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脑、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加之广播节目的纷纷上网,使得传统广播媒体的受众覆盖面扩大、层次拓宽,因此,这样一个受众群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本只能收听到广播的人群,而是面向更广大的网上人群,这个人群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巨大的受众层面使得受众的耳朵变得“立体化”、“多声道”,因此要求我们的广播音乐是“全信息”与“多功能”的。广播音乐作为广播文艺中的一大门类,需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广播音乐编辑(主持人)也应用三只耳朵去做音乐节目,一只耳朵听流行音乐,一只耳朵听古典音乐,一只耳朵听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2.
广播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她的声音就是为了大众的。历经百年,融合现代传播技术的广播更加强化了受众介入、选择、消费和反馈的权利。如今,面对多种媒体的激烈竞争,广播人如何赢得受众?理论和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了解受众需求,满足受众愿望,让广播声声入耳。  相似文献   

3.
王星 《新闻窗》2007,(4):100-100,107
我国的广播电台自20世纪20年代创办以来,就以传播快捷,受众广泛,感染力强,功能多样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但是近年来随着报纸、电视行业的壮大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广播也因此而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主持人的灵魂作用,让广播锁住更多人的耳朵,成了当今广播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四大媒体的角逐中,广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产业化背景和市场竞争的大格局下,直面营销时代成了中国广播媒体无可逃避的选择。本文试从广播传统思维的再认识入手,探讨如何在激烈的媒体角逐中争取更多的受众和广告。“注意力”不等于“眼球”——广播有自己的时代使命以往的传播特性研究对广播多侧重于“信息传递极其迅速”、“受众面广”、“携带方便”、“渗透性强”等中性描述。这些对并非广播所独有特征的总结有悖于市场营销学中的CI(企业形象识别)理论,市场营销学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必须具有独特性。21世…  相似文献   

5.
“全新闻”原意为一款新闻阅读器,它囊括众多国内外知名网站的新闻,让你随时随刻了解身边的新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让广播受众及时、便捷地获得想要的各种整合好的信息,成为广播新闻改革的方向。在全国地市级广播媒体中,荆州人民广播电台是最早一批进行新闻改革、倡导全新闻传播的媒体。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爆炸式流行,信息传播越来越碎片化,传播效率也越来越高。广播媒体在面对信息碎片化浪潮时,媒体从业者们从提高新闻节目的密度、提高内容丰富度、加快播报节奏等方面,抢时效、抢信息量、抢受众。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闻价值缺失、工作态度随意、新闻权威性下滑等诸多问题,为此广播媒体在应对新闻传播碎片化趋势时,要有责任意识,从理论高度解释新闻背后的意义,从而让受众了解事件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现今轻看电视的人少有,看好新媒体的人多多,而疏于关注广播和研究广播的人却不在少数,即便在传媒研究机构和新闻传播院校,研究广播媒体的人也屈指可数。这—现象发人深思。广播发展到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争夺烽烟四起,如何争取更多受众,让人们更加看重历经近百年风雨的广播媒体,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晓涛 《记者摇篮》2004,(12):17-18
一直以来,广播新闻都是在编、采、播的生产流程下向受众传播的。然而,这种新闻传播模式的速度已无法跟上如今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了。更快、更新鲜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制胜法宝。那么广播媒体该如何打破陈旧的传统模式另辟蹊径呢?思考再三,总结一句话:就是让广播记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尽快实现从文字到口述的转换.更多地拿起话筒到现场口述新闻。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加速变革,传统媒体的格局也在进行重整。广播媒体原来的贴近性、时效性、互动性等相对优势受到了颠覆与挑战,原有的受众群接触媒体的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广播的受众层面有所流失。有些人甚至认为,在信息多元化传播的媒体竞争中,广播处于弱势,不会再有新的发展空间。那么,如何让广播在现有的广播电视业务合署的体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众对于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媒体发展到今天,各媒体对受众及有效受众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常态。进入21世纪,新媒体成为传播手段创新发展的方向,传统媒体在向其借鉴的同时也与之融合发展。广播作为语言的艺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广播语言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顺应媒体融合的时代变化,发挥广播"声音媒体"自身优势,实现准确、方便、高效的传播,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广播的传播特征、广播语言的形态及创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广播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今媒体惟有广播只靠声音传播,被受众称为"耳朵媒体"。怎样把广播办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型媒体?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策划各种新闻活动,才能让受众真正参与进来,以耳闻目睹感受体验型广播。本文提出地方广播应从四个方面寻求突破:加强广播民生服务、观照社会特殊群体、打造广播品牌、强化广播突发性报道。  相似文献   

12.
吴涛 《新闻传播》2023,(16):140-142
在移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特别是4G/5G网络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广播等媒体加快了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的进度,提高了广播媒体的传播效率,使广播媒体传统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的接收习惯和兴趣爱好都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广播媒体以及广播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广播媒体要与时俱进,加强广播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贴近受众,为受众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广播节目精品,从而提高广播节目的整体收听率,促进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呈现出碎片化传播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更需要一种指导性强、能对经济社会现象作权威解读的信息,主题报道则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而广播由于具有移动收听和伴随收听等独家优势,有时主题报道在受众中的到达率可能会比报纸和电视要高.本文结合绍兴台的采编实践,就城市广播媒体如何通过题材、形态、平台三个层面的创新,来提升主题报道传播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郭攀 《中国广播》2014,(11):41-42
在当今新媒体打造的舆论阵地上,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相对较低,如何让更多的时政新闻适应新媒体语境、善用新媒体技术,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广播时政新闻报道需要不断调整语态,以适应新媒体舆论传播环境中的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今,我国媒体所面临的市场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互联网、移动终端、微信、博客等为代表的各种视听新媒体不断崛起。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疑在传播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日益满足着受众多样化的传媒需求,在新媒体的持续冲击下,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在不断的缩减,尤其是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受到的冲击最大。在此状况下,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该如何化危机为机遇,争得本地更多的受众,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本文就以闽北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邵武市广播电视台近几年的创新实践为例,浅谈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更好的寻求融合发展,以更具影响力和活跃度的全新样态探索广播电视新闻的升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出了相互融合之势,对于我国广播新闻节目而言,这种发展趋势既为广播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也为广播新闻节目带来了挑战,而如何通过创新广播新闻节目形态来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则是广播新闻节目工作者需要关注与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产业链、受众需求以及传播方式三个层面,对我国广播新闻节目形态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四大新闻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都有各自的传播优势,也有各自的传播特点。如何有效地发挥广播自身的特点,让其在新媒体时代还能吸引住受众,成了当前广播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广播新闻应通过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来拥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广播新闻中的纯文字稿件。广播新闻诞生之初,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多以文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19.
广播新闻,是广播传播的主干。她以丰富的内容,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和各行各业的信息传播给受众,满足受众的需要,唤起受众的美感。广播新闻如何创造最佳审美效应,赢得更多更广的受众?这是广大广播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一个问题。近几年,各地电台相继推出直播新闻板块节目,普遍得到受众好评,成功地实现了新闻的美学价值,为广播新闻改革开了新路。  相似文献   

20.
广苑随想     
陈青 《中国广播》2002,(10):52-53
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改革的深入的发展,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手段也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悄然变化着。面对这种嬗变,笔者有所感悟,现就新闻节目的“播”与“说”、直播与录播、听音乐与“看音乐”等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