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古代亚非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古代亚非文学有四个主要特点:①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文学最早的源头。②文学的产生具有多源性。古代亚非文学开始时是在埃及,巴比伦中国等几大文明地区独自形成和发展起米的,与口头创作联系紧密,古代亚非文学早期作品本身就是口头创作,  相似文献   

2.
第一节埃及一、教学目的1.叙述古代埃及阶级和国家形成的历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过程及其实质.2.讲述奴隶主对奴隶、农民的残酷压榨与奴隶、贫民大起义,使学生认识亚非奴隶制国家的阶级关系、阶级斗争.二、教材分析1.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关于古代埃及阶级、国家的形成,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并略作讲述.公元前四千年代出现铜器后,私有制、阶级开始萌芽.当时墓葬中反绑双手的俘虏雕像以及仆从、奴隶(常是女仆)的雕像,说明社会上已出现了奴隶主  相似文献   

3.
古代希腊并不是一个国家,它由一群被称为城邦的奴隶制小国组成。而这些城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爱琴文明。爱琴文明之后,希腊半岛进入了荷马时代——阶级分化明显,但还没有形成国家。公元前8世纪开始,奴隶制的城邦陆续出现。其中最强大的就是斯巴达和雅典。  相似文献   

4.
因经济文化交往不发达,古代战争成了一种交往的形式。为了弥补经济的空虚和转嫁国内矛盾,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帝国,并征服了东方许多地区。他的东方政策和远征使亚非各地出现了混合型奴隶主阶级,并使奴隶制经济发展中心从希腊转移到了东方。希腊文明和东方文明的混合还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发展,使希腊出现了奴隶制发展的外部极盛时期。  相似文献   

5.
古代法是指从公元前4千年到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的奴隶制时期的法律制度,古代东方法主要是指古代亚非地区的奴隶制法,古代西方法则是欧洲地中海地区国家奴隶制法律制度的总称.古代东西方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带着顽痰的神定法和后来居上的人定法,两种发展模式泾渭分明.古代西方法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古希腊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法律体系,罗马公法相对落后,西方法后来居上等三个独特现象,从历史发展进程和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独特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即使在雅典和罗马,最初的国家也不是奴隶制的国家在雅典和罗马,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典型的奴隶制国家,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可是,有的学者却由此得出结论说,在雅典和罗马所形成的国家从一开始就是奴隶制的国家。更有甚者,有的学者还由此而推论说,世界各地所产生的最初文明,都是奴隶制的文明,各民族历史上所形成的最初的阶级社会都是奴隶社会,最初的国家都是奴隶制国家。这样,雅典和罗马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奴隶社会和奴隶制国家的事实,便被人们当作建立“人类社会必经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形态只能是奴隶社会、人类社会最初的国家只能是奴隶制国家”这一理论体系的根据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孕育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夏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文明的形成,商和西周王朝是奴隶制文明完善与发展时期,春秋时代为奴隶制文明向封建社会文明过渡时期。由于我国古代文明是在四周具有自然屏障的地理环境中,以中原地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熟文明”,几乎没有受外来文明的影响和冲击,因此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风彩。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孕育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夏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文明的形成,商和西周王朝是奴隶制文明完善与发展时期,春秋时代为奴隶制文明向封建社会文明过渡时期。由于我国古代文明是在四周具有自然屏障的地理环境中,以中原地区为基础形  相似文献   

9.
顾旺 《学子》2014,(12):75-75
一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古老的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曾经在世界民族史上绽放过璀璨的光芒,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回顾历史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情感。例如: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中,笔者不仅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而且通过对同时期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科技发展状况进行比较,让学生从比较中感晤到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通过对希腊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古代希腊的历史是欧洲历史的开端,它的文化对欧洲和世界都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因而也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梭伦改革有利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并奠定了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基础;希波战争是希腊人反抗波斯入  相似文献   

11.
在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上,苏美尔文明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其王权的形成在一些神话传说中有所提及,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王权形成的真正内容.事实上,其王权的形成还受民族和地域的特殊性影响,如神庙形态、城邦形态、传统观念等.正是由于苏美尔人的这种特殊地理条件和思维习惯,使他们不仅在两河流域南部创造出了古老的农业文明,而且也使其城邦形态更显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二十九国会议,是亚非地区人民的重大创举,是当时人类历史上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所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及其产生的“万隆精神”,更是具有震动全局,影响深远,改变亚非地区和世界面貌的重大意义.研究这次国际会议的历史作用,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亚非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及其发展方向,认识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认识第三世界人民在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二十九国会议,是亚非地区人民的重大创举,是当时人类历史上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所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及其产生的“万隆精神”,更是具有震动全局,影响深远,改变亚非地区和世界面貌的重大意义.研究这次国际会议的历史作用,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亚非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及其发展方向,认识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认识第三世界人民在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亚非部分一、古代文学(前三千年——前三、四世纪)第一节 概述(一)古代亚非文学的总体特点:①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产生于前三千年甚至更早。②多源性。古代亚非文学是在几个大的文明中心独自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埃及文学,在两河流域产生了古巴比论文学,在恒河流域产生了古印度文学,在地中海和约旦河之间产生了古希伯莱文学),以后才有了相互的交流和影响。③同人民的口头创作有紧密的联系。④同宗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很多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同宗教有直接关系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5.
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与地缘有着极大的关系。人类探索、认识和征服海洋的过程,实质上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历史内容。奴隶制时代的希腊罗马人经过长期的海上开拓和生产实践,逐步认识到海洋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具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它和中古时代北欧人的海洋意识一起,成为近代西方海洋意识的主要源泉。古代东西方国家的当政者对海上势力的不同认识和定位,对于十五六世纪以及其后东西方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发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这正是造成近500年来东西方文明水平差距逐步拉大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教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财富。中国古代教学思想就是其由一枝独树的奇葩。认识和研究它,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教学发展状况和水平,而且有助于我们发扬光大其中的可借鉴部分,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以下试从两个方面就中国古代教学思想作一简要述评。一、关于教和学教学过程在实际形态上纷繁复杂、形式多样。但是各种具体形式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形成技能和促进身心…  相似文献   

17.
古代希腊文化繁荣原因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探讨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是近年来世界古代史、文化史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研究集中在:奴隶制和奴隶制经济对古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奴隶主民主政治对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古代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的关系等六个方面,本文对此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除菲律宾外,古代铜鼓在泛北部湾地区各国均有发现。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载体,铜鼓成为泛北部湾地区从事稻作生产的各民族两千多年来社会发展、文明交往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它是这一地区稻作民族积极进取、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生动体现,蕴含着这些稻作民族朴素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该地区稻作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价值观。同样,古代铜鼓文化在该地区各国间的传播和发展,亦反映出该地区各国开放吸收、共同创造的文明交往观。古代铜鼓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构建泛北部湾地区认同、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持续开展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9.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中的一个,同时也是最早形成的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在教学中阐明古代埃及统一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阶级的起源,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发生以及国家在其发生阶段所起的作用等重要问题的理解。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试作一粗浅的叙述。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世界历史》上册第三章的《希腊奴隶制城市国家的形成》一节教材,主要内容是讲述希腊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奴隶制城市国家的形成。这节教材内容比较复杂,头绪也较多,如果我们没有抓住教材的中心,突出教材重点,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节教材中的基本历史知识。这节教材共包括三小节内容:(一)古代希腊社会。(二)城市国家的形成。(三)雅典的梭伦改革。我认为这三小节内容,既有着内在的联系,又有着严格的区分。第一小节内容,主要是讲述荷马时代(公元前十二——八世纪)希腊氏族制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