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胡金平 《教育学报》2007,3(5):71-76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中最早提出"中国化"且加以实践的学者。考察其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及其相关论述,他对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诉求,与其孜孜追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并行不悖。他所理解的"中国化",并非以争夺学术话语权为动机,而以改造中国教育为最终目标。他强调中国化的教育社会学,应以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化或规范化为实现中国化的必要前提,同时并不排斥对某些西方理论进行中国化改造,且以建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雷通群与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发展进程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所著的<教育社会学>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最早以"教育社会学"题名的著作,该书对于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地位和研究对象的研究,对于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的架构以及教育社会学中国化问题的探索至今依然是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在“‘后’语境”下,现代性既成了面向中国文论的“提问方式”又成了它的“问题之源”。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对“后学”思潮的接受不能完全替代对“现代性”问题的集中探讨,特别是不能替代对现代性的内在“自反性”特征的思考。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研究必将最终直面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道路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深入把握现代性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探索当代文学理论深入文学现实的能力和整体创新发展的道路。这既是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研究的意义,同时也是它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中,“道”是一自身合目的性的至上存在,修道成圣是他教育理念的核心追求.然而,这种至上的道却又是无法言说描状的,圣贤的典籍也无益于道的修证.白沙认为“道”在心中,教育的任务不在于言说描状道,而是设置环境从而形成一特定心境,让心中固有的道自然活泼地呈现,这丰富了语言与教育关系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孙本文作为旧中国一名爱国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后,首先倡导建设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体系,发起成立中国社会学社,率先走上社会学中国化道路。他系统引入西方文化社会学和心理社会学,吸收其先进成果为我所用,创立了“社会行为”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体系,构建出中国化的文化社会学理论体系和心理社会学理论体系,提出了系统的关于社会学中国化的具体思想原则和方法。他一生立足祖国杏坛,致力于传播社会学,培养祖国社会学人才及研究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从而成为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回顾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程,会发现社会学中国化出现过两次浪潮;而在世纪之交,又迎来第三次浪潮。社会学中国化的三次浪潮都有其发生的背景、目标、内涵和表述语言,在层次上是递进的。要真正完成社会学中国化的任务,还须加强理论研究的力量。推进“宏观理论”和“后设理论”的建设,才能推进社会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国际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文藻与西方社会学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藻留美五年回国后,倾毕生精力探索社会学中国化道路首倡理论必须和实际相结合,才能使社会学中国化;他主张以培养“突出人才”为要,培养出一批中国社会学巨子,彻底实现社会学中国化;运用西方社会学原理及其传播方式,分析、研究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开创了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方法体系,从而成为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之一。其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理论建立了一种不同的道德推理与道德实践模式。这种道德理论改变主流伦理学理论的知识论进路,是在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的。它提出,寻求普遍道德原则的道德真理的过程,其实是以他者经验、他者感受和具体性为手段的,道德知识总是嵌入在社会立场与经验中。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建、停滞、重建、成型和发展五个阶段。中国学者对何谓“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本文在对这些探索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教育社会学要利用“后发优势”,克服“后发劣势”;教育社会学要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国教育社会学学派的建立;中国教育社会学要有“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0.
吴文藻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他大力推介功能学派并运用其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当时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培养了一批社会学、人类学人才,如费孝通、林耀华等,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重要地位。其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一条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简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我国的教育社会学仍处创建阶段,有必要在学科性质问题上形成一些基本认识。本文扼要评析了国外学者关于教育社会学科性质的三种观点,即“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和“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结合对上述三种观点的评析,本文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第二,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第三,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相似文献   

12.
参照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理论,可探讨机构权力和动机等语境因素对庭审提问中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关系。通过描述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解释和说明庭审提问这一互动言语现象的复杂性及其所实现的各种功能,并描述整个法庭提问特别是中国法庭提问的运作过程,对民事纠纷的解决和刑事案件的审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下方兴未艾的珠三角一体化运动带有明显的政治动员色彩。上级政府主要采用目标设立、会议推动、政策灌输、组织建设、行政包干、政绩考核等方式,强力推动下级政府去完成区域整合的政治任务。政治动员下的区域一体化虽具有短期成效,但就长远而言却存在诸多制度缺失。在珠三角一体化由“浅表一体化”向“深度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不仅要发挥政治动员机制在区域一体化中的特殊作用,更应从政府职能、组织网络、政策 工具、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制度创新,从而为区域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迁居云南省的著名学者中,吴文藻、费孝通、吴泽霖、陶云逵等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以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和人类学先行者的身份,将其引进的西方民族学理论和西方社会学理论具体运用到云南边疆地区,既为民族学的中国化和社会学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又开创了云南民族学和社会学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学科精神是学科意识的灵魂和根基。学界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精神的认识存在着各种相互区分而又有着或多或少联系的观点。教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应用学科,其学科精神应是陌生化、不认同和在他处的边缘精神,这一精神要求教育社会学学者站在教育边缘对教育现象进行社会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22 年湖南省宪法五辨———基于英美宪政经验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湖南省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制定且实施的宪法。根据比较英美宪政提供的例证,与该宪法相关的五个重要问题可以重新定位:军阀政治可以是近代宪政的基础;地方割据对近代地方自治制度可以产生推动作因;制宪过程中不应当排除对私利或社会集团利益的考虑;联邦制与单一制不仅都是地方与中央力量平衡的结果,而且都以中央集权为目的;史上不存在无缺陷的宪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辛亥革命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通过对孙中山、黎元洪、黄兴、宋教仁、赵凤昌等人的思想、言论、遗言、遗电、书札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结合对他们实践层面上的考察,不难发现和平统一,利国福民堪称其孜孜以求的革命志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愿望,是爱国襟怀的抒发和理想、愿望的表达,可谓这场革命的重要遗产之一。百年之后,在新的时代语境和历史机遇下,对于该遗产的整理与阐发,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而且有益于发现其现代意义,可视为中国人百年理想实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中国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人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中国化的问题一直与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相伴随 ,在社会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 ,严复可谓是尝试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一人 ;孙本文是早期倡导社会学中国化运动的先驱 ;费孝通和郑杭生堪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9.
论魏晋文派     
魏晋文派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骈文派。魏晋文派是中国古典散文史上的浪漫派、重情派。它作为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传统而存在,是苏轼小品文、明代公安派、现代小品文的活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存在历史契机。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既具有优势也面临一定的困难。目前,人民币还不完全具备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条件,但应该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加速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