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鉴于学术期刊出版实践中出版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文章在分析学术期刊出版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内涵、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学术期刊出版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得出学术期刊供给与需求均衡的理想状态以及供给大于或者小于需求的实际非均衡状态.最后,文章结合期刊的具体情况(即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给出实现学术期刊出版动态均衡发展的具体路径:适度增加或者减少学术期刊出版供给,减少或者增加学术期刊出版需求等.  相似文献   

2.
吴赟 《出版科学》2010,18(1):37-42
出版产品的经济特质是出版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出版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点。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及加尔布雷思的"知识资本"学说引入出版经济学研究,对于深度分析出版产品的内容产品与文化商品属性具有重要价值。出版产品的经济属性受到技术、市场、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需要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共存的出版业。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是党和政府主导的新闻出版工作的主要职责,必须抓在手上,做到“五个加快”。第一,加快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要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出发,推动内容创新,强化内容监管,生产出更多服务党和国家重要工作任务,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服务教育、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新闻出版产品。要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生产供给体系,充分发挥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作用,提高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能力。要加大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用好国家出版基金,支持民文出版、“三农”出版、盲文出版和面向来成年人、进域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产业供给、要素供给和制度供给为逻辑主线,在分析数字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和必要性的前提下,提出了质量、要素、结构、体系、格局五位一体的数字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与方案,最后得出结论:数字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注重调控与市场的二元供给体系创新与重塑,形成深度融合的体系化理念、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出版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在于解决图书市场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它对出版伦理在生产、流通与消费诸领域的价值重构提出了要求.当今,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生存阵地,经济文化“广义虚拟化”,大数据分析成为重要决策机制,出版供给侧改革的良序发展在此基础上能够校准供需关系,化解出版伦理失序问题.  相似文献   

6.
质量强国建设和新发展阶段要求加大优质产品的供给。图书出版企业在融合出版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产品质量控制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文章从图书出版企业的质量理念、融合出版产品实现关键环节质量管理的组织、质量要素控制等方面开展调查,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从构建质量管理新思路、形成质量协同机制、加强产品体验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等企业自身角度,以及政策和技术支持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助推我国出版融合实现融合质变。  相似文献   

7.
关于出版单位改制的几点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出版产品的供给机构,出版单位是出版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新的环境要求出版机构对自身的角色、功能、产品、运作模式进行重新认识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8.
姚倩 《中国传媒科技》2023,(1):56-59+78
【目的】通过反思阅读与出版之间存在的问题,针对编辑的身份与能力、媒介技术的应用及对虚拟出版的监督管理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文章基于当前数字阅读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版业呈现出虚拟化发展的趋势,分析阅读与出版之间存在的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结果】知识作为中介物联系着阅读与出版,虚拟出版助推了知识的再加工与传播。【结论】虚拟出版在阅读需求社会化加深的过程中,也展现出对人类认知机制的影响、知识的碎片化生产,以及知识生产中涉及的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已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出版物的生产模式日趋多样、内容产品生产日渐复杂,互联网、大数据和新兴自媒体的发展让出版物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也让侵权行为变得更加多样化、隐蔽化,这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本文分析了融合出版背景下,版权保护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并从理论上对版权保护机制的内在逻辑进行探讨与分析,最后提出了融合出版背景下加强版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亚 《出版广角》2011,(6):52-53
出版与社会是出版史研究的基本问题。数字出版物作为一种新的出版形制,其产品延续了简牍制、卷轴制、册页制的出版媒介演变历程。每种新的出版性质的出现,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决定的,反之也促进了新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如今数字出版的潮起云涌正与这一发展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对出版学研究过程的理解——以韩国出版学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疏理出版学概念、研究范围和学科性质。回顾韩国出版学研究的早期发展,评论韩国出版学会及其以学会志《韩国出版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研究活动,并展望出版和出版学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范军 《出版科学》2008,16(2):9-13
出版评论是出版学的重要理论范畴。本文在梳理评述近年来有关出版评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出版评论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界定,进而提出加强我国出版评论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出版评论与现代出版产业相伴而生,是现代出版业行业自觉性的集中体现。出版评论对现代出版业起着引导、协调、监督等作用。出版评论工作的滞后已经影响到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版界应充分重视出版评论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许洁 《出版科学》2012,20(3):92-94
荷兰出版业具有很高的现代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出版产业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是长久以来出版学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支持。本文总结荷兰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和科研的特点,探讨其成功经验,希望对我国的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出版业的体制改革研究,提出了当前改革中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和制度经济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出版体制改革这一对象进行了较全面和整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出版产业链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产业链的内涵进行综述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出版产业链的概念,归纳出了出版产业链的基本特征;在分析困扰当前我国出版产业发展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理顺我国出版产销关系,建立顺畅的出版产业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我国出版产业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提出出版生态化的概念,认为出版生态化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出版生态化,出版观的生态化是先导,出版多样性是基础,出版服务的生态化是核心,出版生态链的健康是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出版一词的起源、流布过程、相关概念的形成时期以及其对近现中国出版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就出版社名称的缘起等问题进行了追溯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何皓 《出版科学》2007,15(1):35-39
本文在对出版宏观管理的概念、主体构成和结构体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出版宏观管理的必要性及当前新特点、出版宏观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归纳了出版宏观管理十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并专门研究了出版宏观调控的手段以及在四个技术层面上具体运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王慧  任湘  张燕 《出版科学》2016,(1):105-108
通过华艺线上图书馆检索台湾地区自1999年以来关于出版研究的硕、博士论文,通过对其发文年代、发文机构、核心作者、学科分类以及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了解台湾地区出版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大陆出版业和出版研究的发展、两岸出版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