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现代大学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的文化品格是大学通过其文化构建所折射出的内在的价值观和精神意志。塑造现代大学文化品格的逻辑起点集中表现为大学所肩负的文化传承、生产与原创使命。大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融汇着多种先进文化 ,其文化品格主要由时代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构成。现代大学文化品格的塑造需要坚持自由探究的科学精神 ,弘扬人文教育传统 ,重视“全人教育” ,尊重大学基本的学术权与管理权  相似文献   

2.
大学要有精神,大学精神包括共性精神和个性精神。一所大学不仅要追求共性精神,更要培育、塑造其个性精神,这是大学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大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文章还就宁大精神的形成因素、内涵和塑造途径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精神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民办高校亦是如此.塑造好其大学精神,是确保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旨在为民办高校的大学精神塑造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的道德人格的建构是通过文化影响来实现的。大学精神作为由大学人创造并被大学人一致认同的精神文化形态,能够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因此,各高校需要大力弘扬大学精神,以实现大学精神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与塑造。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理念的凝练过程.地方高校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一是科学确立办学理念,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统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二是以“三风”建设为依托,塑造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形象塑造是当代社会个体推介自我、获取社会认可、确立个体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民族地方高校的形象塑造是建立在以办学理念为基础、以大学功能发挥和独具个性大学精神以及办学特色为载体的系统工程和有意识的长期的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大学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与内在动力,通过融入大学人的思想观念而影响行为,释放着推动大学发展的持续力量.大学文化的创造活力既是其自身的禀赋,更来源于高度的大学文化自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而且肩负着传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培育和提升大学精神;以制度文化为保障,构建和维系大学秩序;以行为文化为基础,树立和塑造大学形象;以环境文化为依托,展示和发展大学品位.  相似文献   

8.
地域精神是地方性文化的历史浓缩和价值提升,传播地域精神是地方性大学的重要文化职能。地方性大学只有立足于地域精神之上,才能凸显地方性大学办学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立足地域精神建构地方性大学文化资本,是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以及地方性大学更好地发挥其对地方社会引领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注重师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塑造和培养地大人不怕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逐步形成以艰苦奋斗为棱心价值现的大学精神,充分体现在校训精神、校园文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史是对学校发展的重要记录,校史精神的继承和演变对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在学校风气的形成和学生塑造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旨在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提炼"信大精神",探析校史精神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传承和演变对于高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高等教育需要大学文化引领前进,新时期的大学应有新的育人内涵.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说明新时期的大学文化和育人内涵正不断发生深刻变化,提出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应该侧重塑造学生的志向与正确的价值观,提出应借助大学文化深厚的积淀,激发学生求知之志,塑造学生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大学发展中积淀的创造性的灵魂和精髓。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激励和塑造作用。而大学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重构大学精神,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是大学灵魂所在.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中,大学精神的淡化,给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要实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必须在纵向和横向对比中,塑造大学精神.在大学精神的引领下,立足大学自身实际,以世界眼光,强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哲学视角对大学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辨析,认为大学文化是属于形而上的范畴,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属于形而下的范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大学文化为指引。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导向地位。孟二冬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培育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的时代精神,具有导向、凝聚、塑造、激励、规范等价值,宿州学院用孟二冬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优秀文化载体来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的塑造及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的大学精神,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对大学化内涵、崇学与尚理氛围、人氛围、创新氛围营造的探讨,是大学精神塑造的关键;而大学精神的塑造,会对高校品牌的形成、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形象塑造应该具备自由开放、自律责任、自尊独立、自省批判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然而,考量国内大学形象的实然状态,不难发现大学治理的行政化、大学职能的功利化、大学地位的世俗化、大学批判的暗淡化等问题。因此,国内大学形象建设必须更加重视内在形象要素的塑造,构建以学术为本的治理模式,回归大学的本体主义价值导向,重塑大学的批判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形象塑造应该具备自由开放、自律责任、自尊独立、自省批判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然而,考量国内大学形象的实然状态,不难发现大学治理的行政化、大学职能的功利化、大学地位的世俗化、大学批判的暗淡化等问题。因此,国内大学形象建设必须更加重视内在形象要素的塑造,构建以学术为本的治理模式,回归大学的本体主义价值导向,重塑大学的批判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育的主体是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大学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创新文化。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创新,追求知识,以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推动社会进步,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人本管理思想与理想的大学精神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一所高校的特质和灵魂,理想的大学精神包含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本管理的方法适合于大学管理,运用人本管理的方法在塑造大学的科研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中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过多地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的诱惑而迷失了自身的精神价值。我国的大学应立足于现实,正确面对社会需求,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将西方大学的精神传统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融合,以塑造具有我国特征的现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