生,使其言行举止逐步健康,又要借助思品课堂内化学生,使其心灵深处最终健康。笔者认为,思品课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凸显思想和心理教育内容,才能最终达成思品课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达成高效思品课堂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每位教师的追求。所谓高效思品课堂,简单地说是指教学效果好、学生收获大的思品课堂,即三雏目标真正得以实现的思品课堂。综观当前思品课教学现状,笔者认为,要达成高效思品课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笔者日前观摩了一节小学思品课《谦让》,内容是讲两只山羊在山谷之间的独木桥中间相遇,各不相让以至于争斗,结果双双掉入深渊。于是由此引出“孔融让梨”、上甘岭战役中“两个苹果的故事”等传统的道德教育教材,最后联系学生实际:在保温桶的龙头面前装饮用水应该相互谦让、乘坐公共汽车要主动让座,等等。   应该说,这节课教材的内容和教师引入的内容都很不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属于上乘,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运用得好,按传统的评价标准应得高分。但我总觉得有点缺憾。我想:评价一堂思品课的标准,恐怕不能光看课堂现场的教育效…  相似文献   

7.
达成高效思品课堂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每位教师的追求。所谓高效思品课堂,简单地说是指教学效果好、学生收获大的思品课堂,即三维目标真正得以实现的思品课堂。综观当前思品课教学现状,笔者认为,要达成高效思品课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笔者日前观摩了一节小学思品课《谦让》,内容是讲两只山羊在山谷之间的独木桥中间相遇,各不相让以至于争斗,结果双双掉入深渊。于是由此引出“孔融让梨”、上甘岭战役中“两个苹果的故事”等传统的道德教育教材,最后联系学生实际:在保温桶的龙头面前装饮用水应该相互谦让、乘坐公共汽车要主动让座,等等。   应该说,这节课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师引入的内容都很不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属于上乘,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运用得好,按传统的评价标准应得高分。但我总觉得有点缺憾。我想:评价一堂思品课的标准,恐怕不能光看课堂现场…  相似文献   

9.
思品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学生听起来显然是索然无味的。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六年级思品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这样,再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认为有“味道”了。课堂的讨论,应在老师的主持下进行。主持人根据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一两个中心问题开展讨论。比如,《做人要有责任感》这一课的核心问题是责任感。教学中,我把责任感三个大字  相似文献   

10.
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下简称思品课),我们是否更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能让思品课堂变得更完美,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补充一些事例。选择事例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要紧扣教学目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编排同一个教育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各年级都有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但目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举例要有针对性,不能年段无别。  相似文献   

12.
思品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教材中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让学生产生遵循道德行为规范的愿望。抓好思品课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提高思品课教学效益大有裨益。“激情、明理、导行”是思品课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导人新课时,要贴近学生,亲切自然,饱含情感,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激情”时,要描摹一种可感可知的道德氛围,注入相应的情绪色彩,爱憎分明,让学生置身其间,启动情感  相似文献   

13.
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两史一情”教育,应以《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为指导,根据思品课教学的任务、特点,以“三热爱”教育为重点,总体把握,适时渗透,既不能对《总体纲要》视面不见,听而不闻,又不能为落实《总体纲要》而忘记了思品课教学本身的任务和特点。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育内容上,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史一情”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不但明确地阐明了思想品德课内容的源泉,也明确地指出了思品课施教的宗旨和方向,即教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并最终要回归生活。因此,思品课的教学就要在联系生活、反思生活的过程中,营造出充满生活气息的思品课堂。  相似文献   

15.
营造让学生向往乃至神往的思品课堂是每位思品教师的永恒追求和理想目标,同时是提高学生德育效果的必经渠道。笔者认为,理想的思品课堂应深度挖掘课堂内在教学价值和功能。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思品课堂教学要彰显的"六大功能",以期更好地提高德育实效性,推动学生的终身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镇硕莉 《教师》2015,(9):63-64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更好地组织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堂,怎样提高思品课堂效率是思品教师共同关注和极力解决的核心问题.确实,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摸索认为,借助倾听与倾诉的情境课堂,通过合作与探讨的模式,是打造思想品德魅力课堂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减负”、“增效”的新政背景下,如何突破僵局,活跃思品课堂气氛、打造高效的思品课堂呢?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要学,乐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8.
范东林  周林建 《新课程研究》2010,(5):153-153,155
目前初中思品课堂上仍存在着看似繁华似锦,但教育效果却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所以追求简约有效的初中思品课堂尤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采用各种有效的策略,这样才能使思品课有效、厚实、生机、滋润、灵气。  相似文献   

19.
小学思品课事例教学,遵循了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事例的取舍范围 事例的选择要求准、新、活,不能游离于本课观点之外;选择的事例要新颖、要有趣、紧跟时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中悟理,形成道德认识。 1.教材本身给的事例。小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教学在各个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学生还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那么,怎样才能激活思品课堂?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在此谈谈激活思品课堂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