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唐代志怪小说中,变形母题异常丰富,它的形成有其远源的历史文化原因。它既继承了以往的变形母题,与神话和六朝志怪中的变形母题一脉相承。又是唐代“始有意为小说”,作家有意加工、创作的结果。另外,在唐代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道、佛宗教对唐志怪影响很大。本文将从道教的视角讨论其对唐志怪变形母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天鹅处女型故事隐含两个禁忌母题 ,它们共同建构了此型故事第二代异文的基本框架 ,对故事的形态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禁忌母题演示出来的设禁——违禁——惩罚的情节序列 ,其实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关系的民间隐喻 :人和异类为了“故事”的缘故可以暂时组合成一个家庭 ,但即便在故事里 ,其间的裂缝也不可能任意弥合  相似文献   

3.
日本民间口头叙事文学中,存在大量的禁忌母题,仙乡、羽衣和密室禁忌母题是最突出的三种。从一个侧面,表明中日两国民间故事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透示出东方民间故事的鲜明特色。仙乡、羽衣和密室三种禁忌母题包含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充分说明人间与仙界、人与仙或兽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对立。  相似文献   

4.
异类婚姻是指动物、神仙或妖怪等人类以外的存在物与人结成婚姻.以收集的13篇哈萨克族“异类婚”民间故事为对象,以母题、母题素、人物功能以及行动元理论为依托,从不同角度对其分类,旨在发现“异类婚”故事中的突出问题,并就主人公身份设置、婚姻追求形式、禁忌设置、结局设置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白水素女》“偷窥”母题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水素女”为代表的螺女型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千年不衰。其中潜藏的奥秘之一,是它暗合了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窥视异性的欲望;作为故事转折与高潮枢纽的“偷窥”母题,来自原始文化中少女成年礼的隔离仪式;而“素女”的原型,则是成年仪式中正实行隔离禁忌的少女。“白水素女”整个故事的叙事模式,建立在原始思维的“禁忌——破禁——后果”基础之上,这种叙事模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在世界民间故事中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自魏晋,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志怪作家加工、创作,变形母题丰富多彩,成为构建许多故事情节不可或缺的母题。变形母题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神话故事,特别是图腾化身和神体变形神话,是志怪小说变形母题的滥觞,其既确立了变形的结构模式和情节范例,又提供了变形观念上的依据。本文拟从神话视角讨论志怪小说变形母题的源流。  相似文献   

7.
明清神魔与历史演义小说中,神仙传授法宝、兵器,是神仙介入凡俗世事的具体体现。“神授宝物”有三种方式;师徒关系多呈现“性别同性对应”;“箭垛人物”王禅老祖的异名、居所变化,是故事口头广泛流传痕迹。宝物功能限度、宝物互制互克和使用禁忌,也被广泛关注。“神授宝物”母题,来自印度古代史诗的母题,经由佛经文学传译进入中土。其偏重在神奇兵器的神仙授予,与道教影响的“天书神授”有关。在明清小说中呈现互动互补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的精怪、神魔小说等领域中,变形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在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中,变形已经成为主题学下面的一个重要母题,发展至当代文学,变形母题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怀念狼》就出现了多种变形模式,并通过变形母题表现作品主题,体现出变形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内涵流变。  相似文献   

9.
维谢洛夫斯基认为:“母题是最基本的叙述单位”,“每种艺术的表现,都以它母题为中心,一切其他场合都是母题的陪衬或点缀。”对于作家而言,主导母题的确立乃是形成其小说系统与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前提。爱与人性。这一母题乃是支撑徐(讠于)艺术世界的中心柱,而这个母题的多种形态,多个层面,多样角度的复杂表现,则使其艺术世界充满了变幻迷人的奇特风景。  相似文献   

10.
异类母题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流程中有着明显的演化痕迹,在上古神话、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人笔记、清人小说中均有所反映;这些神,仙、狐、鬼、精灵等异类母题在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品中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1.
"狐"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形象,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至清,狐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狐形象也更为鲜活,而纪昀所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当时刻画狐形象最为完备的小说之一。文章通过对其中狐形象的归纳整理,力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宗教民俗形态下的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其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当属婴宁。婴宁爱花成癣癖,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具有真性情。非人的花妖狐魅可以不受人间伦理道德的约束从而摆脱了妇道闺范的约束,也写出了道德理性之外的男女爱情,这是对封建理性压迫下的女性形象的颠覆,具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狐意象自进入文学视野以来,一直是为人们所喜爱、所敬畏的。然自有唐一代,狐之形象却发生重大转变。究其原因,则为唐人对“胡”存在偏见,因“狐”与“胡”有诸多相通之处,则借“狐”以表现,这与唐人“有意为小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中期,“妇女回家”与“贤妻良母”的讨论在报刊流行一时。主张妇女回家的多为男性,而反对妇女回家的多为女性。回顾此次论争,考察论争发生的背景及两性观点的歧异,促使人们对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Krashen“监察”假设一直是二语/外语习得研究者争论的一个话题。经过问卷调查得出的部分结论与Krashen提出的三类不同监察者的特征有较大差异。1.好的语言学习者是凭真正的语感进行目的语监察,而初学者是靠母语思维和尚未成熟的目的语“感觉”。2.过度监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监察不足的一种表观形式。3.外语初学者进行的监察是靠母语思维和学得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而非“习得”过程中获得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雷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108-112
汉语母语课程由中学"国文",小学"国语"合称为"语文",这是由当时的学科背景和社会背景决定的。汉语母语课程更名"语文"对于统一课程名称、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由于这一名称存在固有的缺陷,对汉语母语课程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对汉语母语课程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加之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它依存的背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重新确立名称。  相似文献   

17.
"母权论"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母系制”,从血缘继嗣按母系确认的本义上说,人类学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但即便在按母系继嗣的群体中,“母系制”也不能推民出“母权制”。女性特有的生育以及哺育后代的功能。因关系到种族的繁衍,使女性受到尊重敬爱,“母子之情”便具了社会意义。但明显的事实也说明,这种“母子之情”的社会地位,决非仅仅为“母系制”所独有。“母权论”忽略了一个相关事实:即使在父亲血缘身份清晰认定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原始女性还是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去设法指认“父亲”,以寻求男性帮助其监护和教育后代,但对“母权论”更具挑战性的反驳,“母系制”却非女家长制,虽然继嗣是通过母系推算,但女性长的社会职能仍限于与家庭或“基地”的管理事务相关,她们在该继嗣群中实际上并不行使权力,而仍是由男人行使权力。只不过这些男性,只是通过她们来推算继嗣的妇女的兄弟,并非她们的丈夫。“母权论”思维方法的最大失误,就是他们不懂得,造成女性特殊社会地位的生育、哺育后代的生理优势,一开始就得失相兼,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劣势”。她们为此必然也必须放弃在狩猎、采集以及后来农业经济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农业由妇女发明一说也难以成立。男女社会地位随着经济、军事、政治情势等等的变异,确有越来越向男性倾斜的趋向,说明影响两性社会地位的变数很多。在这方面,男性变动的余地明显女性大得多,女性前述的优势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劣势,并不是女性减少了什么,而是男性增加得太多。  相似文献   

18.
论欧洲母语教材的“多元因素”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各国的母语课标或大纲体现出共同价值为导向与多元价值的协调,语言教育为根本与多元智能的统一,本国文化为主体与多元文化的共存。欧洲母语教材中的"多元因素"具体表现为多元价值的相互映衬、多元智能的综合体现以及多元文化的经典荟萃。多元化的欧洲母语教材对我国母语教材编制乃至课程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齐风·南山》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风.南山》一诗,后人大都认为是一首讽刺齐襄公淫乱无耻的诗。然此说是对“雄狐绥绥”兴义的误解。本文对“齐子”的身份进行了探讨,又从挖掘“南山”、“雄狐绥绥”、“葛屦五两,冠纟委双止”、“艺麻和析薪”的深层含义入手,从而证明这首诗与婚姻有关,是一位齐国诸侯亲自到鲁国定亲回家后,听说别人仍在追求自己的未婚妻而发感慨所作的诗。  相似文献   

20.
黄锁义 《高教论坛》2006,(2):114-115,142
分析了民族医学院校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优”失真现象的主要表现、消极影响以及导致“评优”失真的原因,初步提出减少“评优”失真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