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才能避免出现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错了笔画的字,它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字了。如:把“低”写成“”,把“染”写成“”等。写别字是指因形近或音近(同)而把甲字写成了乙字。如:把“迁徙”写成“迁徒”,把“刻苦”写成“克苦”等。出现错别字...  相似文献   

2.
学生习作的批改 ,应找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普通性问题 ,分门别类 ,突出一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我总是在学生眉批和总批中打()让学生填写 ,效果颇佳。1 选择填空。对有些常写错的字 ,如 :“武”、“展”、“丧”等学生常多写一撇 ,我把正误两字同时写出 ,让学生在()内打 或打×。2 组词填空。不少义近形近的字往往容易写错 ,如“惨死”误写成“残死” ;声相同的也易写错 ,如“再来”误写成“在来”等等 ,可将他们并列写上 ,让学生重新搭配在()内组词。3 成语填空。成语中有很多意思相近的词 ,学生把成语张冠李戴的现象经常出现 …  相似文献   

3.
有些同学在造句写话的时候,常常会写错别字。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是自己造的,本身不存在的字;别字是被误用的音近字或形近字。你瞧,把字的结构写错了,如满——;随意增减笔画,如染——;把字的部首写错了,如祝——等等,这些都是错字。而把“篮球”的篮写成“蓝”,把“幻想  相似文献   

4.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把“国”字错写成“囯”,教师批改时,就在“囯”的旁边打了一个“×”,并给它写上一个“国”字。发下作文本,学生看了看多少分,把作文本放在一边,对于写错了的字,自己没有动手动脑,所以第二次又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学生也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教师批改时在错字旁边打个“×”  相似文献   

5.
字比照。就是字跟字的比照。到了职高,有些学生作起作文来,却连极普通的字也写错,要求他们写题为《看〈漫画〉有感》的文章,不少文章把“漫画”写成“漫话”。给他们指出来了,都哑然失笑。为了使学生读、写文章不至于把字读错写错,在讲课中,有意把某个字从课文中抽...  相似文献   

6.
“错别字”在语文概念中有两类,一类是“错字”,即把一个字的某一部分写错了,比如,把“真”中的三横写成两横;一类是“别字”.即把同属于一个读音的两个生字用错,如把“成功”,写成“成工”。形象地说.第一种可以称为“缺胳膊少腿”.第二种可以称为“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的错别字 ,包括两种情况 ,即错字和别字。错字 ,指把这个字的字形写错了 ,书上、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形。如把“武”写成了“武”。别字 ,指的是该写这个字的时候 ,却写成了那个字。如把“川流不息”写成了“穿流不歇” ,其中的“穿”、“歇”字形虽然没有错误 ,但用错了地方 ,导致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大变化 ,这就是别字。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几乎每节课都与汉字打交道 ,但为什么还写错别字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 ,之所以学生会写错别字 ,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 ,即汉字方面和小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汉字字数比较多 ,结构复杂 ,有些字的构…  相似文献   

8.
在批改语文作业时,发现又有几个同学把“溪”字写错了,把右下的“大”写成了“小”了。这使我非常头疼,都纠正好几遍了,怎么还出错呢?  相似文献   

9.
在东滩初中视导时,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上错别字比较少。他们究竟是怎样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呢?听老师们说:“要想学生少写错别字,教师自己必须先注意,要把正确的字教给学生,教师写错了,学生也会跟着写错。”这话很对。我们在别的学校就看到过这种现象:语文老师在黑板上把“欺骗”错写成“期骗”,学生在笔记里也就写成了“期骗”;物理老师把“电量”写成“电(?)”,学生的作业里也写了“电(?)”。东滩初中的校长告诉我们:“过去我们总是强调语文老师要注意消灭错别字,语文老师也的确做了不少  相似文献   

10.
只错一个字     
<正>小明对同学说:“我在作文里只写错一个错别字,就被我爸爸揍了一顿。”同学惊讶地问:“是什么字啊?”小明说:“就是把‘列祖列宗’的‘列’写成了‘劣’。”  相似文献   

11.
“暖”字学生非常容易写错,错的地方也几乎“不谋而合”:把右半边写成“爱”,把左半边写成“目”。学完课文之后,该学习生字了,其中有个环节是在小组内交流难记的字,然后说说自己的好办法。梁昊翔同学的办法真是妙极了:“‘暖’为什么是‘日字旁’呢?‘日’就是太阳的意思,没有  相似文献   

12.
多年的实践证实:语文基础扎实的学生,地理成绩普遍好;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地理不仅吃力,还常常闹出笑话,甚至出现政治性的错误.一般表现是,回答老师提问时,结结巴巴,不会分析问题;答卷时,错别字多,用词不当,文理不通.从下列实例中可略见一斑。一、字1、漫不经心,滥写错别写.如把“安徽”写成“安微”、“攀枝花”写成“樊枝花”、“沪”写成“泸”、“岛”写成“鸟”等。  相似文献   

13.
余正良 《四川教育》2006,(10):47-47
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语第三册中,“季”字和“李”字都为“四会”字,要求学生掌握。但从作业情况反映出来,总有一部分学生混淆写错,有的把“季节”写成“李节”,有的把“李子”写成“季子”。从字的难易程度来讲,这两个字的区分应该并不难,怎么有学生老是出错呢,是这两个字太相像了?为什么有学生又能正确区分呢?我有了主意,决定让会区分的学生来教不会区分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民族、已经、旁边、旗帜、香甜、祖国、歌曲、弹琴、绿树成荫、春华秋实”,这次二年级期中考试把半学期中学生易写错的字几乎都罗列其中。拿到试卷时,我心里想,这些词语虽然个个都有“陷阱”;但我平时非常注重纠错工作,编儿歌、讲故事、联想法……对于易写错的字都讲得十分透彻。可是改完试卷后,我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从学生的错字中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中低年级学生把“凯”字右边,“游”字的右边写成“文”,是受已学的“做”“改”“放”“敢”“敌”字的影响,为避免出错,教生字前要认真备课,联系以往学生作业中的差错,找出一些形近字做比较,并把易错的部分用彩笔写出,加深学生印象,防患于未然。有的字之所以写错,是学生对字义理解错误所致。如“应接不暇”的“暇”,多数学生把“日”旁写成“目”旁,原因是教学中老师只按参考书上的意思“由于鸟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教给学生,于是学生理解为眼睛看不过来,与眼睛有关,便写成“目”旁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17.
学生错别字多,是个普遍问题。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更为严重。同音字混淆,如健康的写成“建”;随意增减笔画,如文武的“武”写成“武”,工具的“具”写成“具”;把字写错,如段落大意的“段”写成“叚”……优等成绩的一个学生在一篇465个字的作文里就有34个错别字,其他更不用说了。这种情况,使我非常震惊。学生为什么有这么多错别字的呢?我作了很久的考虑和分析,归根究底,还是老师的问题。回想我在语文教学中,着重讲解的是课文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以及文章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考试中,试题难度并不大,但考后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成绩差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不能正确写出地理名词,因错别字失分不少。例如:辐射的“辐”字,写成了“福”或“副”,南北两侧的“侧”写成了“则”;“橡胶”写成“香胶”,有的中学生还不会写平壤的“壤”等等。 指导学生把地理专有名词书写正确,在初二的世界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世界地理课本上,怪僻字非常多,特别是在区域地理中比较集中。初二学生刚接触世界地理,把地理名词写错在所难免。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时要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  相似文献   

19.
杨秀丽 《现代教学》2010,(7):104-104
在复习阶段,我对学生经常写错的字词进行归纳。我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新学时写对的,复习时也是对的;新学时写错的,复习时还是照错不误。其中,“秘密”一词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秘密”两个字,学生很容易把它们所处的位置搞颠倒,写成“密秘”,或是“秘蜜”。一旦学生把这两个字搞错之后,要想纠正很难。显然,新授时用的比较法对这些学生的记忆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怎样纠正这些错误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竹”字时,经验告诉我学生容易把第五笔“横”写成“横钩”。为防患于未然,我指导学生一笔一画地写,写到第五笔时特意强调这一“横”要写得笔直,丝毫不提“横钩”二字,以防误导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然而,作业收上来仍有学生写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