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岸同胞虽然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但由于长期以来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其政治理念、思想意识、价值认同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如果经由丰富的电视节目,让台湾同胞更好地了解大陆,减少误会隔阂,创造更多的共性,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台湾自产的电视节目有不同的政治光谱,大陆电视节目对台传播的件数也随着岛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起起落落...  相似文献   

2.
1987年,海峡两岸的人们尚接触不多,在国民党未开放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之前,却有一位新闻界人物——台湾环球新闻社副总编兼采访部主任皮介行经香港来到大陆探亲寻根问祖,是最早赴大陆采访的第一位台湾记者。1987年11月22日8时,我们得知台湾环球新闻社皮介行已到本报社,在报社办公室我们见到这位台湾同行。只见他谈吐随便,头顶上的毛发稀疏,面容清  相似文献   

3.
在对台湾广播中,“新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目,又是一个比较难办好的节目。台湾同胞冒着风险收听大陆广播的,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听到更多的消息。特别是海峡两岸和世界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台湾当局不是封锁就是歪曲,台湾同胞很想从大陆的广播中了解真相。由于这个原因,中央人民电台对台湾广播部每个整点都播送新闻;海峡之声电台也根据台湾听众的反映,将“要闻”节目改为“新闻”节目;我们江苏台对台广播从1982年7月开播以来也很重视“新闻”节目。不可否认,有些重要新闻,对内、对台都是适合的。如“粉碎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六五计划提前超额完  相似文献   

4.
柳欣 《中国广播》2009,(5):60-62
对台湾广播,就宗旨、性质和任务而言,在媒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工具,而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又因内涵深邃、情感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而具有更加独特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较好地发挥了欣赏、娱乐、教化等功能,为台湾同胞播送了大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成为台胞了解大陆的桥梁与感知祖国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辞别砥砺奋进的牛年,时光的齿轮转至庚寅新春。回望过往的一年,有多少故事,值得我们感动与回味?在疫情反复的2021年,两岸同胞相互扶持,共克时艰;在大陆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的台湾同胞又有了新的收获;“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土地上,两岸新农人携手挥洒辛勤的汗水;还有不少台湾同胞,他们选择留在大陆过年,感受各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这些,都是值得记录的幸福回忆。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1994,(1)
我总算踏上了祖先的土地──台湾记者皮介行寻根记随着改革开放,大陆人民与台湾人民关系越来越亲密,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包括新闻男人士接触频繁,共同向着振兴中华民族这个大目标迈进。早在1987年,国民党未开放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之前,就有一位新闻界人物——台湾环...  相似文献   

7.
台湾听众心态与对台广播宣传杨德金最近,笔者先后数次分别同回台湾定居的台胞、到大陆考察投资环境的台商、到大陆旅游探亲的台胞、来大陆沿海避风停靠的台湾渔民以及在大陆办厂的台方代表和亲属等座谈,了解到台湾同胞在岛内收听大陆广播的几种心态和他们对对台广播的建...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大陆出台的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促进祖国统一的政策,更有效地对台湾同胞进行宣传,一直是对台广播有效性提升需要破解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对台广播节目受众变化、传播环境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改进对台广播政策类节目话语表达的务实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对台广播作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柳欣 《中国广播》2009,(1):66-67
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较好地发挥出欣赏、娱乐、教化等功能,为台湾同胞播送了中华民族的大量优秀文艺作品,成为台胞了解大陆的桥梁与感知祖国的窗口。但随着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大幅提高,信息传输手段的愈加丰富,要再求发展,我们还需做更多的思考与尝试。我认为因势利导,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央电台对台广播开播55周年。针对目前海峡两岸的局势和台湾同胞的情感心理,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在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人岛宣传报道活动(以下简称“60周年报道”)时,站在两岸和平发展的高度,以我为主,明了思路,既严格按照规定动作进行,又主动灵活地配合自选动作,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宣传报道,在欢乐祥和气氛中确保安全顺畅,让台湾同胞与大陆民众共享伟大祖国荣光。  相似文献   

11.
张港 《东南传播》2022,(2):37-39
全媒体时代,两岸新闻传播生态呈现出新的态势,我国台湾地区网络相对普及但是媒体融合质量较低,大陆对台传播的传统媒体效力下降,而大陆文化软实力与新兴媒体优势得以彰显。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传播渠道、受众与内容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台湾同胞的心理需求,细化不同群体,创新提升对台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赵巍  孟锦 《今传媒》2005,(9):29-30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频道引进政策的宽松,大陆的观众也开始有机会看到港台地区的电视节目,其中尤其以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综艺类节目占据了收视率的前列。一、台湾综艺节目的现状早期的台湾综艺节目与现在内地正统综艺节目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有一定份额的歌舞表演和才艺表演,掌声多过笑声。后来经过受众调查,发现搞笑的单元总是最受欢迎的,这点和内地的相声、小品受欢迎类似,因此综艺节目走的路线越来越大众化、搞笑化、低俗化,也出现了整场以搞笑为目的的综艺节目如“连环泡”、“好彩头”、“百战百胜”等等。现在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13.
公共关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中国大陆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三十多年间,中国大陆学者对公共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成熟,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大陆的公共关系研究现状,尤其是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回顾与梳理,笔者对1998年至今收录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标题包含"公共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同时笔者对中国大陆公共关系研究现状也进行了简评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老师:您好!今年二月,我被调到江苏省台对台湾广播部工作.提到对台广播,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过去,我在新闻系学习,也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不过,这也没有什么神秘,对台广播就是运用广播这种最普遍的大众传播手段来向台湾同胞进行广播宣传,当然宣传的内容、方法与对内广播有很大不同."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我国八十年代三大任务之一.为了完成这个战略任务,要从各方面进行工作.在目前台湾与大陆没有通邮、通航、通商的情况下,最有力量、最有效的宣传工具就是对台广播.因为报刊、书籍、传单都不易进入台湾,很难到达台湾同胞手中,只有广播很少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  相似文献   

15.
高晓虹 《东南传播》2014,(5):I0003-I0003
<正>近日,台湾某节目中的"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言论引发舆论一片哗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让世界惊讶,尤其是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仅一水之隔的同胞为何会弥生此类啼笑皆非的误解?首先,媒介形象是受众基于媒介信息不断建构的结果,国家形象也是如此。在过去,我们注重传播宏观的大政方针,而微观的生活细节匮乏。大陆需要通过提供更多具体的、接地气的新闻素材:新数据、新故事、新人物,让台湾同胞实实在在地触摸到祖国的脉搏和温度——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内地游客赴港发生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内地因素"似乎成为了陆港习俗矛盾中的导火索。本文选取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东方日报》为分析对象,提取了从2013年9月1日到2014年8月31日整一年里有关内地游客的报道为样本,从报道时间、报道篇幅、报道主题、报道形式、事件性质、报道态度这几个方面来建构类目,从而进行内容分析。发现:1.总体而言,港媒对内地游客的报道负面内容居多。2.有关于内地游客的报道,港媒最关注的还是经济方面的议题。3.港媒对内地游客的报道多持中立态度。  相似文献   

17.
对台广播是可以直接入岛为台湾同胞服务的现代传媒,因此对台广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台湾同胞的收听需求,针对不断变化的两岸局势,对台广播也在不断调整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料显示,我国内地每年出生的新生儿达2200万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国的父母更关注日后孩子能否事业有成,更注重对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因此,儿童图书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非专业出版社也会越来越多地  相似文献   

19.
台湾读者接触大陆版书籍的初期,兴趣主要集中在一些马列学说的论述,以及内地早期文学家、哲学家(如老舍、钱钟书、丁玲等人)的著作。以后,则希望了解内地对重大的近代史事件作何解释。近来,涉及的方面已越来越广泛。各种理论著作,美术、中医、环保、地理等专业书籍,以及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20.
2002年2月,台湾问津堂书店公开销售大陆图书受到台湾当局的追究。随后一年多,就大陆图书应不应该进入台湾市场,进入台湾市场有哪些利弊,如何监管、审查等问题,台湾方面进行了讨论。在台湾书业同仁的共同呼吁下,台湾当局于2003年7月终于允许大陆学术类图书在台湾公开销售(后来又增加了科技类图书)。此后,通过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进入台湾的大陆图书也形成了一定气候,而且数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台湾大陆图书专卖店也越来越多,连原来经营其他商品的商家也想涉足经营大陆图书。另外,同业者还成立了大陆图书经销商联谊会。应该说,大陆图书在台湾的市场才刚刚起步,未来仍有拓展空间,据保守估计,近期内能达到3亿元人民币,若干年后能达到6亿元,相当于大陆中等发达省份一年的一般图书发行量。如何去挖掘这块潜力?笔者就多年来对台湾图书交流的实践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