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凤伦 《科教文汇》2010,(28):137-138
成语谚语是一国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谚语用字精练、含义深刻,是人们生活、劳动、智慧的反映。在日语里,除了借用的汉语成语谚语外,日本人自己还创造了大量的成语谚语。由于这部分成语谚语的喻体和典故出处与汉语不同,翻译时,切不可望文生义。本文就这一类成语谚语的典故、出处、喻义进行了分析,并就翻译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成语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储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开阔眼界,接受汉语的文化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成语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练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相当普遍。成语是近几年高考必考题。成语考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笔者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列举一些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实例,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一、词义语用:1.为了治理水流污染,环保部门依法取缔了  相似文献   

4.
任青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181+116-181,116
英语隐喻成语是英语词汇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广泛应用,因此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非常重要。每一个成语都有其渊源,所以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是我们正确的理解和翻译这些成语的前提。对隐喻成语的来源进行简介,并从隐喻的角度对中英隐喻成语进行对比,据此提出了一些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贾凤伦 《科教文汇》2010,(29):144-145
众所周知,成语谚语在任何一国语言中,都是结构简洁、用词精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含义深刻的语言单位。日语也不例外,也有丰富的成语谚语,尽管不少成语谚语是在同中国人民悠久友好交流中学到的,但也有许多成语谚语是日本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自己创造的。同样,这些日语成语谚语也有它的出处或典故。  相似文献   

6.
高静 《科教文汇》2008,(20):233-233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同时参考《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对《孟子》一书进行筛选,得到成语262务。本文对这262务成语的修辞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出自《孟子》的成语内部结构具有对偶、排比、夸张、比喻、借代以及摹拟等特点。并且众多成语修辞并非独立运用,通常是两种修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同时参考《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对《孟子》一书进行筛选,得到成语262条。本文对这262条成语的修辞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出自《孟子》的成语内部结构具有对偶、排比、夸张、比喻、借代以及摹拟等特点。并且众多成语修辞并非独立运用,通常是两种修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成语+阅读"的教学模式是基于"成语+"这个新概念对在阅读中教学成语的新探索,是以成语作为切入点来进行阅读。阅读过程中能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情境来初步感知成语的大义,通过深入研究文字间的含义来累积相关性成语,并且通过积累归纳,能够联系实际文意活用不同成语。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成语词汇量,更能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9.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吴爱萍 《科教文汇》2007,(9S):191-191,193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个比较重要成语翻译原则,然后解释了如何很好地翻译成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从成语的特点出发,还要注意成语自身的背景,避免望文生义。针对不同的成语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田晓 《中国科技信息》2010,(12):203-203,202
日语中的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的很多四字成语无论在字形还是字义上与汉语成语相同或是相似.该文对日语的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归纳出原因,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成语运用是语文中考的一个典型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力。一、考查范围课文中、生活中出现的常见成语,其中课本成语是考查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朱志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301-301,328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使语言增添文采和感染。拟就英语成语的来源及翻译做一简单探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个比较重要成语翻译原则,然后解释了如何很好地翻译成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从成语的特点出发,还要注意成语自身的背景,避免望文生义.针对不同的成语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成语语义形象感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将其用于创作,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作品的层次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成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就目前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部分的教学方式,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汉语言文学中的瑰宝,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其他形式无法取代的。同样,英语中也存在成语,它们同样简练通俗,生动形象,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成语均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文学发展、心里思维和价值标准、外来语、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成语及新词五方面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成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为更好研究两种语言的对比提供资料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晗 《科教文汇》2009,(25):252-253
作为英汉语中语言的精华,成语具有语义整体性和结构固定性两大特征。然而,成语结构并不是绝对不可以变的,在实际运用当中,同一个成语可能出现几种甚至多种不同的形式,即变异。本文拟对英汉语中成语的这一现象加以对比研究,以提高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创设运用成语的语言环境;对成语进行归类、拓展;专项练习竞赛,促进成语积累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比喻作为修辞的一种在英汉成语中的表现形式方面有很大的异同。所讨论的成语多半习语性强,它的意义并非各构成单词的总和,这就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比喻是汉英成语常用的、形式十分灵活的辞格之一。汉英成语中的比喻形式多样。它们同是比喻,却手法不一,韵味各异,是所谓同工而异曲。  相似文献   

20.
姜晨 《科技风》2012,(9):242-243
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动物大多数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寓意,但在中英文成语中动物寓意却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对中英文成语中相同指称不同内涵——以马、牛设喻的成语;同一种事物或属性,以不同的动物设喻;中英文成语中对动物设喻的相同与转换等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