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绩效间存在着微妙的复杂关系,既有提升组织绩效的积极作用,也有降低组织绩效的消极一面.文章试图通过情感力、学习力、凝聚力和规范力的研究,探索非正式群群体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根据结论提出了管理非正式群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顾立汉 《中国科技信息》2006,(4):160-160,163
非正式组织是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组织的影响不可忽视,因而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非正式组织进行了全面的再认识,着重分析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并针对其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梅奥等人从霍桑试验中意外发现非正式组群体的存在起,非正式组织便成为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引入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研究其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提出对非正式组织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彦波  张萌物 《内江科技》2006,(1):117-117,119
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头羊”拥有对组织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是一种隐性权力,是权力运用中的一把双刀剑。对此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约束和引导.加强非正式组织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组织是企业内部自发形成的,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许多负面影响,但管理者不应因此一味持反对态度,只要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同样能够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组织行为学的非正式群体的观点解读<色戒>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的动机.并对动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王佳芝刺杀事件的失败实质是非正式群体败给了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组织对公共组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公共管理者应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对非正式组织采取科学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组织在我国企业中广泛存在。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基本内涵出发,分析其形成条件、种类和主要特点,最后从积极、中性和消极三方面分析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的影响,从而为管理我国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朱晓琴 《情报杂志》2006,25(6):143-144,F0003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正式组织的地方就有非正式组织。图书馆管理中也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对图书馆的管理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进行正面的引导和疏通,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图书馆的管理更趋完善、合理。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组织依附于行政组织而产生,又独立于行政组织而发挥作用。非正式组织能加强行政组织内部的合作与协调,增强组织信息的沟通与反馈,满足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促进正式组织的功能发挥;也可能淡化行政组织的正式结构关系,影响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阻碍变革,容易滋生不正之风。通过分析评估非正式组织的“安全性”与“紧密度”,引导和规范非正式组织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中必然的一部分,然而非正式组织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对正式组织起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由于它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出现而出现,故我们应该抑制其负面作用,积极引导发挥其正面作用,使其朝着正式组织的发展方向前进,成为正式组织中重要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是目前组织行为领域一个热点,学者们已经研究了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功能及其行为,但并未涉及到非正式组织对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在对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影响隐性知识传播的因素进行划分,分析了非正式组织对组织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途径,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它在组织中的作用有其积极地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优点,对其缺点加以抑制。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讨论了部分对于非正式组织的定义,提出在事业单位中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以及特征,分析在事业单位中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认为对于事业单位中的非正式组织应该正确认识,并提出事业单位中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组织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基于和谐校园文化背景下非正式组织成因的三个假设.通过对四省21所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提出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发展人角度,加强非正式组织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6.
荆先清 《科教文汇》2007,(10X):57-58
谈到管理,人们通常认为是用法律、规章或规定等去规范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却往往忽略对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关注。但实际上,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类型,分析了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策略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东莞图书馆漫画专题馆建设为例,说明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促成员工爱好与工作相结合,能够大大加快图书馆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8.
组织氛围对企业员工间非正式知识分享行为的激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组织氛围对企业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国内IT、化工、金融等行业中知识密集性部门员工的调查,获取320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 11.5检验了组织氛围中的创新氛围、公平氛围、支持氛围、人际氛围和身份认同氛围五个维度对员工非正式知识分享行为的激励功能.结论显示,公平氛围和身份认同氛围对员工非正式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激励效应.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的知识分享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式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的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其积极作用没有得到组织的足够重视。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正式组织的认可与支持。从组织支持感的视角构建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个体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331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非正式网络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组织正确认识和发挥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0.
王延斌 《情报探索》2011,(10):111-112
分析了图书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探讨了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管理的正切点,并提出了非正式群体的动力管理、团队管理、冲突管理和规范管理等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