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明确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民主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所开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发展上的内在逻辑。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社会主义民主的中国特色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从理论和实践上剖析这些逻辑联系,有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题中应有之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第一,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就相应地迈进了政治社会,开始了政治文明的演进历史。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创造过相应的政治文明,又不断地对其进行扬弃,推动了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奴隶社会的政治文明、封建社会的政治文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以往的几种政治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政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社会的创建和维系离不开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过程。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过5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总结和概括建国以来党领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将更加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核心价值和基本方向,决定了未来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所具有的四重规定性:一是社会形态的规定性,即它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二是历史条件的规定性,即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文明建设;三是中国国情的规定性,即它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建设;四是时代的规定性,即它是现代化的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不断总结我国人民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民主政治建设,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从政治文明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建设政治文明的构想等方面的论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社会政治成果总和的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根据中国历史、现实特点,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必须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抓住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环节。政治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对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实践、历史、外国四个方面论述了建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思想、制度资源,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充分汲取我国历史与外国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这对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政治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作为人类理性的产物,它能有效地防止执政者的偏私。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法治与政治文明二者的关系。当然,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重要保障的依法治国,其基础是法律制度,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依法治国就不能实现,从而就完不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都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