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敬敏 《大观周刊》2011,(29):102-103
在我们日常交际生活中,有意识无意识地运用一些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现象。模糊语言是我们人类自然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语言交际是学生处理好各种关系、成功走向社会的重要砝码。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的分析.给学生一些语言交际技巧方面和如何适当使用模糊语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倩 《大观周刊》2011,(5):134-136
模糊语言是指在意义上存在不确定性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单位,如模糊词语、模糊短语及具有模糊意义的句子结构。模糊语言源于语言使用中的一些模糊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交际里。人们使用模糊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可以将其行为分为两类:无意使用和有意使用模糊。由于有些词汇及短语的意义本身就很模糊,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很难避免模糊的表达。所以这类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叫做无意使用模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尽管人们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出其所知道的信息,但为达到交际目的,他们有意地使用模糊语言,这种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叫做有意使用模糊。本文就是对有意使用模糊语言的行为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非语言交际行为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部分。外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的体态、语调和情感等非语言交际行为对外语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其恰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本文将着重阐述非语言交际的行为特征与交际功效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丹丹 《大观周刊》2011,(29):87-87,89
本文主要分析使用同一种语言、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男女之间出现的跨性别交际失误。通过探究男性语言与女性语言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由语言性别差异引起的跨性别交际失误类型及原因,并指出跨性别交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在传播信息时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交际甚至大于语言交际,尤其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旨在以唐宋词漓篇为例加以分析非语言交际的运用,以期提高鉴赏能力,拓宽唐宋词的研究视野,进而将更多优秀的诗歌及其承载的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播音主持行业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播音主持人需要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融入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能力,使广播电视产业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针对播音主持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情感表达处理等意义、问题进行分析,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沉默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沉默所产生的效应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通过分析沉默的文化功能、文化现象、文化因素,从而了解非语言交际中沉默的文化效应,让沉默在交际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交际在高校图书馆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实 《图书馆学刊》2004,26(4):45-46
就目光、面部表情、姿势语、空间、仪表等方面探讨了非语言交际在高校图书馆的具体运用,并列举了在工作中不宜使用的非语言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播音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传统的播音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的发展需求,相关人员要更新思维理念,注重播音主持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技巧。笔者根据实际工作和学习经验,阐述播音主持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分析当前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提升播音主持的综合水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播音主持事业的人员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不但为人们报道相关的新闻、事件,还为人们传递丰富的信息,而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些传达和交流,就对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诸如口齿清晰度、语言情感、文明涵养、思想水平等,而作为基础的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是对播音主持最基本的要求。本文就将对播音主持人员在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能力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学术信息交流的变化——网络信息交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讨论学术信息交流过程和交流模式的变化,认为学术信息交流正处于以印刷本交流方式为主向网络信息交流方式为主转变的过渡期,但是由于不同学科存在各自的交流特点,以及科学协会的不同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两种方式将不同程度地被各学科交流所利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网络传播的一些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传播并不是人们所说的“第四媒介” ,而是人类传播和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网络传播使人类传播活动出现了新的飞跃 ,赋予人类传播规律许多新的特点 ,并使传播规律本身有了新的延伸和发展。网络传播带来的理论挑战 ,主要还不在于大众传播理论的调整和更新 ,而在于传播理论总体性的开拓、提升和创新 ,并把广义传播学切实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图书馆内部沟通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个体、部门、组织三个层面入手,指出图书馆内部沟通的主要方式;从培育图书馆内部沟通机制、提供有效的沟通途径、建立完善的沟通体系、增强内部垂直沟通、设立内部诉求渠道等五个方面阐述图书馆内部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教育品牌传播需要创新传播理念,以提高传播效果为出发点,采用定向传播、定制传播和媒介泛化策略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自身形象、增进理解意义重大。新的国际格局和传播环境要求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受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变革。本文以"美丽江苏"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了这一品牌形象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六结合"的理念和具体的传播策略。它们指向了这样一种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跨文化传播是一座"桥",连接了不同的群体,其价值不是为了传播自己,而是依靠对"自己"的传播,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沟通本意是指使双方能通连,现引申为人与人之间对彼此间的思想、观念、意愿、情感等信息内容予以交流表达的一种方式。沟通是一把双刃剑,沟通顺畅,对双方彼此都大有裨益;沟通不顺畅其情形就会出现逆转,使彼此不免陷入尴尬境地,与人与己都不利。在图书馆,讲究沟通之道就更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作为图书馆主体的图书馆员更应深谙此道,本文对此予以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学术交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阐述Garvey Griffith模型、信息流模型、生命周期模型、价值网络模型、Bjrk模型、供应链模型、网络结构模型7种学术交流模型的内涵、发展及其特点,深入比较分析上述7种学术交流模型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认为Bjrk模型是比较完善的学术交流模型,是对当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混合型学术交流模式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18.
论“品牌传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品牌”是传播的产物 ,品牌研究应定位于传播学 ,提出“品牌传播”概念并进行系统研究。其提出背景为 :世界市场制胜的关键是品牌传播 ,媒介的市场生存需服务于品牌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空前凸显品牌因素。而品牌传播的特点则为 :信息的聚合性 ,受众的目标性 ,媒介的多元化 ,操作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The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Assessment (CDCA) measures individual disaster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that are intended to help communities cope across all phases of a disaster. Using the CDCA, this study examined associations among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neighborhood belonging,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 using three different sampl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disaster phases (Pre-event, Event, Post-ev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e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tronger perceptions of neighborhood belonging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 at the Event and Post-event phases. In terms of specific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that proved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 correct disaster rumors and share stories wa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feelings of belonging. Communication intended to confirm disaster information and tell stories was associated with stronger community resilience perceptions. Overall, results (a) confirm that citizen disaster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saster response and recovery ecosystem and (b) offer evidence of concurrent validity for the CDCA.  相似文献   

20.
李银波 《新闻界》2008,(1):22-23
本文对国际传播的"关氏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揭示其学术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