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回文与诗词     
回文与诗词结合,形成了回文诗词。唐宋诗人、词人创作了大量的回文诗词,这种修辞游戏具有强烈的斗智、逗趣的游戏色彩。根据回文诗词回读的特点,把回文诗词分为六种类型:①句内回文;②上、下句回文;③半篇回文;④全篇逆读回文;⑤顶针回文;⑥亦词亦诗的回文。从语言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这三个层面探讨了回文诗词的存在理据。  相似文献   

2.
2002年是回文年,因为2002顺读倒读都一样。在回文年谈回文诗,别有一番情趣。何为回文诗“回”即回环往复之意。“回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巧用词序这一语法手段构成回环往复的形式,使语言更加生动、深刻。回文特点是两个分句词语相同,  相似文献   

3.
细说起来,诗歌史上其实还没有哪个诗人是专门从事回文诗创作的,它只是古代文人茶余饭后所作的文字游戏,实属雕虫小技。但从修辞的角度看,回文本身就是一种最特色鲜明的修辞格,它和其它修辞格交叉运用,又产生了回文诗的三个不同类别:顶真回文诗、联珠回文诗和连环回文诗。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在这三种类别的回文诗中是回文修辞格分别与什么修辞格的交叉运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回文诗体起源问题,许多研究以回文修辞格的特点为其溯源根据,这混淆了回文修辞格与回文诗体之间的差异。回文体实与离合体一样,源于图谶一类。早期回文体是一种效法天地运行的图式化文字排列方式,而后随着大量文人化创作兴起,带动了回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玩赏回文     
回文,又称回环,包括回文句、回文诗词、回文对联等。回文是指顺读倒读都通顺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方式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从欣赏汉语的文字美上看,则有审美价值。茶余饭后,偶尔读读,会令人雅趣盎然。先说回文句。古茶壶盖上有句云:“可以清心也”。按360度回环,不论从哪个字开始,都可读成五句含义不同的句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真是妙趣无穷。说及回文诗,它属杂体诗类,在诗“族”中独秀一枝。其特点是回环往复均能成诵,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历代诗人创作的回文诗中不乏有令人百读不厌的精品…  相似文献   

6.
趣说回文     
今年是2002年,2002是一个回文数,因为从右到左读与从左到右读都是2002.像这种正读和倒读都一样的数,就称为回文数,具有这种特点的诗词就称为回文诗词,这种对联就称为回文联,这种商标就称为回文商标……  相似文献   

7.
回文等式     
回文等式汤恭冲顺读倒读都成成文叫做回文。顺读倒读等式都成立,叫回文等式。回文有回文句,如“花开不老树”;回文联,如“长昼春花娇映日;隔帘院柳倩凝妆”;回文诗,如“低檐压柳露华浓,幻梦惊回几杵钟。西岭宿云青霭霭,北山春树绿重重。溪流漾日映幽寺,渚浦翔鸿...  相似文献   

8.
顾名思义,“回文诗词”就是能够回还往复读之成韵的诗词。它有一定的格式,约束较大,创作不易。如今所能见到的回文诗词,最著名的要数十六国时前周女诗人苏蕙的《回文璇玑图》,全诗共有841 字,题于一幅8尺见方的锦上,纵横往复,皆成章句, 据传能得诗7958首,堪称空前绝后。而一般的回文诗词只能正读倒读,一首变二。  相似文献   

9.
回文数猜想     
我国古代有一种回文诗,倒念顺念都有意思,例如“人过大佛寺”,倒读起来便是“寺佛大过人”,此种例子举不胜举。在自然数中也有类似情形,比如1991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四位数,从左向右读与从右向左读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数称为“回文数”。 人们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在完全平方数、完全立方数中的回文数,其比例要比一般自然数中回文数所占的比例大得多。例如112=121,222=484,73=343,113=1331……都是回文数。 人们迄今未能找到四次方、五次方,以及更高次幂的回文数。于是数学家们猜想:不存在n(k≥4;n、k均是自然数)形式的回文数。 k 在电子…  相似文献   

10.
仁盛 《教师博览》2009,(8):33-33
回文诗 几十年前.北京名医关幼波得到一位患者赠送的金匾。匾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儒达乃儒.医明是医。 这些字组合匠心独运,横竖倒顺都可念。回环成诵.情趣无限。这种把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词方法,称为“回文”,又名“回环”。如果用于诗词联语中,便称为回文诗、回文联。苏东坡创作了一首回文诗——《题金山寺》:  相似文献   

11.
回文诗据历史记载起源于晋代,但直到清代的李存孝才对文回文诗有较为深刻的探讨和研究,他在《回文类聚序》中说:“回文诗自苏伯玉妻作《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这里讲苏伯玉妻所写的《盘中诗》是说:“伯玉被使在蜀,久而不归;其妻居长安,思念之,因作此诗。”可是这首诗却不能完全颠倒过来读,只能说是‘肇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有一种回文诗,倒念顺念都有意思,例如"人过大佛寺",倒读起来便是"寺佛大过人".此种例子举不胜举.在自然数中也有类似情形,比如1991,从左向右读与从右向左读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数称为"回文数".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已经到来。“2002”这四个数字组合别具一格,顺读倒读完全一样,由此可见2002年是个百年难遇的“回文年”,回文年头话回文,不失为一件乐事。回文,是利用语序回环往复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对联、诗、词中最常见,这些回文联、回文诗、回文词就是联词或诗句回循往复,既可以顺读,亦可倒读,从而妙趣横生,兴味无穷,令人拍案叫绝。回文在对联中时有所见。雪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鼓浪屿鱼腹浦回文联,它以“锁山”和“天连水”回环写出饶有风趣。  相似文献   

14.
李庆社 《初中生》2007,(12):39-39
我国古代有一种回文诗,倒念顺念都有意思,例如“人过大佛寺”,倒读起来便是“寺佛大过人”.此种例子举不胜举.在自然数中也有类似情形,比如1991,从左向右读与从右向左读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数称为“回文数”。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如果说一个句子就是一首诗,你相信吗?一个句子就是一首诗,你会读吗?请看:"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请再看:"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你是不是为难了呢?其实啊,这是一种独特的诗,叫"回文诗"。回文诗也叫"回环诗""回纹诗"。"回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诗中有一种诗叫回文诗,它可以倒着读或反复回旋地阅读,多属文字游戏。回文诗难写,因为倒过来读时,诗的语法和诗歌的意义都会改变,而且往往变得面目全非。例如,“上海自来水”,倒过来读变成“水来自海上”。这就给做回文诗的诗人提出了难题,从诗的任何一头读起来,无论含义和意境相近与否,诗句都必须优美典雅,而且富有艺术韵味。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曾与他的一位老同学讨论科学史,说到有关人类智慧问题时,就提及中国古诗中回文诗的创作更需要智慧,并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例:从前一家饭店名叫“天然居”,饭店正门挂了一副对联:“客上天然居”(上联),“居然天上客”(下联)。这是一副很有情趣的回文对联!客人来到我这个“天然居”(天上的房子),惊人地发现自己登上这个饭店好像成了天上的客人了。第二例:唐朝诗人陈子昂写的两首诗,实际上只有一首,第二首只是第一首的回文,两首诗表达的意义都惊人地相似: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廉卷堂空日永,鸟啼花落春残。把这首诗倒过来读时是:残春落花啼鸟,永日空堂卷廉。山远归云冉冉,滩平草乱纤纤。前后两首诗的意义可以不变,但后一首表达的情感更为迫切,多奇妙啊!回文诗属杂体诗中的一种诗。杂体诗还包括离合诗、辘轳...  相似文献   

17.
趣谈回文数     
英文有词如 madam(夫人 )、dad(口语 :爸爸 )正念倒念都一样 .中文里 ,则有回文诗句、对联 ,如 :“灵山大佛 ,佛大山灵”,“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等等 ,都是美妙的符合正念倒念都一样的回文句 .联想到数学 ,也有很多数具有回文性 ,倍受人们的喜爱 .如全由数码 1构成的数 1 1 ,1 1 1等都是回文数 ,自乘以后仍得回文数 :1 1 2 =1 2 1 ,1 1 1 2 =1 2 32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2 3456 789876 5432 1 .任意写一个三位数 ,如 81 2 ,再续写一遍得 81 2 81 2 ,我们断定 ,它总可以被 7,1 1和1 3整除 .为什么 ?显然 ,是回文数 1 0 0 1 ( =7…  相似文献   

18.
回文诗几十年前,北京名医关幼波得到一位患者赠送的金匾。匾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儒达乃儒,医明是医。这些字组合匠心独运,横竖倒顺都可念,回环成诵,情趣无限。这种把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词方法,称为"回文",又名"回环"。  相似文献   

19.
回文诗几十年前,北京名医关幼波得到一位患者赠送的金匾。匾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儒达乃儒,医明是医。这些字组合匠心独运,横竖倒顺都可念,回环成诵,情趣无限。这种把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词方法,称为回文,又名回  相似文献   

20.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宋代学者桑世昌所编《回文类聚》收录了许多宋人的回文诗文词,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之作。对这些宋代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在作者考察、辨伪分析与异文校勘方面用力,既可以校正《全宋文》《全宋诗》等书的罅漏,亦可更加丰富地呈现宋代文献的多元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