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房四宝"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传统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从历代文人学士对"文房四宝"的称颂可见一斑.自隋唐开科取士便形成士大夫文人阶层.在"人世"与"出世"之间,逐渐积淀出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不少爱酒的古代文人常常会有意识地借助于诗歌形式为其所喜爱之酒做一则文采优美、信息传递准确的酒诗广告.他们的酒诗赋予了酒浓浓的文化和广告意蕴,成为极具民族色彩的酒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3.
茶因其"淡、洁、雅"的禀性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相通,深受古代文人喜爱,品茗赋诗成为文人津津乐道的雅事。自唐代起,茶风大兴,文人创作了大量的咏茶诗,据统计,《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歌不下400首。茶风与诗风相映成趣,都是特定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两者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梳理郑谷所写咏茶诗,剖析晚唐的时代背景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其以茶雅志、借茶抒怀的人生意趣。  相似文献   

4.
韦庄诗词中呈现出很多有关酒的器具、品类、名称等文化符号,而且其中所表现的饮态与醉态颇有特色.韦庄赋予了酒特有的精神内涵,酒因韦庄而愈加丰满,韦庄因酒而愈加厚重.韦庄的诗词是韦庄个体生命的昭示,酒文化符号的呈现使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越加鲜明,从中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的诗酒关系以及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5.
"咏怀诗"是中国古代文人诗的主流,文人们咏叹更多的是"怀才不遇"的悲郁.究其原因,这一生存心态、文化情结的生成,既渊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历史结构,也肇端于士文化特定的价值指向及士阶层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植根于士文化与官文化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及价值归依.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古就有"诗酒相生,醉乐天真"的文化特征,元代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元代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元代作家相较于其他朝代作家而言,与酒更加亲密,"醉翁更多,醉歌疏狂,醉语益奇.""酒为欢伯,除忱来乐."人们乐时饮酒,意在欢庆;愁时饮酒,旨在除忱.元代作曲家们又有着怎样的忧和乐,寄托在酒的物质消解中.而诗酒不分家已成共识,元散曲作为广义的诗歌形式,与酒关系尤为密切,其中存在的种种酒饮酒文化又透露出曲作家们怎样的人生态度呢?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用于郊庙祭祀等仪式的声诗,即雅乐的乐章被赋予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乐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歌辞的撰写、表演风格的形成,均典型地映现着当时的文化特质。本文在对比历代郊庙声诗形式构成的基础上,对宋代郊庙声诗的总体风格进行了全面评析。认为宋代郊庙声诗风格舒迟和雅,鲜明地表现出模范"古乐"传统、全然雅颂化的倾向。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宋代文化建设中浓厚的复古思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8,(1):14-17
欧阳修在滁州诗歌中钟爱"酒"意象,写下许多"酒诗"。欧阳修的滁州"酒诗"蕴含丰富的情感:游山赏水以酒助兴、聚散离合以酒消愁、感时伤逝以酒为伴。欧阳修在滁州多写"酒诗"的原因有:传统文化中诗与酒的相融,欧阳修擅长借酒抒怀,被贬滁州的特殊际遇。  相似文献   

9.
书法与酒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和古代的文人书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少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都是在酒的催化中完成的。中国古代许多书法家、诗人都好饮酒,最著名的有王羲之、张旭、李白、苏轼,他们以诗、书、文名世,同样也以酒名世。书法为酒添色现在,书法用于酒的包装,使之不仅拥有了优雅的形式,更使酒有了意境上的升华。恰当书体的使用,对酒的历史、风格、韵味甚至口感有着特殊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文学雅俗对立的形成是文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知识精英阶层打破了原初文学的和谐态,赋予雅文学中心地位,使文学主流走向成为围绕雅文学的创作与生成;进入文学生产的阶段,知识精英阶层的权威地位被打倒,“雅中心”的观念被解构,雅文学开始走下神龛;新时代语境下,雅俗文学的二元对立被打破,文学复归本真,“文化公众”的形成预示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1.
12.
杨婷婷 《海外英语》2014,(11):207-209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globalizati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more impacts and restrictions on the intercommunication than before. They exist in the tota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critical factors whether we can succeed in intercommunication are whether we can eliminate cultural differences or avoid their conflicts. There is no exception for wine culture. As we know, drinking w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ublic relations as a communicating tool. This essay is to compare Chinese wine culture with the Western one, and try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roused b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n provide the solution how to face it.  相似文献   

13.
A lot of western cultures have relations to wine especially in some poets or music. The wine poetries have different content express various emotions and they contain a lot of images. There are some ...  相似文献   

14.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中西方的酒文化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在酒史、酒器、酒礼及酒德等文化方面的不同,有助于人们从更深层次了解不同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酒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的产生与发展满足了人类追求带有感官刺激性的特殊消费需求。因而酒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当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性文化。酒文化内涵的运行机制是以酒德作为酒文化的灵魂,塑造并规范酒品的形象。酒文化外延的界定取决于研究目标的广度,而中国酒文化应与国外其它酒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饮酒,是世界许多民族所共有的文化现象。然而,饮酒习俗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质,却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历史的不同时期所反映的酒文化也因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而有所差异。汉魏时期在前期酒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辉煌,逐渐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7.
河北大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大名饮食文化是中国北方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大名一张叫得响的文化名片。在食文化方面,大名的主食以面条、馍、饼为主,肉食以猪、羊、鸡、鱼为主。大名回族经营的清真小吃质优味美,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在饮文化方面,大名轻茶重酒。大名人待客热情,有劝酒醉客的传统,酒宴之上十分重视各种礼仪。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粮食充裕,以粮食为酿酒主要原料的历史悠久.岷江流域农业发达,酿造盛行.宜宾地区居其下游,得天独厚,以多种粮食为原料酿造的“杂粮白酒”别具特色,享誉古今.在宜宾酒文化探讨中,应区别古代的酱与酒,“蒟酱”是酱而不是酒.“五粮酿酒”中,有玉米的配方应始于清代,明代前玉米还未传入四川.  相似文献   

19.
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酒时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军事研究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酒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智慧的结晶。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日本酒文化源远流长,日本人不仅制造了口感细腻纯正的清酒,还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酒谚俗语。这些酒谚,一部分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明显带有中国文化思想的痕迹。其中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精神对日本的酒德、酒礼等影响深远。同时,日本民族独特的酒文化特征也在谚语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比较而言,日本和中国酒文化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