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创设愉悦情境,引入兴趣问题计算机显示如下文字和背景图片。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_张嘴,_只眼睛_条腿,_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_张嘴,_只眼睛_条腿,_声扑通跳下水。10只青蛙_张嘴,_只眼睛_条腿,_声扑通跳下水。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愉悦情境,引入兴趣问题 计算机显示如下文字和背景图片。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声扑通跳下水。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条腿, 声扑通跳下水。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应用”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一身西装托衬着帅气,杨勇老师的亮相给人严谨而不失奔放的感觉。他先播放一段录音,这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儿歌(他们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已经听过):“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学生们在倾听后,杨老师问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学生齐答“熟悉”。有的学生说还会唱。  相似文献   

4.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之父”、法国数学家韦达首先使用的,也 正是用字母表示数,大量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许多规律相继被发 现.今天,用字母表示数同样是我们学好数学的法宝.N 一、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不完的数表示出来 小时候我们都唱过下面一首儿歌: “1只青蛙1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这样唱下去,这首儿歌能唱完吗?当然不能!但是只要唱出 下面一句,便…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师为你们编的一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相似文献   

6.
蒙秀溪 《广西教育》2014,(12):58-59
正"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在《探索规律》一课中,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的数学教师莫慧琼以一首儿歌作为"开场白",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随后,她给学生展示了细胞分裂过程图谱和日历方阵图,并和学生玩起折长方形纸条和用火柴梗拼图等游戏,每做完一个游戏,她都会提问学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课堂在"游戏→提问→解疑"的过程中顺利推进,学生愉快而轻松地总结出一条又一条数学规律。  相似文献   

7.
三招学数学     
孙超 《山东教育》2014,(6):47-47
1.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一课时,我在课前设置“读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三声跳下水……)的游戏,  相似文献   

8.
师初中数学是从《代数初步知识》开始的.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也是实现由算术思维方式向代数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生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呢?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这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这首儿歌,从数学语言的角度来考虑,显得罗佩,又有遗漏的地方,如果用字母来表示数就可以克服上述毛病:“n只青蛙n张嘴,Zn只眼睛4n条腿…  相似文献   

9.
牵4试趁满合100令,考试时间12。含 【悉合 一、填空题 1.请根据儿歌完成填空: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声扑通跳下水. 2,用代数式表示:“a与1的差的一半”为_. ·单项式一普。bZ的系数是—· .已知x+Zy~2.求3x十6y一5的值. .代数式Za扩一’与一“”千’夕是同类项,则Zm十3n一_· 鞠瑞姗 6.当*一时,多项式二2一3kxy一3犷+喜xy一8中不含xy项. —0 .化简Zx一(sa一7x一Za)一_. .研究下列算式,仍可发现一定的规律: 纂 典 娜矍姗 0X2+1=12 IX3十l=22 2X4十…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儿歌.课件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大家想听吗?生:想。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听歌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样的数学信息?(播放歌曲《数青蛙》)师:是哪一句?谁来说一说?生1:是“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师:对,你找得非常准确。我们知道1只青蛙有1张嘴、2只眼睛和4条腿,那么2只青蛙有几张嘴呢?生:2张嘴。师:有几只眼睛?生:4只眼睛。师:4是怎么得到的?生2:2×2=4。师:谁能解释一下这两个2分别表示什么?生3:在2×2这个式子中,前面的2表示每只青蛙有两只眼睛,后面的2表示有两只青蛙。师:2只青蛙有…  相似文献   

12.
教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教师先以简约版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永远说不完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尝试用一句话把儿歌的全部内容表达清楚,自然引入新课。课的结尾,教师再次呈现完整版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作为学生经历30多分钟学习后的反馈练习。然而,让众多听课教师觉得不解的情况出现了。明明在前面新授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用字母表示确定的数、表示变化的数,以及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具体的数量以及数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提起"情境创设",许多老师认为不就是使用多媒体演示吗!似乎"情境创设"是多媒体的代名词。这是我们大量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的同时,出现的对"情境"一词理解的偏差。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教学时,我通过学生轮流作-个小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由此类推,让学生轮流进  相似文献   

14.
王春丽 《河北教育》2006,(12):37-38
笔者最近参加一次赛课活动,有4位老师执教同一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并且都不约而同地用上了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4节课上的学生也惊人地出现了相同的回答:“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这就不得不令人反思教学过程中4位教师对这一环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青蛙的形体改变、肤色变化和生殖功能减退多与环境污染有关。所以,青蛙是环境污染的“监测能手”。“一只青蛙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这是孩子们唱的儿歌,也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然而,最近不时传来青蛙畸变的消息:有的腿多了或腿少了,有的变得五颜六色,有的甚至长出了“三头六臂”。常识遭遇了现实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黄安成 《数学教学》2006,(5):7-8,39
数学课堂教学的“活”从何而来? 古诗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引来“活水”. 1.趣例1文所介绍的课例是一个范例,在《数列》的起始课的开头,教者与学生共同背诵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相似文献   

17.
数青蛙     
暑假的一天上午,语文兴趣小组的奚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数青蛙”游戏。奚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从第一组骆晨开始,第一个同学数一只青蛙,第二个同学数两只青蛙,依次类推。数的时候,第一个同学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如果说错或没跟上的话。就和同学对诗作惩罚。听懂了吗?”“听懂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齐声回答。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都知道有这么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这支歌这样唱,永远也唱不完,要想收尾怎么办?我们今天一句歌词就能将它唱完了,是什么呢?就是“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在这里,我们用到了一个字母n,n表示什么呢?n表示青蛙的数目。即这里用字母表示了数,而用n表示数后,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简明了,这就是我们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目的之一。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三章就是专门讲“用字母表示数”,通过学习这一章内容,大家就会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它能够把数量和数量关系简…  相似文献   

19.
<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大家都知道青蛙有四条腿,可当青蛙还是蝌蚪的时候,在发育的过程中是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的。为什么青蛙是先长后腿,而不是先长前腿呢?青蛙的幼体是蝌蚪。早期的蝌蚪长得很像小鱼,不过它们没有像小鱼一样的鳍,所以蝌蚪只能依靠左右摇摆尾巴来游泳。随着蝌蚪不断长大,单靠尾巴游泳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时,蝌蚪就会从尾骨两侧长出两条后  相似文献   

20.
课堂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随机生成的内容,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必将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但课堂的生成不是随意就能产生的,只有学生真实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态度有了展示交流的平台,课堂生成才有可能。课堂要有动态生成就需要预设、对话、等待和宽容。预设——课堂生成的“奠基石”案例:(教学内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做过绕口令的游戏?有这样一个绕口令,第一句是: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谁能来接下面一句。生1:两只青蛙,两张嘴,4只眼睛,8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