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传奇     
蟹青色的天空,一轮朗月,弯过密不透隙的阔叶,疏离出丝丝月光,目送着一个女子的逝去。她,死后三天才被人发现——在这美国的洋楼里。之后,骨灰溶入大海,像是映证了她一生:飘,张爱玲。  相似文献   

2.
胡兰成是个朝秦暮楚的荡子,他对女人,见一个爱一个,情虽不伪,却也不专。张爱玲却不同她与人交往很矜持,不善交际,不见生客,对异性的求爱信,拆不也不拆,更别说看了。但为什么对胡兰成这么痴情?通过研读可以得知,张爱玲与胡兰成是相知的。胡兰成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看重的就是这点。但胡兰成对张爱玲只是相知,却不相随,也不专一。张爱玲用她的孤独、寂寞和苍凉时代价,弄懂了人生“相知”者难求“相随”者更难求。  相似文献   

3.
从《金锁记》到《怨女》,最显著的情节改动就是长安的消失。通过分析两个文本之间的异同与文本改写期间张爱玲母女关系的变化,可以发现《金锁记》多次改写并最终定型为《怨女》的前因后果。"消失的长安"像是一个隐喻,它既揭露了张爱玲多年来致力于不断改写文本的缘由,也暗含她对母女关系的独特体悟。  相似文献   

4.
浅谈张爱玲前期小说中参差对照的艺术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初期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参差的对照”,实际上就是并不尖锐的矛盾。它构成作观察社会、人生、历史及现实的独特视角,对立而和谐的情绪体验,也形成张爱玲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忆西风》是张爱玲获得台湾地区文学特别成就奖的得奖感言。一篇3000来字的小文,看得我又笑又叹,末了只有一句话好说:张爱玲就是张爱玲! 得奖感言,该算是命题兼应景作文吧,这种文章想来张爱玲是不爱写的,果然,一上来就说,得奖是意外的荣幸,这篇得奖感言却难下笔,“不知怎么心下茫然,一句话都想不出来”。下面一句是个意外的转折:“但是当然我知道是为什么,是为了从前西风的事。”  相似文献   

6.
章红 《新读写》2010,(9):20-20
《忆西风》是张爱玲获得台湾地区文学特别成就奖的得奖感言。一篇3000来字的小文,看得我又笑又叹,末了只有一句话好说:张爱玲就是张爱玲!  相似文献   

7.
比尘埃还低     
《辅导员》2006,(Z1)
不久以前,读了张爱玲的作品,热爱文字的我,无法不被张爱玲惊世骇俗的文学造诣所打动,甚至张爱玲所说的许多话,我读过一遍就能记住,像“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出名要趁早,来得晚了,就不那么快乐了”等等。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的那句话:看到他,我觉得自己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面去了……我不知道“低到尘埃里面去了”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但读张爱玲的作品时,我惊异地发现,我的许多  相似文献   

8.
在动荡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夜上海,张爱玲如同一朵奇异的花,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的一生富有传奇的色彩,不仅有着惊艳的文采,而且有着显赫的家世。然而她的童年生活又是不快乐的,爱情婚姻生活是不幸福的,这使张爱玲的整个人生都是在无爱的环境里度过。但她从不放弃寻找爱,却从来没有成功过,造成了她复杂悲观的性格,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悲观气质。因而她的作品充满了"悲凉"或者说是"苍凉"的感情色彩。《倾城之恋》就是张爱玲笔下诠释爱情悲剧最好的作品,她试图通过白流苏对自身命运博弈来换取所谓的爱情,最终却因战争的爆发成就了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本文的撰写就是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来审视张爱玲《倾城之恋》小说中的爱情悲剧,探究作品的悲剧渊源,深入阐释张爱玲的性格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探讨其独有的文化底蕴与价值意义,从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爱情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9.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形态及其人生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玲的小说以婚恋现象为主要题材,多写经济婚姻、病态情爱、家庭的不和谐、爱情的不圆满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生不幸。相应地,人的意志力量的脆弱、命运的深不可测构成了张爱玲悲观的人生观。她对爱情、婚姻、家庭、人生抱有广大的悲悯,只有苍凉,绝无讽刺。  相似文献   

10.
晞芃 《大学生》2020,(5):76-77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说到:"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我年少时非常喜欢张爱玲,对她的话深信不疑,一直以为海棠花就是没有香气的。而生于南方,长于南方的我,只在电视、网络、画册上看到过海棠,从未见过真正的海棠。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中父亲形象的特征是:出身大户人家,是个破落户、遗少;抽大烟,吃喝嫖赌;没有父爱,对孩子不是训斥,就是算计利用;有古文修养。张爱玲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明显地带有张爱玲亲生父亲的影子。他们的成功塑造说明了缺失性体验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13.
遥望张爱玲     
隔着时空茫茫的水汽,透过沉香屑中氤氲的烟雾,一位才华横溢、冰雪聪明的奇女子悠然走过。她,便是张爱玲。穿着淡粉红短旗袍在墙角瑟瑟发抖,穿着前清镶边阔袖夹袄在上海街上招摇而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受清福。张爱玲却说,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碎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碍事。张爱玲对公寓有着深深的依恋。在上海的爱丁顿公寓有她的爱情。公寓的阳台是意大利风格的,它利用转角处理了建筑的光…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事实上,有时候所谓的弯路,不但是必走的路,更是一条通向彼岸的捷径。孙膑到魏国求职,魏惠王故意刁难,对孙膑说:"听说你挺有才能,如你能使我从座位上走下来,我就任用你为将军。"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来,你又奈我何!"  相似文献   

15.
"团队"就是一群有着共同利益、共同目标、能有效完成特定任务的群体,团队就像是一首和谐优美的音乐,尽管有着音高、音强、音色、音长这样的不同,但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却是动听的、悦耳的。探索以音乐有不同却悦耳和谐的思路来建构教师团队建设,并用:"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长远愿景、短期目标,强教研服务、弱检查指导,人尽其才、百花齐放"这些方式营造团队的文化氛围和提高团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张爱玲作品的基调定位为苍凉。但是,她的作品不只是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斥着冷峻、黑暗、病态心理等的“苍凉的世界”,也有温情的一面,也给人以希望,只是她将其表现得很微妙,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小说《色戒》,可以看出张爱玲独有的温情。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张爱玲温情视野的最佳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正> 张爱玲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显得格外奇特,四十年代时,她的创作就登上了灿烂的高峰,同时转眼间红遍上海。但她在大陆文坛就象昙花一现,她的名字不见于目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致今天大多数的读者,对张爱玲和她的作品都很陌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一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赖以成名的是她的小说集《传奇》。她创作上的成就,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她的父亲身为名门之后,身上沾染上不少绅士的恶习:既抽鸦片,又讨姨太太,玩妓女。父母因此而终日吵闹不休。张爱玲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吵闹声中度过的。不少的作家都有失去母爱的不幸童年,多数是亲生母亲去世,受继母虐待,因而往往对亲生母亲有着温馨的甜蜜回忆。张爱玲却不,她的亲生母亲因无法忍受父亲的恶习,曾两次赴法留学,童年时的张爱玲感到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冷落。父亲的暴戾,更使张爱玲在人生的开始就被一层生命受到威胁的阴影所笼罩——“我父关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这是张爱玲在离婚后的母亲处住了一星期而遭到的惩罚。父  相似文献   

18.
冬菱不快乐。总是愁眉锁目,一张脸,因为那皱着的眉头,像是一张被弄皱了一小块的宣纸一样。我想她一定是有什么心结。同学晓雨说:"哪有什么心结啊,她就是坏脾  相似文献   

19.
感受过龙应台"大江大海"的气概,体味过张爱玲"第一炉香"的冷峻,此时再来解读香港女作家张小娴的作品《我们都是丑小鸭》,总觉得像是在审度一件压箱底的喜袍,那上面的每针每线都是饱含五味的岁月印痕。  相似文献   

20.
点点荐书     
书名:《同学少年都不贱》作者:张爱玲出版发行:天津人民出版社推荐理由:此书是张爱玲的遗作。该小说的时间跨度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地点跨越上海和美国,背景也涉及到当时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