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正文化立校特色兴校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坐落在素有苏中"小延安"之称的吴桥镇南。学校始建于1931年,现有24个教学班,1300名学生,60名教职员工。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的办学理念,以"文化立校,特色兴校"为基本方略,经过充分酝酿和积极筹备,将"书香文化"作为学校的发展特色与建设目标,并从引导学生与教师示范两方面来强化书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是一种岁月的沉淀,也是历史积淀的平静释放。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质呈现于校园环境建设、师生的人文风貌和学校的整体氛围,并由此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成为除书本之外最大的学校教育资源。立新实验小学在近百年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中,在不断地吸纳、融合、扬弃、拓新中积淀了极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底蕴,形成了以"立新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内涵,并将"文化立校"确定为学校的办学思路,在校园中营造出了追求卓越、乐观向上、和谐质朴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尊重个性,包容多元,优化提升,协同发展"的德育理念指导下,逐步形成"活动体验、文化育德、立美育人,促进学生多元和谐发展"的德育特色,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李卉 《甘肃教育》2021,(4):64-65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教育要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陇西县渭州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致力于“课堂育人”“生活育人”“协作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路径,符合时代要求,切合学校实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从整体上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所新创办的学校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百余年前"父教育、母实业"的伟大创举中,寻找到"大生文化"发展的根脉。通过文化立根,确立办学的价值旨归和教育追求。通过文化赋形,建设学校的文化符号和物态环境。从"大生德育""大生课堂""大生课程""大生管理"四个维度实施文化育人,滋养师生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6.
一所新创办的学校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百余年前"父教育、母实业"的伟大创举中,寻找到"大生文化"发展的根脉。通过文化立根,确立办学的价值旨归和教育追求。通过文化赋形,建设学校的文化符号和物态环境。从"大生德育""大生课堂""大生课程""大生管理"四个维度实施文化育人,滋养师生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镇江市第十一中学。现有班级24个,学生近1000名。学校秉承"为进步而教,为成长而学"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低碳而简约的德育、低碳而智慧的教学、低碳而感动的文化"为内容的"低碳教育"办学特色。低碳而简约的德育。学校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围绕培养学生学习情绪投入的德育主题,探索了独具特色的"行为训导—引导反思—自主发展"的养成教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市大同中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托,形成了大同学子五大素养与八大能力。倡导与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改革,服务社会,发展自我"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大同文化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思路。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解读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在秉持大同校训"笃学敦行,立己达人"及培养目标"学会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具有承古继今的丰富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教育规律的精辟概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德"的培育,形成了"忠孝仁义"等德育内容,并将"德"看成是人才必备的素养。当代中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继承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文化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中心内容、以共产主义道德为引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德育思想。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我们应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其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一、"海洋文化"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14,(22):I0002-I0002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创办于2011年秋,现有33个班级,1550名学生,87名教师。学校地处滨海社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学校以“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意”为宗旨,以“求真、向菩、智慧、大气”为校训,以“海洋文化”为办学特色,追求开放的办学模式、多元的人才质量、幸福的师生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宜兴市新庄小学东临烟波浩渺的太湖,南倚风光旖旎的东氿,风景宜人,文脉厚重。学校创建于1938年,占地24000余平方米,现有23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专任教师67人,其中无锡市学科带头人1名,无锡市教学能手2名,无锡市德育新秀2名,宜兴市教学(德育)能手、新秀10名。学校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有序,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稳恒。"净心滋笑意,墨韵写清雅"。自2011年起,学校以"文化发展学校"为主线,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为思路,秉承"乐学、正行"的校训,确立"培养有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3.
何文 《教育导刊》2010,(4):53-55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质立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形成了“德育为首,以德治教”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先进文化对学校内涵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注重提升学校文化的熏陶力.将积淀了80年的学校办学传统,融会于时代精神之中,进而提炼成为具有校本特色的“和美”文化。“和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德育》2013,(22):F0003-F0003
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1984年,学校秉承“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质量立校、以文化兴校、以特色亮校、以品牌强校”的办学方针,奋发图强与以人为本比翼,内涵发展与特色创建齐飞,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的优质教育典范学校,形成了幸福教育的初步格局,凸显出八大办学特色:兴诗词、诵经典的语文特色;自主管理、快乐成长的德育特色;培兴趣、重口语的英语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是苏州市区规模较大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自2011年开始纯初中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立了"用生命影响生命,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办学理念,依托特色项目和课程的实施,积极探索德育创新,提升学校育人实效。一个项目,为学生成长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学校社工"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德育》2020,(3):F0003-F0003
广州市番禺区桥兴中学始建于2006年9月,现有教学班31个,师生1600多人,中学中高级教师63人。教师队伍专业强、素质高,拥有多位省市名师、名校长,学校环境“怡心”,设施设备先进。多年来,学校秉持“为生命立心,为成长搭桥”的办学理念和“静以修身,学以致远”的校训,以“德识兼备,可行天下”为德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17.
正学校的文化内涵是决定学校教育内涵品质的根本因素,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在长期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培育形成的班级形象、奋斗目标、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总和。从传统德育重管理到现代德育重建设的转型过程中,我校坚持"以德立校、文化引领、精勤细实、高效课堂"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面向现代德育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1.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工作室学习研修制度。我校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14,(11):F0003-F0003
正江西省新余市第六中学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公办学校。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质朴务实、团结进取"精神,坚持"培养有责任感的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六化"德育模式。这一模式孕育出一批较有社会影响的先进学  相似文献   

19.
正沈阳市和平区一校创建于1919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68个教学班,2600余名学生,153名教职员工。新时期,学校确立了"文化立校、传承创新、内涵发展"的办学思想,构建了"主体性管理—体验式德育—对话式教学"三位一体整体改革框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和平一校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特色学校"等百余项荣誉,并作为"联  相似文献   

20.
焦佳 《天津教育》2020,(4):33-34
始建于1928年的南开小学,是南开系列学校完整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9月,在各级领导的统筹与指导下,在南开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学校于天津生态城复校。学校接续南开小学立校传统,遵循"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断挖掘自身特色,激发文化基因,逐步建立起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核心的"中和"文化体系,用文化涵养身心、立德树人,为莘莘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推学校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