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对传统蒙学理论和蒙学教材的批判继承,笔者从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出发,对我国古代蒙学和蒙学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并具体分析了古代蒙学教材的一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的不断发展的,蒙学教材也在不断的丰富扩展。其间编写了大量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蒙学教材。纵观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流变,它是源远流长,综合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蒙学是中国古代的启蒙之学,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蒙学教材的特点,就现代教育和现代教材的‘改革提出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是中华民族悠远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代蒙学教材的分类,是了解古代蒙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蒙学教材大体可确定为50部,将其分为教育内容、教育功能、学习程度等几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学的兴起,仿照古代各种蒙学教育机构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教材上、教学模式上当代学前教育与古代蒙学教育相比有其不同处;在教育理念上却也有其相通之处。如何借鉴古代蒙学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如何使古代蒙学教材为我们当代学前教育所用,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许多教育者共同研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蒙学教材即是幼童在启蒙教育阶段阅读的各种读本。我国历史上,人们一直很重视蒙学教育,所以古代有各种各样的蒙学教材,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几本流传甚广的蒙学教材外,各类蒙学书目近两千种。学习和研究经典蒙学教材的编写对我们今天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蒙学教育,经过数千年的创新与沿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流传下大量的蒙学论著。研究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内容方法和蒙学教材(或读物),可以借古鉴今,使现代蒙学教育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刘瑶 《文学教育(上)》2014,(17):116-117
我国古代的蒙学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而蒙学又十分重视识字教育,因此,识字成为蒙学的起点,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是前人为我们今天语文识字教学留下的精华部分。本文主要搜集以往蒙学教育中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三个主要方面概述近来蒙学识字教学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代小学教育称之为蒙学。清代小学教育趋于规范,既注重教材的选用,也注重教育理念。清代蒙学教材有《三字经》《幼学琼林》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而清代蒙学教育注重知行合一和顺道性情。  相似文献   

12.
古代蒙学语文教材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包括:“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道德意识”和“宽容品格”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批判继承古代文化中蒙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和精神财富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当代语文教学需求为视角,重新反思研究古代古诗词教材,以古代蒙学类古诗词教材为例,可以从古为今用的立足点为当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价值。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蒙学读本中,《千家诗》则是独树一帜,这本蒙学读本成书于南宋,在后人成为了历久弥新的最为普及的蒙学读本。本文将从《千家诗》编写特点入手,探究其对当前小学语文诗词教材建设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古代蒙学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教材繁富,并且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其精华在某些方面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道德类蒙学教材作为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世俗化形式,是古代私人设学和私家聘请教师教授学童时采用的读本,是一种侧重于向蒙童传授伦理道德知识及培养蒙童的封建道德观念和封建社会里修身处世态度的蒙学教材。宋代是蒙学教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甚至可以说它是我国蒙学教材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分门专写的倾向,而且内容上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三字经》作为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具有内容广博丰富、实用性强,句式简短押韵、易读易记的特点。《三字经》有着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中体现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对蒙学儿童具有积极的导向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代蒙学教材经历了以识字教育为主体的周秦汉魏初创时期,注重伦理道德教育的隋唐五代大发展时期,集识字读本、韵语读本、经书读本三大体系并存的宋元明清成熟时期,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启蒙教育特点。探讨和研究我国蒙学教材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启蒙教育特点,对促进当今启蒙教育发展,提高启蒙教材编纂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的蒙学教材开始有了分类按专题编写的趋势,教材的数量和质量均较前代有明显提高,其中一些教材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简要介绍宋代蒙学教材,总结其分类,分析其特点,指出其价值和存在的不足,以便从中吸取精华,挖掘出其中的有益经验,促进当今儿童教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 ,以识字为主 ,同时进行品德教育 ,并包含各方面知识。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 ,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 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 ,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 ,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 ,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 ,取名《仓颉篇》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 ;史游作《急就篇》 ;李长作《元尚篇》 ;杨雄续写《仓颉》 ,取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