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重庆读本》彰显了巴渝文化基因和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重庆“登高望远、负重自强”的城市精神的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城市品牌创意时,笔者曾经看过一个城市的创意方案.这个创意方案的对象是中国北部一座不大的城市.在看到这个创意方案之前,笔者并不知道这座城市,甚至连这座城市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之所以提及这十城市的创意方案,只是因为,在这个创意方案的前面,有一句话:“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9,(6):67-67
5月23日开始,重庆广电集团对电视卫星频道进行全新改版。此次改版重庆卫视着力打造一英雄”品牌,深度发掘本土文化,观众将欣赏到大批“重庆味”十足的本土英雄题材电视剧。  相似文献   

4.
<正>本书是一套向中小学生讲述英雄城市故事、阐述英雄城市精神内涵的读物,分为中学本、小学本、拼音本,围绕“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的主题,精选能够阐释武汉城市精神内涵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团体,描绘英雄城市的足迹。该书内容生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更好地了解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激发他们“我为英雄的城市而骄傲”的自豪感,大力弘扬新时代英雄城市精神,具有突出的教育意义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5.
媒体点评     
姚眉  王波  赵小平 《传媒》2003,(5):12-12
不必要的媒体争论 某报去年12月10日刊登文章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英雄”这个概念应该扬弃了。“英雄”就是“英雄”,它不需要“民族”这个前缀。 民族是人类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着共通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一种稳定的群体。随着历史上民族与民族利益之间的冲突,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出现过许多次民族之间  相似文献   

6.
周敏  徐银霞 《新闻前哨》2023,(13):31-32
面临特殊的公共事件时,一座城市的应对成为凸显其形象的契机,在武汉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媒体向外界展示出武汉是一个英勇的、有担当的、感恩的英雄城市形象。本文以湖北日报全媒体报道为分析样本,利用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对关键词进行检索,探究媒体对武汉“英雄城市”形象的建构过程,总结媒体建构城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英雄,而英雄往往源自想象、建构和传播。英雄的建构总处于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机制中。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形象谱系中,英雄形象是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围绕巩固新兴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业生产、创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实施“人人皆可为英雄”的视觉修辞,从劳模英雄个体、先进小组集体和劳模家庭聚合的视觉话语设置,叙述了新中国早期的工农兵“英雄相”。作为一种视觉隐喻,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通过“平凡英雄”式的叙事塑造了新的观看主体和民族国家的精神表征,代表了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想象,以此动员群众。  相似文献   

8.
似乎没有哪座城市像山西的长治市一样充满如此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正因为此,被视为“英雄”的吕日周的即将离去,使长治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许多变数  相似文献   

9.
英雄史诗作为人类童年时代在诗歌领域第一颗成熟的果实,不仅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影响着后世的文学艺术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而且还承载着人类历史的记忆,显示出民族精神的全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英雄史诗就是一座可以在其间检索、探寻和认识民族精神标本的“档案馆”。  相似文献   

10.
浙江广电集团城市之声的录音评论《决不许亵渎英雄,歪曲历史》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专家认为作品导向正确,内容生动,评论有力。中国记协颁奖词评价:“当恶搞红色经典、恶搞英雄似乎成为一种时髦时,他们用理直气壮的声音,捍卫着民族的精神高地;当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被人扭曲时,他们挺身而呼:‘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不能不敬仰自己的英雄!’不许对民族精神进行亵渎!”《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评论”节目评选综述》中的评语是“唱响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荷兰馆的主题为“快乐街”,它表达了我对于世博会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美好的城市和生活,应该从一条好的街道开始。一条好的街道应该有混合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的建筑、不同种类的楼房,例如一所居民的住房、一家商店、一座工厂、一座办公楼、一个农场、一个加油站、一片运动场、一个车库……这些不同的部分在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种种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一叶 《中国记者》2023,(11):60-64
<正>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73件一等奖作品中,重庆华龙网集团(以下简称华龙网)有两件入选,分别是通讯《从“第一”到“第一”7本火车驾驶证见证“中国速度”》和网络专题《重庆山火突发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至此,华龙网已连续11年获得16个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8个。在地方媒体,尤其地方网络媒体中,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3.
文佳 《新闻实践》2012,(11):73-75
2005年,《城纪》问世。2011年11月,《城纪》结集出版.分为“文化”“人物”“坊巷”三卷。2012年4月.《城纪》重版。六年多了,他们只做了一件事:接续杭州这座数千年古城的文化脉络,以媒体的身份。每周一个整版,6000字的规模。这,便是杭州日报的《城纪》栏目。跨入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突然加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杭州,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一个人百年后,遗留的物事尚可供后代缅怀;一座城市被改造了。拿什么给后人追忆?所以,城市需要钩沉,需要纪录。  相似文献   

14.
吉林世一堂药店的布幌,是吉林省博物院重要的馆藏历史文物,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近代吉林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概况,反映出“世一堂”这座百年老店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本文拟从“世一堂”布幌入手,依据文物的历史内涵,对近代吉林参茸业的发展及“世一堂”的兴衰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成明  马荧 《今传媒》2023,(9):125-130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对NOW语料库中2010年至2022年7月关于重庆的报道进行了检索分类,从词频和搭配词的层面,统计了海外媒体涉渝报道话语的特征,运用话语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海外媒体在报道中所建构的重庆城市形象。研究发现,重庆在海外媒体话语中呈现出“位于西南的省级直辖市”“创新智慧之城”“一带一路枢纽之城”的城市形象,并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提升重庆国际形象的相关建议:在未来的传播过程中重庆不仅要注重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还要全方位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旨在为进一步塑造重庆的国际形象提出改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是每一个新闻人追逐的光荣和梦想。华龙网成了追梦人中的幸运儿。2023年底揭晓的第3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从“第一”到“第一”7本火车驾驶证见证“中国速度”》和网络专题《重庆山火突发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都获得一等奖。至此,华龙网连续11年1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8个一等奖,包括新闻专题、网页设计、新闻专栏、  相似文献   

17.
一座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她与众不同的特色,那是这座城市的内涵义脉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个性特征:朱镕基在一次关于《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的讲话中说: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吸收了各个国家城市建设的优点,堪称世界建筑博览.各种各样的建筑都有,  相似文献   

18.
书展历来是人们触摸城市文化的一枚钥匙。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博洛尼亚书展等城市书展,无一例外都是民众阅读的盛宴。因为书展,这些城市在人们的心目中具备了别样的文化温度。无疑,一座有生命力的城市需要文化的血液流淌,而出版与阅读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构件,书展将出版与阅读真正地融为一体。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上海市民用一种超乎想象的热情,去拥抱40度高温下的上海展览中心。从地方出版社零售图书展会到全国最大型的市民书展,上海书展已成为这个国际性城市里一个显眼的文化符号,倘若没有上海书展,也许我们无法准确地描绘这个城市的文化表情。从上海书展到广州南国书乡节,各式的城市书展在我国崛起,相信更多的文化种子会撒向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9.
从重庆卫视“红色频道”看中国省级卫视定位之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溪 《东南传播》2011,(7):33-36
从2004年建立中国公信特色的综合频道,到2009年首次定位“中国红”,打造英雄品牌,再到2011年改版成为“我爱中国红”总体定位下的“红色频道”,重庆卫视历经七年改版,频道定位终于阶段性落地.本文试图以重庆卫视“红色频道”的历史定位为由头,通过细数重庆卫视七年变迁,观照中国其他主要省级卫视的定位变幻,以全景呈现中国电...  相似文献   

20.
牧人 《出版参考》2011,(7):35-35
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车窗外偶尔闪过一棵树——一棵在原野上孤零零的树。身边没有一株同类,和它亲密接触的只有季风。它孤单吗?目送手挥间,脑海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又不禁为自己这个念头感到好笑,它能够听懂我的内心独白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