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平时,有些同学看小说入了迷,舍不得放下书去干别的,甚至忘了吃饭睡觉,但你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入迷,是哪些地方感动了他,为什么能感动他,他便答不上来了,只能笼而统之地说,很过瘾,很好玩。这种沉迷于人物故事或传奇情节的阅读,离真正的品味文学作品还有不小的差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学会感悟,进而要学会品味,通过感悟与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下面就跟同学们谈谈如何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一、要善于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为什么要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一…  相似文献   

2.
由顾黄初、谢海泉先生主编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教材,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新大纲就文学教育的任务,明确提出了三点:一是感受文学,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二:是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简况与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三是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阅读量不少于300万字。这套教材的选文,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占有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学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正>文学鉴赏,是语文能力中较高层次的一种能力,是语文基础能力的提高。文学鉴赏是从审美、享受文字快乐的角度去进行语文阅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指出:"学生应该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提出了"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和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要求。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加大了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学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阅读可以汲取文明,走近历史,认识社会。而阅读现状中经典阅读的缺失,使大家思考着阅读教学。本文阐释阅读教学中就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和修辞教学这四个教学点将文本与文学对接的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轻负高效,丰厚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阅读品味,实现对经典的品味。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有关“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课标对此的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选取古今中外五篇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小说,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9.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选取古今中外五篇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小说,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深度阅读是一种突出"质"的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深度阅读的内涵,进行由表及里的剖析阅读、联想扩散的多元阅读、结合社情的时代阅读,精读细品,更深入地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教师应更多地从人文角度、逻辑角度、审美角度、社会角度等切入,带领学生仔细品味课文,积极地研究课文,以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丰厚的语文知识与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阐释·考情分析】《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内容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一、读书富脑,夯实教师文化底蕴教育家叶圣陶曾这样解释"语文"的含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文。"也就是说,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科书里几乎处处蕴含着文学的因素。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广泛而有效的阅读,是迅速提高语文教师基本专业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为了营造读书氛围,激励老师广泛阅读、品味书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应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主要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一种审美的满足 ,一种生命与生活的感悟 ,也是读者“缘文会友”的交流过程。中学文学作品的教学在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指试验版 ,下同 )提出的培养高中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不但要遵循文学作品的阅读规律 ,指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人生的感悟、培养人文情怀的文学教育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的阅读指向作者 ,把文学…  相似文献   

15.
曾淑娜 《考试周刊》2014,(94):38-38
<正>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古诗教学中要注重审美教育。一、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了崭新的定位:“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与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美语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品位、高素质人才,语文教育势必要加强文学课教学。“文学即人学”,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塑造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在文学作品阅读的试题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增加了文学短评的写作。这类试题突出了对考生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完全符合现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的高中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求。面对这一变化,在今后备考复习中.我们必须加强文学短评的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18.
《广东教育》2009,(12):21-28
点击考纲:《2010年广东省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作出这样的说明:“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蒋青月 《考试周刊》2014,(95):33-34
<正>童话往往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主要表现手法,也常常通过幻想塑造出不同艺术形态,因此成为儿童最爱阅读的文学样式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集中在低中年段,教学中如果能彰显童话文体的优势,就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实现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圆融。实际教学中教师忽略各种不同文学体裁承载的意义,忽略语文课承载的东西,没有关注"童话"的特点,更没有品味语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