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座城市一本杂志如果您想看武汉最好的美食,请看《大武汉》;如果您想看武汉最美的宠儿,也请看《大武汉》。创刊已5年的《大武汉》,始终秉承"一座城市,一本杂志"的定位,目前发行量稳定在10万份左右,影响力跻身区域市场前列,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2.
按照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主两翼”媒体发展战略,“一主”就是报纸;“两翼”。一翼是期刊方阵,另一翼是电子媒体。《大武汉》作为期刊,是集团媒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武汉》已经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要争取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一张能够让武汉人感到骄傲的名片,同时能够为集团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1949年5月16日,对武汉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天下午2时,韩先楚所部第四十军一一八师先头营进入汉口市区战略要地布防。6时许,一一八师主力在邓岳师长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开进汉口市区,汉口正式宣告解放。这一天成为武汉的解放日,成为武汉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时代来临。伴随着地铁开通,地铁报刊也纷纷和读者见面,成为武汉传媒市场中一支新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文化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背景、承载物和凝聚核,倍受各地政府重视。武汉开发区作为武汉·中国车都,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外宣工作,有效传播开发区的文化形象,成为开发区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开发区文化形象传播的现状武汉开发区于1991年动工兴建,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  相似文献   

6.
2010年7月8日至下旬,武汉连续受到暴雨、长江中上游洪水的袭击,抗洪防汛成为武汉的头等大事,也成为武汉本地媒体报道的重点。这段时间内。武汉晚报的头版操作上,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突出动态、注重引导、顾全大局、振奋精神”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将于1994年10月6日至17日在武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书市,是建国以来在武汉首次举办的规模宏大的出版物展销活动,也是一项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届时,武汉展览馆将成为书的海洋,接受广大读者的检阅。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21日,武汉晚报"2006年春季万名白领姻缘会"在武汉徐东"销品茂"举行,数万名单身白领现场勇敢"求爱",亲友团人海助阵。这一规模宏大的相亲活动开局便创全国之最,被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京华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泰国《新中原报》等海内外多家媒体誉为:"开创了现代都市婚恋新时尚、新纪元"。"武汉晚报姻缘会"由此开始,成为武汉这个大都市新时代的情感标签。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晚报姻缘会"到目前已举办各类活动百余场,共有百万人次参与,上万对单身男女在此牵手姻缘,现已成为武汉120万适龄青年关注的时尚热点。在姻缘会的举办过程中,武汉晚报充分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意识,凝聚着"爱心""爱意"贯穿活动当中。"武汉晚报姻缘会"更成为武汉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婚恋服务品牌。经过不断的创新与摸索,武汉晚报姻缘会现已拥有5万名会员,并创办了全国首个义务红娘组织——"冰雪联盟",形成了"姻缘墙"、"姻缘宝鉴"、"情缘一线通"、"姻缘网"等一系列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9.
进入2013年,武汉地区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改变,楚天金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先后改版,昭告各自的变轨转型。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长期同质化竞争的几家市民报,终于迈出了"差异化"定位与发展的步伐。武汉晨报,成为武汉独家地铁报,独占地铁发行渠道;楚天金报,变身"经济生活"类报纸;长江商报,立志做一张完全的财经报纸。从武汉报业格局的调整说起目前的中国报业,一个省会城市三四家同质化的市民报并存,是常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华中重镇的武汉是一座有着35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凭借张之洞开创的近代工业跻身一流城市之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铸就“大武汉”的辉煌。建国后武汉一度独领风骚,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武汉在全国经济政治格局变化中城市地位开始下降。当前,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部署的推进,武汉正进入发展的重要阶段。2011年武汉提出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挥全国性重要影响。而当前我国主流媒介所呈现的社会现实图景中,武汉媒介形象如何?本文以《人民日报》近年来对武汉的报道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主流大众传媒中呈现的武汉媒介形象。揭示其形象的基本框架和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恬 《声屏世界》2013,(2):107-110
每年年底,武汉晚报都会将江城经济骄子们聚在一起,既是感谢大家一年来对报社的支持,也是对全年进行回顾总结。在600多人的宴会中,如何让大家欣然赴约,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时光,成为武汉晚报年度活动策划的重中之重。创意背景:逆境中传递正能量2012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众多的武汉企业顶住压力,云卷云舒,主宰沉浮。奥运五环旗帜下的奋力拼搏,武汉地铁2号线的开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感召着武汉众多企业和企业家们,  相似文献   

12.
周敏  徐银霞 《新闻前哨》2023,(13):31-32
面临特殊的公共事件时,一座城市的应对成为凸显其形象的契机,在武汉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媒体向外界展示出武汉是一个英勇的、有担当的、感恩的英雄城市形象。本文以湖北日报全媒体报道为分析样本,利用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对关键词进行检索,探究媒体对武汉“英雄城市”形象的建构过程,总结媒体建构城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洁 《新闻世界》2014,(11):148-149
池莉的创作一直以平视的角度表现武汉这座城市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武汉在池莉的作品中,不仅是一个符号,它具体而逼真,地域特点浸透作品的每句话每个字,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的代表精神。她的作品中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选取市民形象、饮食俗语和街道建筑这几个方面浅显地谈谈作品中对武汉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当武汉遭遇50多年来一场罕见大雪袭击时,武汉电台交通广播通过打破节目界限随时插播交通路况信息及气象信息、开辟“雪情关注”专栏、组织大型现场直播等形式.为武汉市在罕见雪灾期间疏导交通、指导出行作出了突出贡献,较好地发挥了媒体“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作用.成为新年武汉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给武汉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形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武汉市政府以及相关媒体通过系列报道、建设性的公关活动、城市宣传片等策略重新建构良好的武汉形象,使“英雄之城”渐渐成为武汉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本文基于2020新冠疫情对武汉城市形象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新冠疫情后武汉所展开的城市形象建构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得出后疫情时代武汉城市形象建构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因江而生,被穿城而过的长江、汉江分隔为江北、江南两部分。近年来,江南地区受高新技术产业、高校迁移集中、地产开发的拉动.使得武汉城区版图不断“扩容”.日益成为发展中的大武汉的“新地标”。  相似文献   

1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在长江之滨的武汉,自古便是兵家之重镇.如今.也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除了黄鹤楼的历史古风之外.建筑设计院、高等院校等聚集,使武汉沉浸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也由此引发出服务于建筑设计院、高等院校的图文输出业的商机.武汉奕铭数码图文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奕铭数码)便是这一市场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春节·道德与电视剧卢鸽威,吕平,李秀敏1999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与往年一样,我们花功夫思考,如何向武汉人民交一份春节电视连续剧的菜单,我们把它看成是武汉有线电视台着力思考和重视编播的大问题。电视发展到今天,电视连续剧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它把文...  相似文献   

19.
武汉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大城市。其众多的广告商机理应孕育多元化而充满活力的报业市场,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前,武汉报业竞争同质化倾向严重,成为武汉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相似文献   

20.
《唱响武汉》是武汉广播电视台于2012年10月推出的一档电视文化互动栏目,栏目带着一批写武汉、唱武汉的"武汉之歌",行走武汉三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企业、学校、农村、工地、社区,与百姓零距离综艺互动,推广、传唱"武汉之歌",传播与武汉相关的知识、历史和文化,让武汉人民更加了解武汉,更加热爱武汉,从而增强武汉人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