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图书馆订了近30种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杂志。但我个人又选择订阅了《图书馆杂志》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两种。为什么我自己还要化钱订《图书馆杂志》呢?因为通过阅读和比较,觉得《图书馆杂志》有很大的吸引力,应放在身边经常翻阅。这份杂志可读性、可用性都较强,其吸引力在于它具有  相似文献   

2.
我是《图书馆杂志》的读者。《图书馆杂志》的魅力,使我不得不个人连年化钱订阅它。我经常想着它,期盼着它。一期新刊到来,里面的文章篇篇好似一个个花朵,我就象蜜蜂在这花丛中忙碌地吸吮着我需要的营  相似文献   

3.
因工作调动,我于1989年改行搞工会图书馆工作。为了急于获得图书馆专业知识,我订阅了几种图书馆专业杂志。在短时间的交往中,对我启发和帮助最大的是《图书馆杂志》。她象一把打开图书馆工作大门的金钥匙,指引我入了门,丰富了我的专  相似文献   

4.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由《光明日报》主办的《老人天地》杂志,多年来深为广大读者尤其是老年读者的喜爱,图书馆报刊阅览室一直保留订阅这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杂志》是我自费订阅多年的重点刊物,其中“经验交流”、“学校图书馆、”“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最受我欢迎。每篇文章我都仔细阅读,在它们的启发下,我结合工作实践写文章。因我校  相似文献   

7.
我是从教学工作岗位转来图书馆工作的,缺乏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看到《图书馆杂志》如获至宝,从创刊到现在我都订阅。十年来使我在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读者的好评。如1991年第2、4期刊登的《图书虫害的调查与统计》、《第一线的明星巢洪康》二文,读了很受教益。我运用它的方法对本馆图书资料同样作了一次调查与统计,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和巢洪康同志都是从教学岗位上来  相似文献   

8.
如果人们把图书馆誉为人类“文化的宝库,知识的喷泉”的话,那么,我要把《图书馆杂志》称为图书馆工作者的老师和助手。因为,我在与《图书馆杂志》短短的几年交往中,它给我的帮助确实是很大的。 1988年,我在期刊目录中看到了《图书馆杂志》,出于职业习惯,我怀着试试看的心理订了一本。没想到我阅读了之后,一下子便与它难舍难分。这倒不是因为《图书馆杂志》它样式新颖,内容丰富,而是里面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心语     
我参加工作那年正是《图书馆杂志》诞生之年,而我与《图书馆杂志》的结识又是那么的偶然:记得一次我在阅览室的书架上突然发现了两期《图书馆杂志》,遂翻阅起来,不想竟一口气将这两期读完  相似文献   

10.
我与《图书馆杂志》相识于去年五月,那时正是我三年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前夕,要写毕业论文,我借了几本关于图书馆专业方面的杂志,都不理想。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老师推荐我几本《图书馆杂志》。  相似文献   

11.
长期在图书馆流通部门工作的同志,大概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折旧最快,磨损最重的书刊往往是最受读者欢迎的。而在我馆所订阅的数十种图情类刊物中,唯有《图书馆杂志》属于这类常被翻阅、翻烂的刊物。我们对过刊进行装订时常发现,众多刊  相似文献   

12.
我真幸运,因为我工作学习中又多了一位老师——《图书馆杂志》。我原是医务工作者,1989年调入医院图书室工作。一次到柳州市图书馆学习时,无意发现图书馆辅导部的桌面上放着一本《图书馆杂志》,顺手拿来看,  相似文献   

13.
冯越 《今传媒》2005,(4):14-16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特别注意《知音》杂志。约有十年,我一直订阅《知音》杂志,以后我发现在报摊购买反而更方便,就改为在街头购买。知音杂志扩版,每月发行两期,我也都一期不少地购买,还有月末版等增刊,我都仔细阅读,妥善收藏。对于《知音》海外版,有时候我也是遇到就购买,不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新闻天地》2007,(11):44-44
您好,今年年初,我通过邮局订阅了一年的《新闻天地》,看了几期你们的杂志,总的来说感觉这本杂志很有新意,希望你们的杂志越办越好,在这里我也谈谈我对杂志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值此《图书馆杂志》创办20周年之吉,特致诚挚祝贺! 《图书馆杂志》是我国图书馆领域最具优良作风和特色的刊物。光阴荏苒,10年弹指一挥间。10年前,我有幸阅读到张贤俭先生的《心系读者终不悔雅俗共赏甘自累——〈图书馆杂志〉创办10周年回顾》一文,至今情景历历在目。我通过这篇论文初次了解了《图书馆杂志》前10年的办刊历程与方针。当时《图书馆杂志》的办刊思路和经验,后来对我们《图书情报工作动态》的编辑实践中多有借鉴意义,尤其张先生文中显示的精神至今值得回味和发扬,故今日仍借张先生论文题目为题,以示纪念与祝贺。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县电台编辑室内,看见《新闻与写作》这本刊物,便顺手翻了几页,感到这本刊物不错,并要了一本。回家后,细细阅读,真有点爱不释手。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业余报道工作已有8年历史,也曾订阅过不少有关新闻业务知识杂志。虽说这些杂志办得也不错,但相比之下,《新闻与写作》却有自己的特点。我虽然已经打电话到邮电局补订了下半年的《新闻与写作》,但心里非常遗憾与《新闻与写作》见面太迟。我热爱新闻报道工作,并将大部分所得稿酬用以订阅报刊杂志,其中多属新闻业务知识。我很愿长期订阅《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初,美国时代出版集团(Time,Inc)邀请读者大众参与.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是请大家免费订阅5期称为《mine》(《我的》)的杂志,意指个人化杂志。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新闻爱好者》2010,(8):43-43
我是一名农村基层通讯员,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自1986年1月《河南日报通讯》改刊为《新闻爱好者》杂志公开发行以来,我一直订阅该刊,并年年装订成册,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 第七期的《新闻知识》于今天收到。我共订阅了8种新闻杂志,到今天,第7期的杂志我还只收到贵刊,而还有3种第6期的杂志没有到手。先到为君,先睹为快,《新闻知识》虽然没有《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的牌子大,但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愿意长期成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杂志》创办十年来,在育人,繁荣图书馆学和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博得众多图书馆工作者的称赞。作为忠实的读者,我觉得《图书馆杂志》办刊风格具有快、实、紧、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