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4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一次函数”“数据的...  相似文献   

2.
注明:本文以青岛出版社和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一九)年级为版本(以下简称“教科书”)展开讨论.该教科书共分六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2006年初审通过,目前已经大面积使用.在义务教育的每个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都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它们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岚 《山东教育》2011,(10):39-4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计算在“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中。《课标》在对第一学段的内容标准进行分析时,针对“数与代数”这一领域指出:  相似文献   

4.
青岛·泰山版课标教材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安排的4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采用混编的形式,6册共计34章,其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15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有14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有5章,“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了6个活动,每册教材根据相关的内容各安排了1个活动.  相似文献   

5.
刘莉 《湖北教育》2022,(8):8-10
<正>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相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集中指向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内容相较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较大改动,主要表现为:学段划分更细,加强了学段衔接;进一步阐释、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与要求;分为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两类。研究者建议根据内容要求调整、充实内容;拓展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形式;在第三学段适当增加项目式学习。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知识领域之外创设了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第四个领域,教材中“数学活动”反映了这一领域对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的课程主渠道。  相似文献   

8.
反思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和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改理念:语文课程需要与其他课程沟通和整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内容板块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及“综合与实践”一起贯穿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始终.“统计与概率”之所以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受到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一是明确了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为“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要学习方式;二是增加了跨学科实践的内容;三是将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纳入“综合与实践”领域。从课程标准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学习领域。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将内容目标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7—9年级以“课题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题学习”是《课标》中最富特色的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相似文献   

12.
兰赠连 《贵州教育》2011,(24):23-25
新课程改革以来,“统计与概率”作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首先,从教材编排来看,可以说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呈三分天下之势(“实践与综合应用”并不算是独立的教学内容),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安排了11个单元,除了一年级上册没安排独立章节...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同时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内容目标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7~9年级以“课题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题学习”是《标准》中最富特色的新增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数学“课题学习”领域的设置,标志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发生重大的转变.如何搞好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新任务,本结合宁波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中的一道压轴题,谈一下这方面的体会,以便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在初中阶段强调以“课题学习”为标志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对一些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课题,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年、月、日的秘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二学段主题活动的内容。围绕“主题活动目标、主题活动规划、主题活动实施”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感悟融入数学知识的主题学习活动所体现的生活味、参与味与文化味,提高应用意识,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课题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领域设置的全新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与代数”、  相似文献   

19.
林俊 《云南教育》2003,(31):19-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认识、如何实施?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标准》的特色之一,在义务教育的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名称(见表1),编进小学数学教材统称为“实践活动”。表1: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已经出现在教材中并写进了目录。在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综合与实践”领域迎来了内容变化最大和教学挑战最强的一次转变。不但课时增加了,相应的内容也得到了充实。“包装的学问”作为北师大版“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之后的一次“综合应用”,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一次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