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新闻界。因使用匿名消息来源遭遇过最大烦恼的记者,莫过于美国的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他们在报道“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后为“深喉”(Deepthroat)的身份保密长达31年之久,即使他们在面对巨大精神与经济压力,乃至法律审判的时候,依然死守“消息来源”(Source of information)。31年后,虽然“深喉”自己公开了个人的真实身份,两位记者的烦恼也随之解除,但困扰整个新闻界的烦恼却没能解除,甚至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2.
《追根溯源》[美]厄普顿·辛克莱苗素群译[编者按]本世纪初,美国新闻界出了一批专门揭露政界丑闻和社会阴暗面的新闻记者,人称“掏大粪者”(Muckrakers)。厄普顿·辛克莱(UptorSinclair)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以自己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是仅次于《纽约时报》的一家高质量的报纸,目前被西方新闻界看成是世界最著名的“十大报”之一。在《华盛顿邮报》的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在1972年因追查水门事件丑闻而获得普利策奖之后,这家报纸的名声更响了。但是,这家美国首都的独家报  相似文献   

4.
加强新闻行业自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搞好新闻界的自律维权,增强抵制新闻行业不正之风的自觉性,提高新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之更好地履行新闻赋予的社会使命,担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从而增进媒体公信力、权威性,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记者摇篮与大连市记协联合召开了“新闻界自律与维权”研讨会。本期杂志选取各媒体同行的研讨文章.供大家探讨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新闻界颇享盛誉的“普利策新闻奖”,历来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它通常授予那些有影响的,报道重大政治和社会题材的“高质量作品”。获得此项殊荣的新闻工作者,可因此踏上通向“名记者”之路。但是,在1981年,这样一顶桂冠却戴在了一篇假报道的头上。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调查性报道《吉米的世界》,因报道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瘾,而获得1981年“普利策专稿写作奖”。然而好景不长,人们发现这篇生动的获奖作品并非来自采访而纯属作者凭空捏造。1981年4月15日,普利策评奖委员会宣布取消珍坭特·库克的获奖资格,从而开了这桩轰动全美新闻界的大丑闻。  相似文献   

6.
王刚 《青年记者》2003,(11):54-55
繁峙矿难中记者集体受贿的丑闻,褪去了“老记”、头上的光环,使他们尴尬地站在公众的面前。“谁来监督记者?”、如何防止新闻界的“权力寻租”现象?如何正确认识、改善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在各种质疑和谴责声中,被称为“社会的良心”的记者,被称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该反思的问题的确很多。  相似文献   

7.
本刊消息(赵晓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1日共同举办“从窃听丑闻看西方新闻观的虚伪本质”座谈会。首都新闻界、新闻研究机构及高校新闻院系60余人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闻界通过其驻外记者将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精明强干的美国记者几乎无孔不人,无处不在。可是,谁能想象得出,美国新闻界下一代的驻外记者将由外国人来充当呢?外国新闻记者与美国同行来争夺这个美国人梦寐以求的“饭碗”,这一点美国新闻界不应大惊小怪,应该想到,他们也会遇到像美国的汽车制造商、电视组装厂所面临的外来竞争。作为竞争者,那些来自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记者最令人畏惧。他们能用两、三种文字写稿,他们对  相似文献   

9.
令人疑惑的“爱恨情结”《国际新闻界》今年第2期发表了方汉奇先生的《美国记者的爱恨中国情结》一文 ,回顾了百年来美国记者有关中国的报道。方先生对来华的美国记者大部分历史时期(1949年以前)的作为是持肯定态度的 ,认为他们是“爱”中国的 ;而近二十多年来 ,美国记者是“妖魔化”中国的 ,是“恨”中国的 ,由此构成了百年来美国记者对华的“爱恨情结”。从这篇文章来看 ,美国记者的“爱恨情结”是继时性的 ,是先爱后恨的 ,而不是共时性的 ,不是爱恨交织的。读至此 ,不禁令人生疑 :上个世纪前五十年 ,中国四分五裂、兵连祸结、政劣…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二月初,菲律宾总统选举前夕,西方记者云集菲律宾。三十多个国家,临时派往菲律宾的记者、编辑以及与采访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下膨胀到千余人,足足有一个团的“兵力”。当地报纸把这种现象称为外国记者“入侵”菲律宾。马科斯在里根政府的压力下,决定提前十六个月,于今年2月7日举行总统选举。这个决定在去年11月一宣布,美国新闻界就掀起了一股新闻“淘金热”。一位美国记者俏皮地说,美国新闻界时刻听从里根总统的召唤,他把脖子伸向哪个国家,美国记者  相似文献   

11.
隐性采访中的权利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滥用的暗访手段正在严峻地挑战我们的新闻道德水准和法律存在的空白点,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综观我国的现行法律和多数外国的法律(新闻法及新闻自律规则),都没有明确赋予记者可以假冒“有犯罪嫌疑”的当事人搞暗访活动的权利。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现在新闻界的暗访活动与被采访对象的哪些权益发生了冲突?如何来平衡这些冲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界目前出现了一股新潮流:越来越多的黑人记者离开新闻界,另谋出路。这些“跳槽”的黑人都是男性。许多黑人记者觉得他们已干得精疲力竭,在新闻界呆不下去,或者说是被挤出了新闻界。这些男性黑人记者,当初最先打破种族界限,投身于报纸、广播等新闻事业中。如今,他们成群结队地离开了新闻界。在《费城信使报》负责市政报道的记者和全国黑  相似文献   

13.
白旭 《中国记者》2012,(4):101-102
英国当地媒体3月初表示,新闻投诉委员会将解散,以挽回因窃听丑闻受损的社会形象。此举被认为是英国新闻界向彻底整改自律机构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新闻自由是新闻界追求的理想。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照理想家的设计进行的。新闻自由一次次地被滥用,黄色新闻泛滥,报业的垄断越来越违背公意,使得美国公众对新闻界的信任急剧下降。1973年,由于美国新闻界爆出“水门丑闻”,新闻界的信任度处于最佳状态。路易·哈理斯民意测验中心进行了一次全国抽样测验,在1498位受调查者中,有41%的人认为  相似文献   

15.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如果只能选择一位记者作为20世纪的新闻界代表,那我选美国记者和报刊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他连续从事新闻工作56年,写作时政专栏文章1万多篇(结集90多卷),另外还出版专著50余本。由于版权问题,他的论著被翻译成中文的很少,  相似文献   

16.
2005年5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公开承认自己就是水门丑闻中的“深喉”,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称他为英雄,有人称他为坏蛋。比如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演讲撰稿人帕特·布坎南就直呼费尔特为“叛徒”,而在美国新闻界,费尔特则受到更加积极的评价。一些美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美国记者状况分析□蒋荣耀编译赖斯顿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这几乎成了美国新闻界的名言。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与传播技术都突飞猛进,美国新闻界的地位及影响日益显著。然而,这个世纪以来,新闻界也最容易受到攻击和...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传媒一向热衷于揭露丑闻。最近几个月,它们又接二连三地爆出了一系列丑闻,不但引起了整个新闻界的震动,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丑闻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新闻传媒自己。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闻界目前出现了一股新潮流:越来越多的黑人记者离开新闻界,另谋出路。这些“跳槽”的黑人都是男性。许多黑人记者觉得他们已干得精疲力竭,在新闻界呆不下去,或者说是被挤出了新闻界。这些男性黑人记者,当初最先打破种族界限,投身于报纸、广播等新闻事业中。如今,他们成群结队地离开了新闻界。在《费城信使报》负贵市政报道的记者和全国黑人记协常委威廉·苏顿说:“我所知道的新闻界中最多的少数民族记者是一些已经智穷力竭的人。他们中大多数对自己在报界所取得的进步并不满意。”苏顿说,这些黑人记者大多在40岁上下,但也有些才30岁左右。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闻界最近发生三件“令人侧目”的事情,这三件事使流年不利的新闻媒体,再度陷入“满城风雨”之中。新闻媒体三波风暴第一件事:象征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奖,在评选过程中消息外漏,历年得奖最多的纽约时报获悉该报今年无人入围,乃施用强大压力迫使颁奖单位改弦易辙,临时从落榜名单中抽出该报驻萨拉热窝记者约翰·彭斯与已入围的纽约新闻日报记者戈特曼并列最佳国际报道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