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红 《声屏世界》2013,(10):47-48
目前,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省级广电媒体开办了少儿频率、少儿频道或是成立了少儿节目制作机构。具体到少儿广播可以发现.其经营和发展状态并不理想.全国的少儿广播普遍陷入节目特色与经营发展相矛盾的两难境地。特别是当电视少儿频道的开播以及大量优秀电视动画片的涌现.少儿广播的听众更少。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试着分析其原因。并结合厦门市的实际情况,来探索少儿广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林  李艳芬 《中国广播》2009,(11):30-32
目前,全国省级少儿广播频率普遍处于经营困难、收听率低的困境。究其原因,与少年儿童生活习惯、收听广播的兴趣喜好以及少年儿广播频率定位有很大关系。当前,少儿广播频率普遍存在节目定位年龄偏低、节目内容幼稚,播出与听众生活脱离的现象。要改变少儿广播生存现状,必须从提高听众年龄阶段、节目贴近青少年生活,内容符合当代青少年精神需求出发,为青少年办“有用广播”,做他们的知心伙伴。  相似文献   

3.
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需要对自己及节目进行准确的定位,使节目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寓教于乐。少儿节目主持人将因此被更多的少儿听众所喜爱和接受,激发少儿参与节目的热情,引导少年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笔者从自己多年主持广播少儿节目的经验来探讨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如何成为少儿的引导者与同伴。  相似文献   

4.
少儿广播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儿广播与少儿电视一样.同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但是.近年来.少儿广播在众多的媒体竞争中,显得老旧了,落伍了。更由于电视少儿节目的崛起.尤其是电视少儿频道的开播和优秀电视动画片的大量涌现.少儿广播的听众大多已聚集在了电视机旁,成为了“小电视迷”,少儿广播出现了萧条状态.处在了一个低潮时期。  相似文献   

5.
任汪澎 《新闻爱好者》2011,(12):116-116
广播主持人节目是指在广播工作中,主持人参与采编等节目生产过程,并以个人身份,代表节目向听众传达节目信息,与听众直接或间接交流的开放性、综合性节目。主持人节目形式体现了大众传播交流、协商、互动的优势,密切了广播媒体与听众的联系,深受听众欢迎并广泛运用于广播节目当中。成为广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朱文军 《新闻世界》2009,(10):78-79
从广义上来看。只要广播对象以少儿为主要受众。就可以称之为少儿节目。如中央电台《小喇叭》、安徽新闻综合台的《快乐起跑线》等。从当前少儿节目的发展现状来看.少儿节目呈现电视热、广播冷的状况。少儿广播节目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7.
刘蕾 《新闻世界》2010,(8):122-123
广播的发展与听众的需求催生了广播夜话节目,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广播夜话节目方兴未艾,并一度成为高收听率节目。然而,目前广播夜话节目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将成为制约该类节目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从节目自身及听众两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夜话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新的发展空间,提高广播夜话节目的传播效果,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沈洁敏 《报刊之友》2012,(11):130-131
摘要;广播热线节目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原因不在听众,而是节目出了问题。本文对广播热线节目“一头热一头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播热线节目的“三性”问题,即:“话题的真实性”、“听众的参与性”和“信息的实用性”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广播热线节目如何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怪圈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广播主持人节目是指在广播工作中,主持人参与采编等节目生产过程,并以个人身份,代表节目向听众传达节目信息,与听众直接或间接交流的开放性、综合性节目。主持人节目形式体现了大众传播交流、协商、互动的优势,密切了广播媒体与听众的联系,深受听众欢迎并广泛运用于广播节目当中,成为广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广播少儿节目同其他节目一样,也应体现深刻的主题。然而,少儿节目的主要受众就是少年儿童,而这一受众群体的特点是喜欢新奇、热闹,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少儿节目尤其是在广播少儿节目中如何体现深刻的主题,就非常值得我们少儿节目主持人去探讨。下面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忠 《新闻世界》2014,(5):28-29
我国媒体环境日新月异,既为广播媒体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创新节目模式,适应现代听众的媒体接触习惯与信息消费特征成为广播人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模式的创新,应从节目策略、节目形态、节目编辑、节目播出等几个方面入手,打造优质广播新闻节目,兼顾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播媒体随着直播节目的增多,听众参与广播形式和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活跃,已经由早期的传统双向互动转为即时互动,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迅速播报给听众,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微信和电话直通,成为听众参与广播最快捷的途径。任何媒体,没有受众的参与和支持,都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是广播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应有地位的必由之路。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王磊 《中国广播》2011,(9):54-56
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在新闻发生现场和听众互动,这种模式为听众所喜爱。但是,这一互动环节在研究中往往被等同于和非现场的听众进行互动,因而被忽略。其实,广播现场直播中的现场互动是广播和听众的重要黏合剂,是体现直播现场感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传播效果的利器。用好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现场互动环节,可以从少数人入手影响大多数,精心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广播现场直播节目中现场互动的发生条件、影响原理和方式、节目中的权重比例以及如何设计、策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听众是广播电台生存之本?广播电台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搭准听众的脉搏,按照听众需求来办节目,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能听、好听、耐听,从而真正吸引听众、留住听众,提高广播的收听率,扩大广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广播法制节目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如何在专业频率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满足所在频率的需求并得到听众认可,是当前广播法制节目编创人员所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大家说法》为研究对象,从选题、节目形态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法制节目如何在专业频率中兼顾频率共性和法制节目个性的创作经验,力求为法制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郑伟 《视听界》2011,(6):107-108
一.广播谈话节目受欢迎的因素 1.主持人的魅力广播谈话节目受欢迎最关键的因素是主持人的个性,他们能与听众建立一种关系或是与听众构成一种亲密的联系。2.参与的力量广播谈话节目受欢迎的因素还有听众的参与和感情投人。电视观众通常只是被动地注视着屏幕,而广播听众喜欢参与进来,并与其他人的参与产生共鸣。电视谈话节目主要是由现场观众和嘉宾起作用,而广播谈话节目会吸引许多听众打进电话。  相似文献   

17.
如今,各媒体在相互竞争,广播能否在这个空间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留住听众的注意力,关键是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能否适应听众的需求。单单在广播这一领域,原有的广播听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各广播专业频率纷纷设立,为各层次和爱好各异的听众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选择喜欢的电台,选择喜欢的节目,选择喜欢的主持人,从而使广播与广播之间,节目与节目之间也存在争夺听众的情况,这种状态下,在边疆民族地区,做有特色的节目,做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的节目,可以成为广播选取的理想的对象性节目。  相似文献   

18.
殷蓉  朱国强 《视听纵横》2001,(3):76-76,66
近年来,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少儿节目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对传统的广播少儿节目产生极大的冲击。在新形势下,广播少儿节目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广播人去思考。在实践中,笔者认为主持的生动性是广播少儿节目的一大卖点。  相似文献   

19.
广播医疗热线节目是目前广播媒体面向城乡听众开设的一种普及医疗知识,传播健康意识的科教类有偿服务节目(广播界俗称为“坐台”节目)。它以邀请有关医疗专家系统讲授有关疾病的防疫、防治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热线电话实现主持人、专家、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达到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及药品推介的宣传功能。这类节目一开办便受到听众的好评和客户的青睐,收听率急剧上升,被广大听众誉为没有距离的“空中医院”。兴起与发展对于广播热线节目的兴起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契合了广播改革的发展思路,发挥了广播媒体的优势与长…  相似文献   

20.
李艳芬 《中国广播》2006,(10):30-32
少儿频率是以受众对象划分的专业化广播频率。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地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开办少儿节目246个,全国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已经开办少儿节目90个。从数据上看,少儿频率似乎一派繁荣景象,但实际上少儿频率的发展却面临广告经营与频率定位之间的矛盾。为了拓宽受众面,扩大广告经营范围,少儿频率的经营者们有意无意的模糊频率定位,尽量把少儿频率办成带有综合性质的频率,至少也是复合型频率,比如湖北少儿广播为妇女儿童频率;黑龙江为少儿生活频率,很多少儿频率对外呼为“阳光频率”或者“朝阳频率”,让受众联想才能与少儿挂起钩。比起交通广播、音乐广播来讲,频率称谓要模糊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