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我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上学与放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姚茂钿 《教师》2010,(23):109-109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于多数农村孩子来说,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再学习,能够出人头地;另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孩子在祖父母溺爱下,远离了劳动。这是当前的现实问题,必须正视。新时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素养都能得到和谐发展。下面就班主任的三“让”谈谈笔者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要面对“无”与“有”的问题。“无”真的就是“没有”吗?事实说明,不尽然。“无用之用”更有用。本期“焦点”探讨的是让孩子学习国学的问题。不管您对孩子学习国学持什么态度,本刊记者对于徐勇教授的采访《国学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一文值得一读。如果您也想问“让孩子学习国学有什么用”,可以重点读读徐勇教授的这段话。  相似文献   

4.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因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与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成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真.理性地思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谬误显而易见:它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赢在起跑线上不等于赢在终点线上,现实情况往往是“起跑领先终点输”,这是“...  相似文献   

5.
劳云 《家教指南》2005,(12):6-6
时下,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凰”,无以数计的家长们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领着、载着、催着,甚至打着、骂着,让孩子去读“特长”上“补习”.全然不顾孩子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孩子获得发达国家的国籍,近年来明星在国外生孩子的消息不绝于耳,“境外生子”由此成为一些准妈妈追逐的热点。父母希望用人力改变“天意”,让自己的孩子从来到世间那一刻起,就有资格享受发达国家优质的教育、福利与就业环境,有人把它看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然而,这样做真能给孩子带来美好的前途吗?  相似文献   

7.
周国平先生曾谈过,“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不鼓励天性和个性,有时还会扼杀天性和个性.过分注重知识本身,又过于强调那些实用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感到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从心灵的活泼到智力的运用都要有一种快感,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园本课程实践研究是明智之举,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教育探索之一。故而,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学习新课改精神,深入研学“全收获”理念,以此来促进幼儿园劳动教育园本课程规划拟订,以及课程结构明晰等,并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幼儿各项游戏学习之中,在具体劳动实践和劳动游戏学习评价等过程中增强幼儿劳动意识,从而实现劳动素养提升,为孩子未来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让教师、家长在“全收获”理念中提升教育水平,使教育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最好以“食育”为突破口,以此连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需要发挥社会教育力,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时亦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而“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亦作“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着)狼”的意思是为了要打到狼,有时不得不舍弃孩子。仔细想想这句话,颇有点让人不能接受。为了打到一只狼而不惜去冒让一个孩子丢掉性命的危险,这种做法也未免太残忍了,代价...  相似文献   

11.
“差生”给教师、学生、家长均造成沉重的思想压力 ,让人心灰意冷 ,束缚了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差生”改称“潜能生”,大胆说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从而使人产生开掘欲、奋起心。放下包袱 ,积极进取 ,充分展示其多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晏红 《家教指南》2006,(4):18-19
打开网站,可以看到“孔融让梨”受到多方质疑,例如一个帖子说:当孩子发生纠纷时,成人往往会偏向小的孩子:“你是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让他(她)先玩。”孩子的年龄虽然有差距,但“大的”难道就应该永远无条件地谦让“小的”吗?类似的很多言论粗略一看还挺有道理,但仔细琢磨未必如此。尤其是美国的“分苹果”故事,对人的自然感觉和想法颇有冲击力,好像中国人教育孩子不能再像孔融那样“让梨”了,应该学习一个美国妈妈“分苹果”的方法,这样才能防止孩子成为一个虚伪的小大人。  相似文献   

13.
家教倡导“五多”,即:多留些机会,让孩子自由决定;多留些权利,让孩子参与选择;多留些漏洞,让孩子自己思考;多留些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多留些事情,让孩子去做。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的家教必须讲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出台了“双减”政策之后,各个学校都意识到了减负增效的重要性,希望让学生从之前过重的课业负担、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把劳动教育充分融入学校的“双减”政策之中,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协同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挖掘学生的劳动潜力、学习潜力,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借助于劳动教育实现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15.
上学不穿校服。在德国的小学校园里,孩子们穿的是五颜六色。学校从不要求学生穿校服上学,也根本没订过统一的校服。目的是为了体现“个性化”发展,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个性”、发挥“个性”。  相似文献   

16.
某日看到几个孩子在玩抓沙子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得最多。结果我发现,手抓得越紧,沙子漏得就越多。看到这,我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老师不正像那游戏中“抓沙的孩童”吗?“滴水不漏”的讲解、“绝对肯定”的传授以及“抱着走”、“满堂灌”、“嚼碎喂”的包揽行为,使学生成了接受信息的“容器”。要想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就应该松开那双“抓沙”的手,把“权利”的绳索扔给孩子,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双减”后增效、提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双减”为开展劳动教育留出时间和空间、为家长关注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提供机会、为学校和教师实施劳动教育开辟新机。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面临着家长和教师劳动教育的责任意识不高、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难以很快消除、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等挑战。全面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应家校配合使劳动教育成为“双减”共识,深化劳动教育评价改革以适应“双减”要求,多渠道使劳动教育在“双减”后做“加法”。  相似文献   

18.
管洪芬 《家长》2012,(11):19-19
作为父母,为孩子挡风遮雨固然是爱的体现.但睿智地留一些“后果”让孩子承袒.让她吸取教训,懂得有错就改,懂得什么叫“成长”,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睿智的爱呢?  相似文献   

19.
《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时应以实践为主。”要真正实现这一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不能把劳动课上成关于“劳动知识”的智育课,而要定位于让学生“做中学”,到实践活动中学劳动。一、在家务劳动中学《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取决于学生生活的环境,重要的亦在于家庭。当前,家长对孩子越俎代庖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应想方设法做好家长工作,放手让孩子每天做好他们该做的事,诸如:饭自己盛,脸自己洗,衣自己穿,床自己铺,地自己扫等,让孩子们懂得,这是自己每日必做的“功课”,让劳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许久以来一直是家长和教育专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充电”加重孩子负担,强烈呼吁还孩子自由的时候,笔者却注意到报上这样一条消息:2002年暑假,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即和朋友“换”孩子,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让我立刻想到了鲁迅说过的“易子而食”那句话,笔者非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倒是对此做法有了几点疑问:首先,从孩子一方看,一般而言,听话的孩子家长绝不会舍得“易”出去,也没有那个必要,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